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春艷 王慧茹
(山東現(xiàn)代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4)
《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指出,思政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課程。其教學方式的探索既是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推動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需要,也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迫切要求。
探究式教學的本質上是希望學生可以學會自主主動地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避免老師直接把知識點告訴學生,破壞學生的獨立思考的體驗。“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學方式是指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目標,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要形式的活動細節(jié)和活動狀態(tài)?!耙弧敝敢粋€中心,即以學生為中心。貫徹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認識到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把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的能力與良好的習慣。“四”指“四步法”,即教學內容選擇(教什么)→教學方法設計(怎么教)→教學過程實施(如何教)→教學效果評價(教的效果如何)?!岸敝浮皟纱筝d體”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載體,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臺?!八摹敝浮八膫€結合”:堅持線上和線下、課內和課外、校內和校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協(xié)調好、銜接好、利用好各種育人載體和傳播媒介,形成育人的合力。
“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學方式能較好地完成“教與學”主動和被動關系雙方的轉化,逐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思政課,發(fā)散思維,建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政課堂進而使思政課不再是一言堂,而是老師與學生的思想之間的碰撞與探討,實現(xiàn)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模式。最終,使學生變得主動學習進而輕松習得課堂內容,思維判斷能力得以提升,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形成一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覺悟。
1.顛倒了教與學的關系
講臺上教師自我陶醉,以講課為主,臺下學生走神、考試時往往死記硬背等現(xiàn)象;教師不聞不問,學生一問三不知;教師按部就班,學生疲于應付;教師的主導地位得不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等體現(xiàn)。
2.教學方式改革還未真正的、徹底的展開,現(xiàn)如今仍然采用較為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思政課課程都需要開展教學改革;也并不是開展教學改革一定會比原有的教學方式更有效果。但是推進教學改革,特別是教學方式的改革是一種必然趨勢,是大勢所趨。當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要因人而異、實事求是。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3.教學改革的成效不顯著
開展教學改革的初衷是增強教學實效。如果離開這一點,只會搞一些花架子工程,不會取得理想的效果的。在開展教學改革前,各高校要進行實地的調查研究,這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對教學方式進行集中的培訓和教師演練。這項工作的開展應該由教務部門發(fā)起,由思政課教師發(fā)揮主導。因此,要求思政課教師要具備課堂的把控能力、學情準確性和教學改革效果的評價標準等多方面素質。
1.各大高校校方領導不重視思政課堂:也可認為是假的看重即形式主義;校方領導并沒有從真正意義上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認識與了解國家倡導開展思政課的原因及意義。更沒有意識到思政課對于塑造大學生正確的三觀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
2.各大高校學生不重視思政課堂:在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大多數(shù)學生從小到大形成了一種固有思維,老師講什么、什么就重要、就記什么,老師不講的自然就認為不學、不記、不重要。沒有自己的思維,猶如沒有思想的行尸走肉。甚至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在初高中時期學過,所以在思政課的開展過程中:上課不認真學習和認真聽講,且認為思修考在考前背背就可以過。這種錯誤的思維促使各高校的學生沒有領會到思政課開展的原因及意義,也沒有讀懂思修課的開展的原因進而沒有領悟到思修可以幫助他們建設良好的三觀和樹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思想覺悟。
3.高校思政老師不重視思政課堂:校方領導對于思政課重視程度不大,只是每個學期會請幾位思政專家來學校授課,這些專家講的有些內容連老師都無法做到真正理解,與學生而言無實質上的效果;學生在上課期間因其初高中時期的基礎認為這門課簡單且思政課堂大多理論知識,課堂氣氛緊張壓抑。會使學生聽起來覺得晦澀難懂、枯燥無味、課堂內容繁瑣及找不到老師上課的重點在何處。會使學生覺得課堂無聊氣氛壓抑,進而上課不認真聽講、打游戲、走神等不良行為。各大高校的思政老師長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工作,是他們的積極性和信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進而她們會懷疑自己的價值和能力,灰度思政課是否重要保持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
為了收集到第一手的數(shù)據(jù),課題組采用對比式教學,就是實驗班級和平行班級進行對比。對比式教學可以使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學習氛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更加簡單更加牢固。選擇兩個從各方面能力而言相差無幾、人數(shù)相同、教學進度一致的平行班級,除思政老師的教學方式不同外,其他外在條件盡可能做到一致。這兩個班級中的一個選擇“一四二四”的教學方式,另一個則選擇通常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條件下半學期,然后進行測試。
