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維明
(吉林省榆樹市新立鎮(zhèn)青頂中心小學校,吉林 長春 130400)
閱讀對學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課堂還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學到知識。而寫作同時是體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最簡便的方法。故而,教師對小學生開展語文閱讀寫作教學活動時,要對此起到應有重視。在授課過程中,要運用合適的分方法讓學生掌握閱讀寫作技巧,并要日積月累,長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寫作習慣,提升其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閱讀和寫作一直保持相輔相成狀態(tài),二者之間具備一個共性,就是閱讀和寫作都提供了中國完整的語文技術知識。語文知識與人們日常有緊密聯(lián)系,究其根本,閱讀的文本資源,描述的就是生活,這能更能幫助學生對寫作有一個更好地了解。同時,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材料來更加直接地獲取文學知識與書面知識,提升自身協(xié)作意識與閱讀意識。語文閱讀中蘊含豐富的人物、地理以及情感等諸多內容,教師則能通過閱讀文本資源,來創(chuàng)設一個合理的寫作環(huán)境,因此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由于年紀關系,學生可能無法辨別文章的好與壞,故而教師應幫助學生選擇文章進行閱讀,并加以引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意識,提升其思維能力,同時教師要教導學生將所學閱讀知識充分運用到日常寫作中。如此,對提升學生閱讀寫作水平具有很大幫助。
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教導學生不能只是受制于課本資源。閱讀的目的在于積累,因此閱讀不能只是拘泥由于課本,閱讀的種類有很多,例如名人名言,感興趣的一篇文章等。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較小,因而一旦寫作就會出現(xiàn)資源匱乏的狀態(tài)。而通過閱讀大量文章書籍,就能有效加強學生文學積累,學生對寫作的思路與情感掌握就會強上幾分。通過閱讀,小學生能理解閱讀中角色的情緒變化以及環(huán)境描述,就能減輕閱讀的難度。在進行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安排學生閱讀一些質量高,同時較為勵志的文章書籍。例如《小王子》《唐詩三百首》以及《格林童話》等,并且教師要在閱讀過程中給予學生一些實質性幫助,讓學生積累閱讀中精彩并且豐富的描寫,詞匯量以及高端的修辭手法,來提高學生閱讀寫作水平。
語文學科自身就是一門文字性較強的學科,隨著時代不斷發(fā)展,教師應放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xiàn)代計算機技術,例如多媒體等,將文章內容以動畫的形式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利用閱讀以及感官觸動豐富想象力。故而,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利用閱讀寫作來開展向具有教育價值、主題鮮明的教學活動來設計教學活動,在增加學生文學積累的同時,提升自身的寫作質量。
例如,小學語文課程中有一篇文章為《為人民服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文章中較為精彩環(huán)節(jié)以動畫形式展現(xiàn)出來,同時組織學生大聲朗讀文章,來開導學生,鼓勵學生,從而激勵出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當此節(jié)課程結束后,再讓學生將讀后感體驗寫出來,在講臺上朗誦,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教師幫助學生選擇此類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進行閱讀,不僅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同時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課本內容流露的真實情感,激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更具備寫作欲望并且會在最短時間內將其付諸實施,實際寫作是提高閱讀寫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若想有效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那么教師就要對培養(yǎng)學生基礎起到應用重視,出于年紀原因,小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得并不是非常牢固,故而不論是在閱讀還是實際寫作中都非常容易出現(xiàn)問題。有效提高小學生閱讀寫作水平,教師首先要對加強學生的認字能力,增強其文字積累,并能做到將此類詞語合理運用于寫作中,在“聽、說、讀、寫”等多方面影響下,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年紀過小,讓其獨立完成寫作具有較高難度。而造成此類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寫作缺乏素材,一片空白不知如下下筆。因此,為加強學生閱讀寫作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個性特點,制定針對性學習計劃,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持續(xù)積累素材。當然,文學積累不只是在日常課堂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以及選擇性增添課外閱讀的方法積累知識。在長期堅持下,務必使得學生能做到課內外知識有效結合,如此在寫作中方能做到學以致用。教師務必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每一件事,每一個物,同時養(yǎng)成良好摘抄好句的良好習慣,如此除幫助學生豐富積累日常素材外,同時還能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當學生完成教師安排的閱讀任務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yè),課后書寫文章收獲。在日積月累下,能整體提高學生閱讀寫作水準,教師務必幫助學生做到長期積累。
