周道婷
(通化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1)
音樂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小學生能不能從中發(fā)現(xiàn)美,這對小學生來說是個不小的難題,能從音樂作品中發(fā)現(xiàn)美,那么小學生就會慢慢地喜歡上音樂;如果發(fā)現(xiàn)不了美,那么小學生就不會喜歡上音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小學生從音樂作品中發(fā)現(xiàn)不了美,那么不喜歡音樂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是,這絕不是小學音樂教師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成為小學音樂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
任何一部音樂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以及他們對美的認識不足,所以他們在感知音樂作品美學的時候,總存在片面性的問題,而且感知到的美還處于表面現(xiàn)象,這時小學音樂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對他們理解作品中的美學是至關重要的。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除了引導小學生感受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和美感之外,更要注重小學生對美的感悟,以提高小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判斷力和想象力。同時,小學音樂教師也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即要求小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所學的音樂知識有層次、有邏輯、有結(jié)構(gòu)、有情感地表達出來。這些知識的學習并不是在教學的最后進行歸納和總結(jié),而應在教學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加以體現(xiàn)和引導。小學音樂教師要引導小學生能以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與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以此激發(fā)小學生對美的追求,從而用心去體悟音樂作品中的美感。除此之外,小學音樂教師還應將音樂作品的作者、創(chuàng)作此作品的時代背景等內(nèi)容向小學生詳細地解讀,以此增加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當小學生徹底地了解了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后,才能將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入到音樂作品中,才能在音樂作品所營造的意境里發(fā)現(xiàn)美的元素,從而感悟到音樂作品所蘊含的美感。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為感興趣,所以小學生才會不斷地學習它、研究它并逐漸地熱愛上它。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應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如講故事、做游戲、將樂器引入教學實踐中、進行合作式教學、創(chuàng)設有趣味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提高教學質(zhì)量等,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當小學生的音樂興趣被充分地激發(fā)之后,他們便會以飽滿的熱情,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積極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參與到音樂作品的學習中,他們越學習、越品味,越覺得音樂作品中的美學魅力無限,在他們用心體悟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自己的審美能力則也在不斷地向前發(fā)展。
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對小學生不斷地進行音樂熏陶,除了小學音樂教師的努力之外,小學生自身的努力也很重要。但不論怎樣,切不可挫傷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一旦他們失去了學習音樂的興趣,其音樂發(fā)展之路便走到了盡頭,音樂審美能力也就到此為止了。
小學生由于年齡尚淺,他們天生活潑好動,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善于抓住小學生的這一特點,積極營造生動活潑的音樂教學情境,引導小學生將全部的身心投入到音樂作品中,去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內(nèi)涵,全面感知音樂作品中所營造的美學意境,以不斷增強小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體驗。目前,由于我國經(jīng)濟和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多媒體教學設備已引入到小學音樂教育體系當中,小學音樂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展開教學,多向小學生播放一些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歡快、富有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并向小學生展示或者描繪音樂作品情境中的相關圖片、視頻等,從視覺和聽覺上對小學生的感官系統(tǒng)形成不同的刺激,促進小學生用心去感知音樂作品、體驗音樂作品,同時通過各種方法加強小學生的情感教育,這樣就可以不斷地加深小學生對音樂作品中情境的理解,逐漸強化小學生對情感體驗的深度和廣度,在這種潛移默化的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會得到有效地提升。
小學音樂教師在向小學生講授音樂作品的過程中,要對講授的音樂作品進行深入地剖析,要對音樂作品多讀、多思,慢慢品味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每多讀或多思考一次,小學音樂教師就對音樂作品中的情感理解也向更深一步發(fā)展,當小學音樂教師全面掌握了音樂作品的情感之后,就應通過各種手段引導小學生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共鳴,讓小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中充分感知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美學,同時也要讓小學生多讀音樂作品,在多讀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多思考音樂作品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只有將音樂作品中的情感和小學生體悟到的情感形成共鳴,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要積極引導小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尤其是經(jīng)典的民族聲樂作品,小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不僅可以逐漸增強對音樂作品的鑒賞力,而且可以使小學生有能力辨識優(yōu)秀和非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如果小學生長期處于優(yōu)秀的、經(jīng)典的音樂作品熏陶中,那么他們的審美能力將會逐漸得到提升。
在音樂課堂上,小學音樂教師要注重引導小學生從各個角度對各種類型的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并引導小學生從各個角度對各類音樂作品進行對比分析,通過相互之間的比較,去發(fā)現(xiàn)不同音樂作品中的美學意境,這樣就可以強化小學生對各類音樂作品的審美體驗,并在反復地聆聽和品味中逐漸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音樂素材上,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引導小學生鑒賞課本上的音樂作品,還應對課本之外的音樂作品進行鑒賞,要積極引導小學生對各種類型的音樂形式進行品味和鑒賞,體會音樂世界中各種音樂素材的韻味和意境,通過對各種音樂素材的鑒賞,小學生可逐漸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
在音樂的旋律上,小學音樂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鑒賞不同種類、不同國度、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并對這些音樂作品的旋律進行比較和歸納,通過比較和歸納,體會不同的音樂作品其旋律的發(fā)展變化情況。小學生經(jīng)過長期的音樂鑒賞訓練,就會對音樂作品中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音色等有一個全面地、深入地了解,這不僅強化了小學生對各種音樂類型風格的掌握,而且能夠從不同的音樂類型中體驗到不同的藝術意境,從而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音樂教學上,小學音樂教師應突破音樂教材的限制,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大膽地拓展延伸,同時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以不斷地激發(fā)小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造熱情,要想法設法拓展教學途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積極為小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翔實的音樂教學資源,擴大小學生對音樂的認識,盡一切可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小學生在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檢驗自己是否真正地掌握了學到的音樂知識,而且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還提升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審美能力。在日常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小學音樂教師也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校園歌手大賽、樂器表演大賽、友誼賽等,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去對音樂進行感悟和體驗,并在比賽現(xiàn)場實現(xiàn)對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造,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小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其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小學音樂教師應不斷地激發(fā)小學生的音樂興趣,營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深入剖析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并不斷地讓小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通過多種渠道培養(yǎng)和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