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歡
(河北省唐縣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唐縣 072350)
職高信息技術教學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一直以來都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基礎普遍較差,學習興趣不高,學習質量不佳。因此,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就成了每一位信息技術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明確學生的學習癥結所在,然后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從當前多媒體與網絡通訊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基礎教育中所產生的影響來看,信息技術教育應向內容更為寬泛的信息化教育發(fā)展。中小學信息化教育主要包括中小學生信息技術教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以信息技術輔助教育教學管理等幾方面。今后若干年中小學信息化教育發(fā)展的重點將是“師資培訓”“網絡化教育”“教育教學軟件資源開發(fā)”,其核心應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們要正視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
信息技術是職高階段的必修課程,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該課程的開展情況卻遠不盡如人意,存在著諸多問題。首先,高一新生在入校時,信息技術水平總體偏低,且參差不齊。尤其在廣大的農村地區(qū),信息技術教育這一塊基本屬于盲區(qū),很多學生甚至對信息技術缺乏最基本的常識性認識,由此導致信息技術教學開展得舉步維艱,效果很不理想。其次,受高考制度的影響,信息技術課程一直未受到教師、家長和學生的特別重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態(tài)度也不端正,聊天、玩游戲、在課上做其他學科作業(yè)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再次,信息技術課程的理論知識十分枯燥、抽象,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很容易被晦澀的理論澆滅。
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要多帶領學生開展信息的收集、處理、應用等實踐活動,設法為學生營造寬松、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實踐,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chuàng)造。針對職高信息技術教學水平不高的現(xiàn)實情況,我在此提出幾點措施,供廣大教師參考。
以往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都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講授、板書再加上多媒體的輔助,將教學內容生硬地灌輸給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主宰者,學生則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會逐漸降低,學習效果也不會好。要想打破這種局面,轉變以往以學科知識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就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并倡導學生自主學習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要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處理好理論與實踐、思維與能力之間的關系;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引導學生通過質疑、調查、思考等方式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輕松民主的教學環(huán)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信息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進步。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此,教師應將以往單一的“講—背”教學過程優(yōu)化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fā)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過程。這種教學過程,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Excel 表格時,很多學生對Excel 的基本操作如計算、排序、圖標等不夠熟悉。針對這種情況,我首先講解了操作要領,同時進行操作演示;然后放手讓學生動手嘗試,對他們提出的問題進行統(tǒng)一指導;之后布置作業(yè)(學生考試成績的統(tǒng)計匯總及分析),讓學生加以鞏固,最后讓他們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學生能力的提高就不言而喻了,同時也充分印證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過程的科學合理性。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的特點就是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以及對現(xiàn)實問題有著強烈的攻破欲。基于此,教師應激發(fā)出他們本有的學習天性,將信息技術的知識性與趣味性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內在興趣的驅使下主動探究問題。如教師可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參與教學,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又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比如,讓學生應用FrontPage 軟件制作個人網頁,待他們基本完成后,教師可從中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其他學生可以發(fā)表意見、看法,以此達到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