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大連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遼寧大連 116622)
大學生黨性是指大學生在政治素質、道德修養(yǎng)、科學文化、綜合能力等方面體現出的先進的內在思維模式,以及外化的行為。當代大學生入黨要求嚴格,不管是在政治把握還是在思想狀況上都有嚴格的要求,故大學生黨員一般都具有良好的黨性修養(yǎng)。因此,本文主要指向是非黨員大學生,將黨史教育融入到大學生黨性教育中,用黨偉大的奮斗歷程、光榮傳統和優(yōu)良作風、歷史經驗等對大學生進行本質的改造。
通過學習黨風云激蕩的革命歷史,黨開創(chuàng)和不斷建設、發(fā)展的偉大事業(yè)中,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自我革命、不斷創(chuàng)造、奮斗不止;理解為什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引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理解為什么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社會主義能壯大并煥發(fā)新的生機。建黨百年中,雖有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但它們彼此聯系,均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踐行初心使命,不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持續(xù)奮斗的進程。
高校思政課旨在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爸袊F代史綱要”就是幫助青年大學生感悟歷史和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道路和改革開放,進一步引導學生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靶问脚c政策”課程有助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局勢,進一步樹立遠大報負,勇擔時代使命?!懊珴蓶|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能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要求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視實踐探索中的曲折,進一步向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靠攏。因此,黨史教育和大學生黨性教育二者在本質上是同向同行的,堅守為黨為國育才的政治立場,寓價值觀引導于理論教學之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中共黨史博大精深,既涵括了眾多歷史現象又蘊含著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既包含了許多歷史經驗、偉大成就,又孕育出了歷史主體在創(chuàng)造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偉大歷史精神,如愛國主義精神等。因此,豐富而廣泛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成就、歷史經驗、歷史規(guī)律、歷史精神等均是黨史教育的主要內容。
青年大學生通過思政課學習唯物史觀的主要內容和社會主義發(fā)展的規(guī)律,學習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建設、改革中中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喚醒黨性,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承擔歷史使命……總之,大學生黨性教育的內容是黨史教育內容的理論化和系統化。因此,黨史教育和大學生黨性教育的內容是相互連通、相互滲透、密不可分的,二者互為表里。廣博的黨史內容為大學生黨性教育提供了載體和素材,大學生黨性教育為精準把握黨史提供了理論和方法上的支持。
黨史教育不能簡單機械的就史論史,必須把過去、現在、未來結合起來,培養(yǎng)唯物史觀和把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能力,激發(fā)大學生主動擔起歷史使命的責任感;必須把價值引導融入知識傳授中,使其源于講歷史、著眼于培育正確的價值觀、落腳于加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必須在以客觀、真實的歷史為教學內容并尊重歷史的同時,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黨史教育。
大學生黨性教育主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去武裝學生頭腦,必須“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1];必須深入剖析馬克思主義真理、弄懂弄透弄清黨的思想理論,以此來說服、教育、引導學生;同時必須了解青年大學生的認知過程、接受規(guī)律、心理發(fā)展等。由此可見,黨史教育和大學生黨性教育的要求十分一致。
黨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是以史育人的重要法寶。開展黨史教育,對于引導青年大學生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侵蝕,增強使命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的意義。
學習黨史,一方面固然要通過黨史的學習,了解和把握黨史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過對黨史知識的了解和把握,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但以“全盤西化”為主線、以“西方中心論”為基礎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一度盛行。歷史虛無主義是刻意無視歷史事實、本質和規(guī)律,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惡意歪曲的一種歷史觀。例如,歷史虛無論者臆想中國未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造時,中國可能出現的前景,排斥階級分析,背離了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對中共黨史選擇性的虛無,視而不見能夠支撐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道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史實,重新評價文革等“左”傾運動,譏諷新中國是歷史的倒退。近年來尤為猖狂的是,歷史虛無論者企圖用“現代化范式”來取代“革命史范式”,重寫黨的歷史。他們認為中國革命沒有給中國帶來現代化,中國革命是逆歷史潮流的,否定了中國革命的正當性。事實上,中國的革命和現代化始終是連在一起的,近代以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都在為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而努力。西方的入侵不僅沒有給中國帶來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機遇,而給我們帶來了亡國亡種,割斷自己與自己歷史的聯系,淪為附庸的慘痛。因此,必須旗幟鮮明的反對歷史虛無主義。
在大學生黨性教育中貫穿黨史教育,以客觀的態(tài)度回溯歷史,以實事求是的原則評價歷史事件,有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學史明道,樹立正確的歷史觀,以正確的視角看待歷史成就和挫折;有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用唯物史觀去分析歷史現象、探明本質與規(guī)律;有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增強抵制錯誤思潮的能力,加強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屏障,搞清歷史、現實與未來的聯系,知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
