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中學,河北 廊坊 065000)
(一)重新打亂順序,確定好教學的重點。比如七年級下冊,先講的第二單元,然后再講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這兩個單元都是寫人的單元,我們放在一起講。
(二)因為是體制內,我們還是要立足中考,謀劃三年,統(tǒng)籌安排,確定每個學段要落實的重難點,初中三年語文分階段增補內容給大家看一下,目的就是在保證正常語文教學進度的同時,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適當拓寬學生語文知識面,為將來學習打下基礎。
七年級:
1.成語故事積累及其正確使用(主要通過課后作業(yè)完成)
2.用多個成語寫一段中心明確的話(課后寫,課上選讀)
3.走近名人,積累名人故事(課后收集,課間或自習時互相交流)課內作家或者所涉及到的名人。
4.朗誦和演講練習。
5.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訓練。
6.記敘文閱讀方法和技巧。
7.議論文閱讀方法和技巧。
8.仿照所學課文的寫作特點,有針對性地寫一些小短文。
9.病句修改。
10.名著導讀。
11.背誦一些淺顯易懂的古詩。
八年級:
1.繼續(xù)搜集一些名人故事,為議論文寫作積累素材。
2.演講和辯論訓練。
3.作文構思技巧訓練。
4.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解。
5.標點符號。
6.議論文寫作方法指導。
7.課外淺顯的文言文閱讀。
8.課外三大文體閱讀訓練。
9.修辭方法系統(tǒng)講解訓練。
10.寫作手法歸納總結。
11.繼續(xù)仿照所學課文的寫作特點,寫600 字以上的作文。
12.名著欣賞、讀后感寫作。
九年級:
1.關心時事,把握時代脈搏,寫一些有深意的作文。
2.讓學生談一些社會現(xiàn)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3.文言文語法歸納總結。
4.稍深一些的課外文言文閱讀。
5.名著賞析。
6.拓寬古詩詞課外內容的積累面。
7.寫作指導。
8.中考題型分析歸納、難點題和熱點題反復訓練。
9.課外三大文體閱讀訓練。
10.不同學科互相滲透題訓練。
11.指導學生對三年所學知識歸納總結。
平時讓學生按照年代的順序,分項整理文學常識和古詩詞知識,學完一冊書,整理一冊書,使用電腦來整理的,方便我們根據(jù)學的知識方便增加內容。
作業(yè)不能布置成“預習謀篇課文”,學生一頭霧水,不知道怎么預習,老師一定要進行指導,設題,讓學生明確預習的內容。優(yōu)化課前預習,使預習落到實處,切實服務于課堂,下面我談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點兒探索。
教學實踐中,我嘗試采用“常規(guī)預習作業(yè)——預習提綱導引——預習成果展示——預習檢測”的預習模式。
第一,常規(guī)預習作業(yè)。
每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前,都會布置這樣幾項作業(yè):
(一)掌握課本內的文學常識并查閱有關作家作品的情況和寫作背景,可借助網絡、參考書籍等進行查找。如《論語》的預習中,學生介紹了孔子的生平經歷、名言、孔子及學生的小故事以及觀看了孔林和孔廟的圖片,此項作業(yè)使學生較全面的了解作家作品的情況,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掃除字詞障礙。課后“讀一讀、寫一寫”的字詞要通過工具書達到會讀會寫的目標,再梳理文中自己不會讀或者難寫易錯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發(fā)現(xiàn)解決字詞問題,我稱之為“我的發(fā)現(xiàn)”。
(三)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不規(guī)定讀多少遍,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讀熟即可。
第二,預習提綱導引。
緊扣每一課的學習目標,有針對性的列出不同的預習提綱,如《春》這篇文章其中一個重點是品味學習優(yōu)美生動的語言,我布置的預習提綱是:
1.劃出你最喜歡的一處描寫,在旁邊批注品析。
2.畫出文章中所展示的一幅圖畫。通過寫和畫兩項活動,學生深入文章,初步品析語言,有利于重難點的突破。
《秋天》的預習提綱是:
1.查找有關秋天的詩詞。
2.尋找秋天的足跡,通過圖片或代表秋天的小物品來展現(xiàn)秋天。這個預習提綱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豐富了積累,感悟了生活。
第三,預習成果展示。
學生課后完成常規(guī)預習作業(yè)及預習提綱布置的任務,在課堂上進行預習成果的展示。分項進行,如先進行的常規(guī)預習作業(yè)展示:
1.學生能流暢背誦文學常識。
2.全班分享所查找的作家作品情況及寫作背景資料。
3.學生領讀生字詞并在黑板上板書容易錯的字音字形加以講解。
4.展示“我的發(fā)現(xiàn)”,即文章自己發(fā)現(xiàn)并解決的生字詞。
5.小組朗讀展示。每個小組選幾個組員或者全組參與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的任務是在朗讀完后進行糾錯和點評。預習提綱的展示,根據(jù)每課不同的目標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可以在講授課文之前,如手抄報展示、實物展示、朗讀比賽,也可以在講授的過程中進行,如品析語言、積累詩句等內容。
我通過預習成果展示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把握學生預習的情況,是易于被學生接受的檢查形式。每位展示的同學都要走到臺上,這一形式也鍛煉了孩子的勇氣和語言表達能力,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每個參與展示的學生都會加分,有時還會得到小獎品,激發(fā)了孩子的參與熱情。
第四,預習檢測。
預習過程中需要落實的文學常識和字詞等基礎知識,通過預習檢測的形式把握學生掌握情況,以此查漏補缺。
讀的形式可以多樣(個人讀、齊讀、男女生分讀等等)讀的目的是有助于文本的理解,讀——感受——再讀——再感受。比如曹操的《觀滄?!啡绻某伞芭R碣石,觀滄海,水澹澹,山竦峙……”就成快板書了,有悖于曹操所要表達的情感,這時候加入創(chuàng)作背景,加入曹操其人,讓學生體現(xiàn)四言詩的不同,感受曹操的偉大抱負。
接下來我們來談分析文章,每篇文章要有一個主問題,帶動其他的細碎的知識點。
(一)題目設問法:可以抓住題目的關鍵詞,比如《望岳》,作者“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望見的泰山具有怎樣的特點?
(二)比較感知法:小說《孔乙己》的第4 段和11 段分別寫了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場和退場,試比較這兩段寫到了哪些不同?
(三)擬題訓練法:《藤野先生》文章記錄了作者留學過程中的哪幾件事,試為每件事擬一個小標題。
通過以上的方法,在分析的過程中,脈絡就非常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