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雙靜
(河北省黃驊市官莊鄉(xiāng)吳莊子中心校,河北 黃驊 061104)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中,古詩詞無疑是最璀璨、最耀眼的一顆明珠,蘊藏著很高的美學價值和強大的藝術魅力,我們應在古詩詞教學中充分進行美的教育。那到底什么是美育呢?所謂美育就是審美教育,又稱美感教育。它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對于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感受、理解和評價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審美趣味和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古詩詞是我們實施美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應充分挖掘它們的內(nèi)在美,讓我們的詩詞課堂充滿美,從而讓學生真正愛上古詩詞。那么在詩詞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呢?
古人作詩十分講究平仄、韻律和節(jié)奏。不同格式的詩每一行幾個字,總共有幾行,每個字壓什么韻都有講究。因此,詞可入樂而歌唱。那么在語文課堂中,我們何不回歸最初狀態(tài),讓學生充分感受古詩詞的音樂美呢!
例如,一、二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古詩,如果跟他們講平仄、押韻,難度很大。因此,在教學古詩《一去二三里》時,教師讓孩子們用拍手的方式讀出不同的節(jié)奏,初步感知古詩的節(jié)奏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教師教孩子們用吟誦的方式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有的讀得快速緊湊,有的讀得悠揚綿長,還有的會根據(jù)句子長短讀得時快時慢……整堂課充滿了音樂美。
又如,中高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古詩詞積累,在教學《漁歌子》時,教師播放悠閑的琵琶曲,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誦讀,從而充分感受詩人的怡然自得;還可以讓孩子們用吟唱的方法,歡快地唱出這首“曲子”,讓學生沉浸在音樂美的熏陶中。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每一首詩詞就是一首樂曲,傳遞作者當下的情懷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边@是一首氣勢磅礴的曲子;“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边@是一首歡快跳動的曲子;“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边@是一首朝氣蓬勃的曲子……詩詞是流動的音樂,凝固的建筑。在語文課堂中,我們完全可以回歸古詩詞的本質(zhì),入樂而誦讀,入樂而吟唱,充分感受古詩詞的音樂美。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詞往往富有畫面美。因此,在語文課堂中,何不讓孩子們充分發(fā)揮想象,把詩詞用圖畫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呢!
例如,《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边@首詩構成的畫面色彩艷麗:有嬌嫩的小黃鸝,翠綠的柳枝,雪白的鷺鳥,湛藍的青天。畫面構圖有遠景、有近景,遠近景交錯映現(xiàn),構成了一幅絢彩神弈、幽然平和的畫卷,令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又如,教學《漁歌子》這首詞時,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詞的意思發(fā)揮想象:“西塞山”是怎樣的西塞山呢?學生回答“高大挺拔”“連綿不絕”,等等。接著教師提問:怎樣的“白鷺”?有的說“形單影只的白鷺”,有的說“成群結隊的白鷺”……畫面的遠近、動靜、色彩等都在這首詞的基礎上,根據(jù)學生各自的理解與想象,不斷充實著,讓畫面逐漸美化。
說到音韻美,大家腦中立即浮現(xiàn)的應該是古詩詞,古詩詞的確是非常具有音樂旋律和生動性的。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要符合音律、押韻以及對稱等語言藝術要求,這樣我們讀起來、聽起來才會有擬聲傳情的效果。例如:杜牧的《山行》和李白的《贈汪倫》,這就是兩首節(jié)奏分明,并十分具有律動性的古詩詞?;诖?,教師在授課時就可以邀請幾個學生按照他們自己的節(jié)奏和方式進行朗讀競賽,或者單人朗誦,或者合作朗讀,又或者半唱半讀。通過這幾種方式能夠使無聲、無活力的文字化為有聲、動聽的聲音,如此朗朗上口的詩詞也給我們帶來了無言無盡的音韻美的享受。
在語文教學中,意境是一種非常獨特的藝術,通過作者描寫的意境,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在當時是怎樣的心情,怎樣的抱負,并要表達什么樣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一首古詩時,作者通過運用“香爐、瀑布、銀河”等這些帶有鮮明個性又不互相干擾的景物,勾勒出了一幅瀑布噴涌而出、雄奇瑰麗的景象,語言鏗鏘有力。通過作者李白這些景物的描寫,即使是相隔千年,我們?nèi)匀豢梢愿惺艿嚼畎讉€人感情奔放、奇思縱橫的特點。所以,在實際的古詩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上要多引導學生通過古詩文本中的事物、情景來體會作者的情感,體會其中的意境,以此提高學生品味古詩、鑒賞古詩的能力。
雖然大多數(shù)古詩都是歌詠事物的作品,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它就無法展現(xiàn)人物的性格或者情感。借助古詩描述的事物,使學生學會體會其中所贊揚的高尚人格和品質(zhì),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以及健全學生的人格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所以,教師要抓住古詩教學的這一特點進行合理的美育教學的滲透,從而不斷提升古詩教學的教學質(zhì)量。
例如,在講解王安石的《梅花》這篇詩作的時候,其雖然表面上在歌詠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但實質(zhì)上卻凸顯了作者自己擁有堅強高潔的人格,這正是人格美的具體體現(xiàn)。但是,為了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感受和體會到詩歌作品中的人格美,我建議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之前,可以將作者的生命遭遇進行簡單的介紹,以此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把握詩作之中所蘊含的人格品質(zhì)。
綜上所述,本文著重闡述了在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學的四條方法和策略。筆者認為,在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中滲透美育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诖?,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能夠科學、合理的根據(jù)古詩教學的課堂實際,并有效地結合古詩教學中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以及“人格美”,且長此以往,那么,古詩教學對學生滲透的美育效果一定會有所提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發(fā)展也一定會更加的順利和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