大學生黨性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就是激發(fā)大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如果青年大學生擔當意識薄弱,遇事逃避退縮,自己的人生價值不僅無法實現,也不利于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中共黨史是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歷史,一路的艱辛歷程承載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為自強求富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因此,把黨史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矢志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歷史融入到大學生黨性教育中,通過一些重要人物事跡、重大事件等講好黨史故事,有利于學生深刻感知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2]的責任擔當,體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革命斗爭精神、愛國主義情懷、艱苦奮斗等的優(yōu)良傳統,理解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加深對中國精神的認知。通過黨史教育,大學生還可以從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并認識到“為社會主義中國的前途而奮斗是當代青年的最崇高的使命和榮譽”[3],從而啟發(fā)青年在反思歷史中做好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接力者,以勇于擔當的精神,與人民群眾一道,擔負起歷史的重任,不斷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鄧小平同志指出,“我們一定要經常教育我們的人民,尤其是我們的青年,要有理想”[4]。在黨史學習中,青年大學生能感悟到中國共產黨不怕犧牲的頑強品格,這是理想信念的力量。黨史中蘊含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包含著對“三大規(guī)律”的認識,這為增強“四個自信”和堅定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提供了歷史底蘊,是青年大學生的補鈣之源。通過大學生黨性教育,從多個方面和維度講述黨史,有助于青年大學生主動將黨史中的偉大精神等內化于心。
只有把黨史教育放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才能有效發(fā)揮其德育功能。黨史教育融入大學生黨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多維度共同發(fā)力。最大程度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大努力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育方式方法,才能使黨史教育在實踐中走的更遠、更高、更穩(wěn)。
思政課教師在大學生黨性教育中起到了關鍵作用,是將黨史教育融入到大學生黨性教育的主導力量。因此,思政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知識、教育能力和教育素養(yǎng),影響著黨史教育的效果。黨史廣博性的特點要求思政課教師能夠把黨史知識和馬克思主義理論融會貫通起來。目前,思政課教師中教師的教育能力還需要繼續(xù)提高。因此,必須利用好思政課堂,同時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思政教師傳授、傳播、傳承黨史的水平,使高校思政課教師擔負起成為開展黨史教育的實施者、推進者和實現者的重任。
首先,意識是行為的先導,只有以高度的歷史自覺推進教育意識的覺醒,才能更好的贏得黨史教育的主動權。因此,每個學院可定期開展對教師的黨史教育大會,會后教師們討論并發(fā)表感想,提升教師黨史教育的意識,自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開展黨史教育。其次,提升教師開展黨史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黨史教育教學的質量。在思政課程中加大黨史教學內容的比重,把黨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有機的結合起來,提升黨史教育的熱情,從而有效的增進青年大學生對黨的認同和擁護。例如,教師可以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將抽象轉化為具體,豐富黨史教育的內容,擴大其吸引力。在課程思政中將黨史知識融入不同學科專業(yè)知識的講授中,結合社會熱點,與學生在交流互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黨史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引導大學生把愛國心、報國情、強國志有機結合起來。最后,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要不斷豐富黨史的知識儲備。學??梢詾榻處熖峁W習的平臺和資源,通過考核機制、激勵機制等,引導教師加強對黨史問題的研究。
黨史教育融入大學生黨性教育的過程中,既要充分發(fā)揮思政教育主體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要有效發(fā)揮青年大學生的主觀性和能動性。面向大學生開展黨史教育,教育內容、方法等要符合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認知規(guī)律、接受心理等,并進一步“主動調節(jié)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使其接受教育”[5]。故此,必須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大學生的求知欲以及關心國家大事的責任感,培養(yǎng)積極主動學習黨史的興趣,把黨史學習融入到現實生活中,將其常態(tài)化。
一是大學生作為黨史教育的接受主體,要了解他們的接受規(guī)律和接受需求。大學生對黨史的學習興趣來源于歷史和現實有密切的關聯,通過對歷史的學習能更好的認識現實世界,把握規(guī)律,指導行動。因此,我們要以歷史為素材,立足現實,在歷史中尋找現實問題的本源,以問題意識為指導,培養(yǎng)學生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回歸具體的思維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黨史的興趣,培養(yǎng)大學生學習黨史的能力。努力使黨史中回答的現實問題真正被“受教”主體認同和接受,并將其重大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從而把歷史、現實和未來有機的結合起來,成為指導行動的穩(wěn)定力量。二是正確處理好形式活潑與內容嚴肅相統一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例如,在正確的政治導向下,可以采取以黨史為主題的演講,表演話劇等多種形式,既讓學生的個人特長有發(fā)揮的場地,又潛移默化的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這種符合學生興趣愛好又充滿活力的方式,有利于讓學生主動、自發(fā)的學習黨史。
“教學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妥善地選擇教學方法?!盵6]把黨史教育融入大學生的黨性教育,就要立足于當代大學生的特點,主動探索尋找有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與形式,使黨史教育更好的入耳、入腦、入心。
一是充分利用好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黨史教育,加強大學生的黨性修養(yǎng)??梢岳命h史學習線上的課程,如利用“學習強國”等權威平臺上的資源,充實教學資源庫;充分利用知名高校開設的公益課程,進行黨史學習。二是高??梢岳煤玫胤降募t色資源建立實踐教學基地,利用重大紀念日開放向英雄模范學習,并邀請黨史研究工作人員參與講解,弘揚創(chuàng)新精神、革命精神等,增加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活動。夏令營、紅色旅行、掃墓等都是重要方式之一。三是利用好迅速發(fā)展的互聯網強化大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發(fā)揮自媒體、全媒體、新聞媒體的作用。例如,通過抖音、快手、微博等,用小視頻的方式、推送黨史小故事的文章等,構建黨史教育的新平臺,講好黨史知識,講活黨史上的重大事件。努力使大學生傳承好紅色基因、繼承并發(fā)揚革命精神,珍惜時代、踐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