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珍
(山西省中醫(yī)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高血壓也稱血壓升高,為人體內血液在血管內流動過程中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值不斷高于正常人體內血管壁承受范圍的表現(xiàn),發(fā)病率較高[1]。藏族、滿族、蒙古族人群患病率高于漢族,從我國南方至北方,高血壓患病率呈遞增趨勢[2]。大部分患者可以在沒有任何癥狀的情況下發(fā)病,人體內血管長時間承受高于正常的壓力會導致腦卒中、冠心病等,對生命健康安全造成較大威脅。根據患者個人情況,選擇合適病情的降壓藥物可有效提高生活質量。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可對鈣離子跨膜進入血管平滑肌、心肌產生抑制功效[3]??蓪ρ芷交‘a生直接作用,有效降低舒張壓、收縮壓、減少外周血管阻力。纈沙坦可對未封閉的AT2 受體產生刺激作用,并對AT1 受體作用進行抗衡,擴張血管,進而降低血壓[4]。兩種藥物治療高血壓效果良好,通過分析這兩種藥物產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降低發(fā)熱、皮疹、過敏等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促進臨床合理使用藥物,提高患者安全性。
根據《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管理方法》中規(guī)定藥物不良反應的定義為符合國家生產要求的藥品在按照藥物說明書進行使用的過程中發(fā)生的和使用藥物所期望達到治療效果無關、意外出現(xiàn)的有害反應。藥物不良反應廣義包括藥物自身質量、使用藥物的途徑、用藥超量、藥物使用方式不當導致與用藥希望達到的治療效果無關、意外的有害反應[5]。藥物不良反應共有使用藥物后可能出現(xiàn)的副作用、毒性及繼發(fā)的反應等。用藥副作用為藥物在正常使用量下導致的與預防治療目的沒有關系的不適作用。毒性反應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為治療量下藥物導致的機體生理、生化、病理變化,為藥物的固有作用,和劑量有明顯相關[6]。慢性毒性的發(fā)生是長時間使用藥物后藥物殘留藥效在人體內不斷蓄積逐漸導致肝、腎功能損害。繼發(fā)反應為藥物治療后對人體器官等產生損害的反應,例如使用廣譜抗生素后,可能導致無異常表現(xiàn)的菌群失去平衡致使發(fā)生真菌感染。后效應為停止服用藥物后,人體內血藥濃度已降到最小的有效濃度下,卻依然對人體存在一定影響,例如服用苯巴比妥、地西泮等鎮(zhèn)靜催眠藥、抗焦慮藥物導致的“宿醉”。變態(tài)反應是人體被藥物刺激后產生的異常免疫反應,也為過敏反應。藥物發(fā)生變態(tài)反應的共同特征為部分患者血液中存在受抗原刺激產生的具有保護作用的蛋白質,在皮膚(或皮內)敏感試驗時表現(xiàn)為(+),不同藥物導致的癥狀相同,多為發(fā)熱、皮疹,一般情況不嚴重,有時可發(fā)生嚴重反應,對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脅。藥物變態(tài)反應發(fā)生與否和用藥劑量無明顯關系,極少劑量、一般用量均可導致反應發(fā)生?;颊甙l(fā)生藥物過敏反應之前大部分患者均接觸過該藥物,體質為過敏的患者更易發(fā)生。
纈沙坦為一種非肽類藥物、口服吸收迅速,與血漿蛋白具有較高結合率。對1 型受體具有高度選擇性,可減少受損動脈表達IL-6,改善機體炎癥反應,控制動脈粥樣化進程[7]。對腎上腺球釋放醛固醇具有抑制功效,無法抑制鉀釋放。降壓功效良好。降壓功效可維持24h,為非前體藥,不需要經過肝臟生物轉化就可直接具有藥理活性??诜湛焖?,與血漿蛋白具有極高的結合率,藥物起效快速、作用強,以原形經膽道、腎臟排出。周艇[1]對80 例高血壓并發(fā)心律失常患者展開研究后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得到有效緩解,且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指出纈沙坦可有效改善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等,認為纈沙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促進身體其他功能快速恢復,降低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活性,對患者生活質量提高有較大幫助。
