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 中山市技師學院
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了美育的概念。美育旨在教育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音樂對促進生活和諧、維持社會穩(wěn)定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通過感情的渲染加深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能夠影響學生內心的情感,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本文就在高職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策略進行了探討。
音樂學習中蘊含很多思想政治內容,教師要善于挖掘并將思政教育和音樂教學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感受音樂的豐富內涵,讓學生被音樂中的思政內容打動,從而在音樂學習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質。音樂教師應樹立思政教育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助力思政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
思政教育在教學體系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這種地位強調了教師育人的職責。思政教育是對學生思想和政治方面進行的教育,歸根結底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愛國的政治意識。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能有效喚醒學生心中的愛國情感,讓學生全身心地感受音樂中蘊含的人性力量,從而讓學生將音樂中的情感力量轉換為自身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所以,教師應將思政理念與教學理念結合起來,通過豐富的音樂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思政教育的作用。
筆者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為了實現(xiàn)思政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會首先樹立思政教學與音樂教學相融合的教學理念,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時時刻刻不忘思政教育。在教學中,筆者會帶領學生對音樂進行賞析。以《紅旗頌》和《長征交響曲》的教學為例,《紅旗頌》蘊含了革命的鏗鏘力量,體現(xiàn)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創(chuàng)新性地將交響曲和傳統(tǒng)題材結合在一起,在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長征交響曲》亦是表達愛國情感的動人音樂。通過聆聽這些歌曲,學生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fā)對國家的自豪、對黨的驕傲之情,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從而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會影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靈活把握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將思政教學與音樂教學相結合,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在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思政品質。
例如,《沂蒙山小調》是一首歌頌沂蒙美好風光的曲子,隨著歷史的變遷,它從一首揭露當時社會黑暗的歌曲轉化為現(xiàn)在展現(xiàn)沂蒙山美好風光的歌曲,這不僅體現(xiàn)了不同時期的愛國方式,還體現(xiàn)了國家的進步和繁榮。筆者在進行《沂蒙山小調》的賞析教學時,為了在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運用多媒體播放了與這首歌曲相關的歷史背景和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歌曲展現(xiàn)出的沂蒙山風光景色。通過對相關背景知識的了解,學生在學習音樂的時候就能對音樂中蘊含的豐富的情感有更加透徹的理解,從而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同時這種背景豐富的歌曲還會讓學生對歌曲進行深度思考,在思考中挖掘歌曲中的豐富情感,在音樂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質。
思政教育的目的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人,因此教師要將思政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并將其體現(xiàn)在音樂教學課堂上。實踐是展現(xiàn)思政教育成果的最優(yōu)方式,學生會在實踐中對思想政治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在音樂教學中融入生活實踐能夠讓學生對音樂學習更加感興趣,從而實現(xiàn)學生音樂能力和思政品質的雙重提升。
例如,為了讓學生對思政的了解更加透徹,筆者會帶領學生開展思政音樂活動。在活動開始前先準備相關的思政教育歌曲,然后通過班級對抗、個人比賽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不僅會對音樂產(chǎn)生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還會被音樂中蘊含的思政內容影響,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加深自己對思政教育的認識,實現(xiàn)思想政治覺悟的提高,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一門表達人類情感的學科,能夠實現(xiàn)思政內容的傳播。在音樂教學中融合思政教育,能夠表達音樂中蘊含的豐富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拓展自己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深化自身對道德的認知和感悟,從而達到思政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