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震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里老鄉(xiāng)小馬坊小學,河北 衡水 253800)
數學課標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探究數學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并掌握基本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它與小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是矛盾的。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動手操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中,可利用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從而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識,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yōu)樾蜗蟮奈矬w的知識。教學“測量”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可安排學生動手做一做,效果就會不一樣,學生親自動手測量文具、書桌、教、黑板等。教師可帶著學生量一量操場上更長的一些長度等。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設置情境,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操作活動,協調了手與眼,讓學生在動態(tài)中理解數學知識,通過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綜合、觀察與比較等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教學“對于角的認識”這部分知識時,教師指導學生自己做一個活動的角,然后讓學生分組合作交流。在動手實踐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
(三)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在數學課堂上,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不僅培養(yǎng)了能力,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嚴謹、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教學“觀察物體”時。教師可讓學生把自己準備的一些可以拆裝的物品拿出來拆分,然后把物品再重新組裝起來,并引導學生觀察,教師適時講解,如此一來,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表達能力和參與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努力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愉悅的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積極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論證,進而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生活中。教師要學會和學生平等交流,聽取學生的意見,同時接納他們的錯誤和失敗。犯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要理解和寬容學生,并抓住機會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檢驗,在一步步操作中學習和積累經驗。在課下,融入學生的生活,和學生一起做游戲,和他們做朋友,讓他們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會更加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質疑,敢于操作論證,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讓學生觀看教師操作或者單一模仿教師的操作過程,要盡量設置探索性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時間活動,讓學生們自己通過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同時結合相互討論,自己發(fā)現規(guī)律,逐漸形成實踐求知的意識。比如,在教學長方體體積計算時,我就讓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操作,給每組學生分發(fā)一定數量棱長為1 厘米的小正方休,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擺一個長方體。有的學生可能會擺一排小正方體,有的擺兩排,有的擺兩層,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會讓大家觀察自己所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還有長方休的體積是多少,最后引導學生推算出長方體體積等于長乘以寬乘以高。通過課堂實踐練習,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數學這門學科是非常抽象的,然而這門學科是源于生活實際的,為此,在實際的情境當中還原數學知識。教師創(chuàng)設跟教學知識有關的情境,啟發(fā)學生動手操作,以使學生比較輕松地感知事物的表象,再通過教師總結出問題的實質,進而讓學生更加有效地理解數學知識。學生由動手操作再到概括教材內容的過程,就是一種思考的過程,是數學知識從形象化轉化到抽象化的過程,這種教學的策略能夠充分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智力,為學生從抽象到形象、從理論知識體向實踐的轉化奠定了基礎。
(二)利用簡單運算
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擺脫舊的、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在適當的時機,要求學生借助搭一搭、拼一拼、擺一擺等活動探究問題的規(guī)律和奧秘。對于低年級小學生,教師在講解加減法的過程中,先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小棒,進行動手操作,教師啟發(fā)學生要完整有序地拿出小棒動手操作,再要求其他的學生進行評價,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教學效果會很好。
(三)與生活相聯系
數學知識是源自實際生活的,因此,在教學時,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確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是到處存在的。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用到的和看到的實際生活問題,設計一系列具備較強實踐與操作的實踐活動。比如,教師在講解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過程中,要求學生以小組作為單位將一個平行四邊形向長方形轉化。這樣,學生在剪和拼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將平行四邊形順著它的高剪開之后,通過平移之后加以拼接,一個長方形就拼成了。然后要求學生對這種變化的情況進行比較,學生便不難發(fā)現:平行四邊形的底就是長方形的長,而平行四邊形的高就是長方形的寬。在最后的時候,學生在經過討論之后,得出了由于長方形的面積是長乘以寬,因此,平行四邊形的面就是底乘以高。學生在親自操作之后,通過觀察和分析,提高了自身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