在此之前,收斂了昂揚姿態(tài)的王樹林在看電視。他在等辛娜的出浴。眼脧著屏幕,耳朵一直在浴室的響動中。他的手里拿著手機若有所思。很快浴室的水聲停止了,他收起手機,快步來到浴室門外。略一遲疑,伸手擰開了浴室的門,一股香波味兒撲鼻彌香,淡薄的水汽里辛娜正抬腿擦拭,晶瑩的水珠在光潔豐腴的后腰閃耀著誘人的光點。不假思索,王樹林躬身抱起了出水芙蓉,驚得辛娜哎呀一聲一下子攬住了王樹林的脖子。兩條修長白皙的大腿不停在半空踢踏,別有一番情調。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得出:運用“一四二四”教學方式的班級較另一個班級而言學生上課的效率更高,課下的自主性更高,上課參與度與積極度更高,且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性和自主思辨能力?!耙凰亩摹钡慕虒W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有利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的、綜合性的教育體系視器形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另一個平行班級則因為教務方法老舊擇有一種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學到的知識更加局限性,思想不具有發(fā)散性,思想較為局限,使用“一四二四”教學的上課的同學課堂積極性高,接收效率好;另一個則效果不顯著。
經過相關數(shù)據(jù)的對比分析,“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學方式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一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思政課興趣,提高了學生對于思政課的關注度,為其與思政課的交流搭建了友誼橋梁?!耙凰亩摹碧骄渴浇虒W方式將改變簡單的“我說你聽”式的灌輸模式,激發(fā)學生積極提問、深度思考和主動探究,從而起到激發(fā)學生參與思政課的興致,使其感受到思政課的魅力,為其學習思政樹立信心,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感到收獲滿滿;二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散性思維并且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部分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基礎掌握較好,基本上形成了主動思考問題和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高校思政課與高中政治課存在著連續(xù)性的問題如:教學內容重復、教學手段單一、老師的教學思維固化、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下等問題,迫切需要高校注重與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三是推動了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增強了教學實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效率,加快老師的教學進程。該種教學方式能有效解決思政課教學實效性不高的難題使思政課堂中的教與學雙方效率更加高效。
第一步,“教什么”:圍繞教學疑點、難點、熱點、盲點等問題進一步制定課程目標。
第二步,“怎么教”:堅持探究式教學方法為主,其他教學方式和方法為輔助。
第三步,“如何教”:問題設計(教師)→小組合作(學生)→探索研究(學生)→制定方案(學生)→反饋糾正(師生)。
第四步,“教的效果如何”:采用實驗班和平行班,重數(shù)據(jù)對比;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重過程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重學生評價。
“一四二四”探究式教學方式破解了長期以來思政課不受歡迎、思政課教師不受待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的難題,營造了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合作共贏的良好學習氛圍,實現(xiàn)了思政課的提質增效。
對策:國家加大宣傳力度使全國人民都深刻認識到思想課堂的重要性,使各界社會人士都了解也走進思政課堂,讓他們設身處地感受到思政課堂改革的迫切性與重要性。
在改革過程中牽扯到的部門、教師、人數(shù)較多,“課程思政”改革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既要發(fā)揮思政課的學科引領作用,又要注重發(fā)揮專業(yè)課的主導作用;既要注重綜合素質的提升,又要培養(yǎng)好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思政課堂的覆蓋面廣,學習效果不明顯,領導對于思政課堂不重視。
對策:在學校層面首先建立“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小組,充分發(fā)揮黨委書記領頭羊作用,教務部門、各二級學院及學工處等部門全員、全力配合。建立一個自上而下的組織體系便于思政課堂的改革。任何一門學科測試與進步是密不可分的,思政課堂涉及面廣泛所以測試方法也應活靈活現(xiàn)不可死板,比如在一個學期或半個學期讓學生對思政課進行評論,對老師進行評課,便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與鞭策思政教師,進而提高成績使其學習效果較為顯著。
因為思政課堂改革是近年來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模式,各大高校老師在課堂改革中都屬于“摸著石頭過河”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探索,這使老師形成一種畏難的情緒與心理;專業(yè)課教師“課程思政”教學素養(yǎng)與能力有待提升,正所謂隔行如隔山,專業(yè)課老師從本科生攻讀到博士只專研自己的專業(yè)對于思政而言,正所謂“隔行如隔山”相較于專業(yè)的思政老師而言她們的能力肯定望塵莫及,且思政具有實時性經常面臨改革,在這種大環(huán)境的影響下開展思政課堂改革會有多方面的壓力與面臨多重困難;“思政改革”教學存在協(xié)調障礙,有部分理工科老師不顧專業(yè)課元素與思政元素的區(qū)別,運用講授自己的專業(yè)課的講課方式來講思政降低了思政課與專業(yè)課的專業(yè)性。有些老師的思想具有局限性認為馬基原理、毛澤東思想的就是思政課堂上的全部。
對策:學校加大對于有關思政課的課題研究投資力度,以此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和鼓舞各位教師的斗志。提高各位思政老師的專業(yè)水平,每半年或一年學校為老師提供外出學習交流的平臺與機會。
對策:學校加大宣傳力度使學生深刻意識到思政課堂的改革與自己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白思政于自己的三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信仰密不可分,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思政而言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的,只是為了形成更加完美的人格,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而考試只是一種鞭策行為并不是主要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