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華飛
素質教學中不僅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文化素質,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也同樣的重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的重點,如何開展以及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對于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是教育工作者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所要注重的問題。相比傳統(tǒng)教學,“體驗式”教學在課程中的引入,在體育改革教學中起到明顯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授課過程當中,將學生引入到專門設立的情境教學活動當中,學生們在參與的活動中進行觀察、探討、感悟,以此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觀念以及情感的體育教學方式稱之為體驗式教學。
1 體驗式教學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中的教學效果
1.1 對于學生運動參與積極性的影響
傳統(tǒng)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教學以教師為中心開展,側重于體育成績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行為、情感上的培養(yǎng)關注度不佳,學生多處于被動教學當中,很難主動融入。從而導致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大打折扣。教學改革應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將教學與他們的情感、興趣、體驗相互融合,豐富其體育鍛煉。體驗式教學的加入,使得課程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團隊協作,完成特定的目標。教師可以通過設定各種有趣的熱身小游戲以及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將學生注意力導入到課程學習中,營造熱鬧、輕松的課堂氛圍。采取組團的方式,進行體育項目的競賽,既然學生感受到游戲的娛樂趣味,同時也起到了激發(fā)學生參與積極性。對于課上表現給予一定的鼓勵,調動其自主學習,發(fā)自內心的喜愛運動、參與運動當中去,全面提升其參與感以及積極性,進而促進體育與健康教學的發(fā)展以及提升其教學效果。
1.2 對學生身體素質與體育技能的影響
學生身體素質的考核是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的重要指標,是檢驗課程質量的重要參考。通過學生體育考核的成績來了解其技能熟練度,以此來總結教學中的不足,從而進行補充以及改進。從中提煉出體育與健康課程和體驗式教學能有效結合的方法,進而推動教學改革,做出調整、改進。在體驗式教學的過程當中,為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以及學習的熱情,教師將體育技能與對應的體驗式挑戰(zhàn)項目進行有效融合,讓學生學到的體育理論知識與原理在體驗項目中得以實踐以及運用,從而促使其把握技術的要領以及對動作的熟練程度,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體驗式教學的指導取得良好、優(yōu)異的體育成績。
1.3 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高中是青少年步入社會的一個重要階段,其生理、心理逐漸步入成熟的階段。尤其是心理上,其不穩(wěn)定性極強,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干擾。體育教學的開展不僅是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yǎng),還注重其全身心的全面和諧發(fā)展,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擁有健壯的身體,促進著整個身體機能蓬勃發(fā)展。所以心理健康是教師開展課程時必須要實現的重要目標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合理設置體育項目外,還需要在課堂上對學生開展心靈上的磨練訓練,通過體育項目來感受緊張、興奮、成功、挫敗等復雜的心理活動,來豐富他們的內心,使其更加自信、強大。體驗式教學的引入,為學生提供更多豐富、創(chuàng)新的教學情景,生動的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當中,主動學習的熱情隨之上升,在體驗中學習技能要領,最大程度的滿足其學習需求,體驗體育學習的樂趣,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興趣上的提升,帶來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更加主動,教學也能自然而然順利開展,教學效果也得以良好的顯現。興趣使得學生獲取新的技能,在展現自我特長時,成就感能夠很好的滿足其心理需求,使其更加自信。
1.4 對學生社會適應性能力的影響
培養(yǎng)學生團結精神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是現代教育所注重的培養(yǎng)目標。社會適應能力的主要表現是在學習當中能與群體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人和諧相處,表現出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在體驗式教學當中,把學生分為各個學習小組,形成一個個小的群體,同學之間相互學習以及溝通,教師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構成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師生關系更加融洽,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感言,將以往被動學習的局面扭轉成相互學習、研究。通過參與集體體育活動,讓平時孤僻、自卑的學生融入到集體活動當中,進行親身體驗,從而增加自我歸屬感,在當中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
2 結語
在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中開展體驗式教學,必須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調整教學導入以及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科學、全面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實際體驗中學會自主思考、互相討論、團結互助,不斷充實自我、鍛煉自我、培養(yǎng)自信力,以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qū)荔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