對語文寫作來講,包含的方面有很多,不僅是表達自身情感與闡述自身觀點,其中首先應注意的問題就是審題立意,先對文章寫作的要求進行仔細分析,而后來擬定題目,梳理寫作思路,并且要注意向前后對比工整,最后結束寫作,如此在卷面上才能獲取更高的分數(shù)。根據調查數(shù)據顯示,我國有很多學生在閱讀寫作方面并沒有養(yǎng)成良好習慣,寫作字跡潦草,沒有邏輯,到評分老師那里也是云里霧里。如面對此類問題教師不能幫助學生盡快改正,那么將無法提升學生的閱讀寫作水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授學生如何正確展開寫作思路,怎樣開頭,這樣選用整體結構,怎樣結尾,各類問題教師都應傾囊相授,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動能性,將自身的想法表達出來,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寫作主題為:“我的學?!?,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將文章中的重點內容梳理出來。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選擇新穎角度去寫,讓學生將自身想象力發(fā)揮出來,并此類教學計劃要長期堅持,厚積薄發(fā),提高學生閱讀寫作水準。
教師在制定學習計劃過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書本知識內容,制定合理教學計劃,為擴增學生閱讀寫作知識打下一個堅實基礎,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中,有一項課程為《貓》,文章作者為老舍先生,作者運用了風趣親切,幾句話通俗易懂,并將貓的個性特點表現(xiàn)了出來,同時展露了對貓的喜愛。例如“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出幾朵小梅花、豐富多腔的叫喚”“咕嚕咕嚕的給自己解悶”等,都能展現(xiàn)出作者心中喜愛之情。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對作者的習作手法進行分析,而后將此類手法運用到自身的寫作中。當此篇文章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安排任務,組織學生運用同樣手法描寫其他小動物,同時在課堂上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對學生進行鼓勵。
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能力根本無法達到同一水準,故而在小學語文閱讀寫作教學活動中,為有效提高學生閱讀寫作綜合水準,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學習計劃。平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理解能力較差,基礎淺薄的學生,教師可以挑選一些難度不高的文章讓學生閱讀。當學生閱讀完成后,讓學生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寫出來。而教授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就可以引入一些難度稍高的高質量文章,例如社會文學名著等,同樣要求學生在閱讀完成后書寫讀后感,務必要整體實現(xiàn)讀寫一體開展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如讓學生運用寫日記的方法,將平日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在紙上表達出來,如此來真正實現(xiàn)讀寫結合,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閱讀寫作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水平與文學積累正步于發(fā)育初期,因此教師在前期教學中要以教材文本為主,將文章中的優(yōu)秀精彩部分規(guī)劃出來,交予學生進行閱讀,并將其應有與寫作中。另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個性特點與學習需求進行充分考慮,讀寫結合,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小學有篇文章《桂林山水》,對于此篇文章教學,教師可以先將文章主題大意講述出來,此篇文章主要描寫了作者對自然山水風光的熱愛。當學生對文章有一個了解后,再帶領學生進行下一步深入探討。在帶領學生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描寫手法,例如作者從波瀾壯闊大海到西湖柔情似水,其中運用了“卻”字,直接將文章轉到了漓江的秀麗之美。講課時,教師要向學生講述此類轉折手法的精妙之處,并讓學生進行總結,此篇文章究竟運用了何種修辭方法,而后讓學生利用此類修辭方法開始仿寫,爭取讓學生將此類修飾方法學以致用到自身寫作中。教師可此類讀寫結合方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水平。
教師在開展閱讀與寫作教學過程中,除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外,同時要對指導學生寫作技巧起到重視。教師要運用合理的指導方法,讓學生掌握最基礎的閱讀寫作技巧,這對后面提高學生閱讀寫作水平具有重要影響。
舉例說明,在小學課程中有一文章為《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師在此類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要教導學生掌握速讀、略讀以及細讀,這是讓學生掌握閱讀的基礎,重中之重,務必利用查字典等方法掃清閱讀障礙,同時在“挖掘的時候,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趕來....沒人給他肯定地回答,他便埋頭接著挖”這部分,引導學生精讀、細讀。教師還可以出示句子:“誰愿意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你是不是來幫助我?”這三句話,讓學生細細分析,“父親”在說這三句話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在心情上有什么轉變?通過對文章的精讀與細讀,讓學生體驗文中人物心情變化,繼而加深文章理解。另外,教師要教導學生對文中父親的外貌描寫分析,而后自身獨立寫一篇父親和自身的小故事,如此來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寫作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寫作水準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可以加強學生的文學積累,提高其綜合水平,教師要對其起到應有重視。而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素材積累以及正確的寫作習慣,可以運用一體化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寫作,提高學生閱讀寫作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