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云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碼頭鎮(zhèn)南辛小學,河北 阜城 053700)
隨著大批的農民工進入城市,他們的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解決好留守兒童的問題,幫助他們健康成長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任務。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需要舉全社會之力妥善解決,這不僅有利于提升農村教育教學質量,還有利于農村社會實現(xiàn)和諧發(fā)展,更加有利于千萬農村兒童的未來健康成長。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生活的缺失,這就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加以彌補,需要教師、集體等力量幫助他們重溫親情,補全其人格發(fā)展的部分。如果這些孩子不能夠得到很好的正面教育或者教育缺失,就不僅僅是學業(yè)上出現(xiàn)下滑,不會對其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不利影響,甚至走上違法犯罪之路,造成更大的社會危害。因此,學校教育對于留守兒童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具體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留守兒童學校是兒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想要提高留守兒童的整體素質,首先是需要一批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在當前,我國很多農村地區(qū),教育資源匱乏,只有一所留守兒童學校,這類學校往往是政府、企業(yè)家或者社會上有愛心人士捐資而建,學校中的師資隊伍年齡偏大,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下,農村留守兒童受到的教育是非常低的,很難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因此,為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應該充實教師隊伍,為學校配備更多年輕、富有活力、有學識、有經(jīng)驗的教師,他們具有新的理論知識,懂得如何教育學生,同學生進行良好而有效的溝通,只有這樣的教師,才可以走到留守兒童的內心,在接受教導的過程中,留守兒童樂于學、樂于聽從老師的教導,從而獲得豐富的知識與心理上的引導,愛上學習,提高成功學習的感受程度,從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力量。
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之所以會出現(xiàn)問題,其主要原因就是情感發(fā)展受到了阻礙,尤其是家庭當中親情的缺失,對于他們的成長而言,起到了非常不利的作用。在教育學當中有一句名言:沒有對學生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愛學生是教育的前提,在學校教育中要把關愛放在首位。對于留守兒童而言,他們缺少的愛,渴望從其他方面彌補過來,尤其是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希望得到老師、同學或者社會的關注。因此,老師要努力從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做到對留守兒童無微不至的關愛,從小事、小的細節(jié)等方面要多關心他們,關注他們的生活起居、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有什么問題都要做到及時溝通,真正做到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結合教育學與心理學探索留守兒童成長的新策略,注意從細節(jié)入手、親情著手加強對他們的引導教育,使留守兒童感受到親情般的關愛,找尋到屬于他們的快樂,真正可以健康成長。
作為留守兒童,每個同學的家庭環(huán)境、經(jīng)濟水平都是不同的,這對于他們內心所造成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孩子們的表現(xiàn)也非常不同,有的是學習成績下降、有的是性格頑劣、有的則是道德品質產(chǎn)生缺陷,根據(jù)不同的問題要做到因人施策,分別制定教育方案,對他們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組織孩子們參加有助于學習、思想、人格健全的組織活動,使他們的成長有一個快樂、健康、積極向上的氛圍,在這種氛圍當中能夠找到自己成長的積極的正能量,從而補齊各方面“短板”,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大多數(shù)的留守兒童是在脫離雙親的環(huán)境下,由祖輩親屬帶大,充滿了溺愛的因素中成長的,孩子們勇于將自己所思所想表達出來,其思維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學校教師在教育過程當中要認識到這一點,對他們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思考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在此,利用課內與課外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主題班會、辯論會以及留守兒童的生日party 等活動,既讓他們有展示自我風采的機會,發(fā)揮其特長,又可以讓他們能夠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感受到來自于身邊的愛,使他們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忘記遠離父母的孤獨感,進而形成好學、積極、活潑開朗的陽光性格。
在缺少親情、缺少關愛的情況下,很多留守兒童成了所謂的“問題學生”。但每個人身上都有非常鮮明的優(yōu)點。這里邊就有的留守兒童自立自強,有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的留守兒童有著豐富的勞動體驗,其勞動水平遠超同齡人,這些都是他們身上一直在閃光的光芒。教師要特別注意這些兒童的特質,在各種場合予以表揚,培養(yǎng)學生自立自強的精神,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處,樹立進一步的自信心,在強大內心的同時,這種能量實現(xiàn)正向遷移,從而有利于他們的人生成長。
總之,關愛留守兒童是一個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作為學校是孩子成長的主要場所,有義務調動一切積極力量,想盡一切辦法與策略參與到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來,并且發(fā)揮其獨特的中流砥柱力量,讓他們在同一片天空下,沐浴同樣的陽光,接受同樣的教育,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棟梁之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