苯磺酸氨氯地平是一種二氫吡啶類鈣拮抗劑,對鈣離子跨膜進入平滑肌、心肌細胞,具有選擇性抑制功效,對平滑肌的選擇性抑制作用大于心肌細胞。為身體內中小動脈的擴張劑,可對血管平滑肌產生直接作用,減小外周血管阻力、使血壓得到有效降低,對血漿中鈣濃度不產生影響。降低舒張壓、收縮壓產生的治療效果藥物用量就有較大關系,舒張壓、收縮壓降低幅度與患者治療前舒張壓、收縮壓水平有關。對老年人、年輕人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降低舒張壓達到的效果差不多,對老年人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達到的降低收縮壓的效果更佳。彭安洋[2]通過102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的臨床價值,經研究發(fā)現(xiàn)該藥物可有效抑制鈣離子通道,使血管平滑肌得到舒緩,進而緩解冠狀動脈痙攣,有效保護患者血管。張晶晶[3]的研究中對30 例高血壓患者展開研究后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的臨床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且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使用纈沙坦、苯磺酸氨氯地平共同治療組的療效、不良反應率均優(yōu)于單獨使用纈沙坦組,認為聯(lián)合使用兩種藥物治療高血壓患者有助于提高治療有效率,進一步減少腦出血、腦血栓發(fā)生率,控制血壓。
3.1.1 藥物相互作用 藥物品種數增加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增高。
3.1.2 連續(xù)用藥時間 使用藥物的時間越長,發(fā)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越大。
3.1.3 藥物劑量、劑型、給藥方式 給藥方式與藥物發(fā)揮功效的時間、強弱程度、持續(xù)時間等均有緊密聯(lián)系。若是藥物經靜脈給藥,起效時間快速,不良反應出現(xiàn)的速度也會快于口服方式。
3.2.1 性別 男性與女性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概率存在差異[4]。女性較男性更容易發(fā)生藥物紅斑性狼瘡,且男性、女性間生理功能存在不同,女性在月經、妊娠等特殊期間對瀉藥、具有強烈刺激性功能的藥物更為敏感,可能導致女性月經量增多、流產、早產等。妊娠期女性若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導致分娩時出血量增多。
3.2.2 年齡 嬰幼兒體內的肝臟功能發(fā)育未完全,對藥物作用具有較高敏感度[5]。藥物在人體內代謝速度緩慢,腎臟排泄功能較差,致使藥物更易經過血脈屏障,加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新生兒皮膚角化層較薄,若機體局部用藥過多、用藥時間過長容易導致毒性反應發(fā)生。老年人肝腎功能減弱,腎小球過濾率、腎小管分泌能力水平均減弱,機體內腎血流量顯著降低,導致體內藥物排泄受到影響。肝血流量降低等致使機體無法及時排出毒素。老年人組織器官功能減弱,部分藥物作用敏感性變高。老年人機體免疫能力減弱,導致患病率增高,用藥頻率高于青少年,增大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3.2.3 種族、民族 藥物的不良反應在不同民族、種族患者間存在一定差異。
3.2.4 患者病理情況 患者個人病理情況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3.2.5 腎臟疾病 腎臟為藥物、有關代謝產物的關鍵排泄器官,更是人體內藥物代謝重要器官。若患者腎臟出現(xiàn)問題、腎功能受到影響,則會導致藥物代謝轉化受到影響。
3.2.6 飲酒、食物 乙醇可使人體內部分藥物代謝加速,減小治療效果。若長時間酗酒對肝臟將造成較大影響,加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3.2.7 肝臟疾病 肝臟為多數藥物進入人體后重要的代謝轉化途徑,若患者肝臟功能受到影響,產生不良反應的幾率將增大。
3.2.8 個體差異 不同個體間存在新陳代謝、遺傳、酶系統(tǒng)、個人生活飲食習慣等多方面不同,服藥藥物后產生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因此有不同。
生活的環(huán)境周圍存在的物理、化學因素不僅可以對機體生理功能產生影響,更可以對人體產生直接危害,使藥物在人體中的吸收、排泄、代謝等多方面受到影響,致使藥物代謝酶系統(tǒng)受到干擾,加大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醫(yī)生選擇用藥時需詳細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包括手術史、藥物過敏史等,告知患者纈沙坦與苯磺酸氨氯地平使用方法、用法用量等,防止因錯用等原因引起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健康的生活習慣方式,改變以往不良生活習慣,戒煙酒等,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積極展開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原因,加深患者了解度,幫助患者樹立健康的疾病觀,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護。
通過本文分析發(fā)現(xiàn)對高血壓患者使用纈沙坦與苯磺酸氨氯地平展開治療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相關危險因素不僅包括用藥方式、劑量等,還與患者個人病理情況、環(huán)境、飲食習慣、血型、種族等具有聯(lián)系,兩種藥物降低舒張壓、收縮壓的效果較佳,臨床應用價值較高,但臨床用藥時仍需加強用藥監(jiān)測,促進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