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麗
(通化市東昌區(qū)新嶺小學校,吉林 通化 134000)
對于軍校來說,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傳承紅色文化、繼承紅色基因是極為重要的。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chuàng)造并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紅色基因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搶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堅強自立、堅持夢想、勇往直前。軍校少年作為未來軍隊建設的新生力量,要不斷加強紅色文化的傳播,不斷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我檢討,讓紅色基因養(yǎng)成軍校少年堅定的理想信念。校園紅色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內部和外部雙重環(huán)境的影響,開展紅色文化教育,要讓紅色基因融入到每一個軍校少年的頭腦中去,要讓紅色文化進入到每一個軍校少年的血液中去。紅色文化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我們要在新形勢、新環(huán)境下考量紅色文化在軍校的傳播價值與實現路徑,引導軍校少年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樹立起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繼承紅色基因,傳承紅色文化。
全國教育大會提出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教育者的堅守和使命,而紅色教育正是深化立德樹人的載體之一。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進行的革命活動及其結果,這種活動及結果表現為人民可以開發(fā)和利用的歷史遺存”。[1]建立“三研”團隊,結合紅色文化資源,研究和探索紅色文化傳承和軍校發(fā)展的雙重意義,從研發(fā)紅色校本課程、研討各學科的有機融合和滲透入手,通過軍校雙方的共同努力,打造軍校內鑄品牌,樹立起軍校傳承紅色文化的育人體系,對于延續(xù)和繼承紅色基因,培育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的形式錯綜復雜,多元化的價值觀已經滲透到軍校校園,我們必須以時不我待的態(tài)度來加速軍校少年對于紅色文化的傳承,教育學生把自己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新形勢下,社會環(huán)境對于軍校紅色文化傳承提出了新挑戰(zhàn),如何在軍校中傳播和發(fā)展紅色文化,如何延續(xù)我軍的優(yōu)良作風,如何培養(yǎng)學生增強體魄、強化素質,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紅色文化是鮮活的,在不斷地積淀、豐富、創(chuàng)新,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我們必須堅守傳承紅色文化這個有力武器和法寶,在復雜的環(huán)境中為軍校少年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直面如何進行紅色文化傳承的重大挑戰(zhàn)。[2]我們要緊扣時代主題,著眼活動創(chuàng)新,優(yōu)化內容供給,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和接受習慣,真正讓紅色文化深入學生心中,引導他們延續(xù)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我們不能夠盲目地引導學生,而是要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利用新型的科學技術手段和信息技術手段來加速紅色文化的傳播,真正將紅色文化和核心價值觀融入課堂教育教學整個過程中。[3]學校要看到“紅色基因”的深刻內涵和自身魅力,深入透徹地理解紅色文化,可以利用新媒體語境,結合豐富的信息資源和高速的傳播手段,通過少年軍校與教育有機融合、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有機融合,以多元課程鋪設學生的成長之路,讓紅色教育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得以豐富拓展。學校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質,采用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事例、形式,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有分層次地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只有通過各種各樣的新型方式來傳承紅色文化,才能讓紅色文化的傳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方式,煥發(fā)出時代新光芒。
傳播紅色文化刻不容緩,我們要明確紅色文化的精神核心,努力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敢于拼搏的精神,以“有學問的學校,真理會照耀一切”作為行動指南,紅色文化的原創(chuàng)性理論就是軍校少年傳承紅色文化最好的理論滋養(yǎng),讓理論和歷史成為最好的教科書,增強軍校少年的勇氣和信心,通過大眾傳媒豐富的手段和網絡技術多元的渠道來創(chuàng)新傳承紅色文化的形式,講述我們黨和軍隊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艱苦卓絕的斗爭經驗、創(chuàng)造歷史的輝煌成績,以一步一個腳印的歷史為鑒,以紅色文化的理論為指導。要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傳播手段,讓軍校少年在視聽結合的基礎上感受到紅色文化的深刻魅力,帶給學員綜合性的體驗,為紅色文化傳播搭建一個健康的交流平臺和開放的交流空間,讓每個人都能夠表達自己對于紅色文化的看法和觀點,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讓紅色文化在新技術的幫助之下,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
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及“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而紅色基因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提倡的價值理念高度契合,因此傳承紅色文化、繼承紅色基因已成必然。紅色文化理論經過歷史的檢驗和實踐的證明,已經成為了黨和國家的重要思想理念。紅色文化理論的傳播,需要在新形勢下建立一個長遠規(guī)劃和傳播框架,尤其對于軍校少年來說,紅色教育是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一環(huán),要讓紅色文化成為軍校思想建設的光輝基礎。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必須充分激發(fā)各個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堅持以學生為本,建立起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平等對話關系,使他們共同參與到紅色文化教育活動中來,增強教育的實效性。通過“三講”——即少年講學堂、名家講學堂和家長講學堂的方式,開設廣播學堂平臺、信息學堂平臺和榜樣宣講三個平臺進行交互分享,聘請部隊官兵為老師進行紅色文化、國防教育、憲法等方面的培訓,提升教師素養(yǎng),邀請作為部隊官兵的家長走進校園,為老師和學生宣傳憲法、講解國防知識。[4]鼓勵學生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扎實推進“學校講學堂”活動,融合多方面的力量,打破學校的邊界,讓更多手段成為學校前行動力,助力學校特色發(fā)展,拓寬紅色教育渠道,堅定民族信仰,構建“紅色傳承”特色理論發(fā)展的基礎,創(chuàng)造具有時代魅力的紅色校園文化,鑄就具有特色的軍校品牌。
軍校在鼓勵學生參與紅色文化交流時,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為學生打下紅色文化堅實的理論基礎,厚植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沃土。良好的校風學風,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氣氛,學校要站穩(wěn)腳跟,讓學生傳播紅色正能量,幫助學生有意識地辨別是非。要注意紅色文化的滲透和感染,依靠紅色文化建設創(chuàng)造思想基礎,既要把握學習重點,又要注重拓展學習領域,使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化,使紅色文化的傳播內容更加具體化。
總結:紅色文化是我國重要的歷史文化積淀,在現代社會仍然表現出極其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傳承紅色文化,開展紅色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軍校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復興使命感,有利于為社會主義事業(yè)培育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打下堅實基礎。我們要繼續(xù)加強紅色教育,探究紅色文化傳播途徑,使軍校少年進一步傳承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