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幸瑤 廣東省民政職業(yè)技術學校
《索爾維格之歌》是挪威著名作曲家愛德華·格里格的一首代表作,是戲劇配樂《培爾·金特》第二組曲中最為著名的一首。它將挪威特色的民族民間音樂元素融入和聲作曲技法中,以抒情優(yōu)美的旋律刻畫了女主人公純潔美好的音樂形象,使音樂與文學得到完美融合,讓人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得到了更好的審美與情感體驗。
1874——1875 年,格里格為著名戲劇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 年)的幻想詩劇《培爾·金特》作了配樂,他從戲劇配樂中選出八段音樂,再改編成兩套管弦樂交響組曲,定名為《彼爾·金特第一、二組曲》,每個組曲分別由四個樂章構成。每一樂章的寫作手法簡樸通俗,音樂風格具有濃郁的北歐民族風情,成為膾炙人口、雅俗共賞的世界名曲?!杜酄枴そ鹛亍方M曲以挪威的民間傳說為題材,具有較強的諷刺意義。
《索爾維格之歌》是《培爾·金特》第二組曲中的第四樂章(末樂章),主要有小提琴、中提琴、單簧管、長笛、圓號和豎琴演奏。樂曲用小提琴奏出了淳樸婉轉的旋律,將人引入音樂情緒中。弦樂器的前奏和尾聲,由一個相同結構的樂句首尾呼應,讓人回味無窮?!端鳡柧S格之歌》是一首單二部曲式的民歌風格歌曲,由引子、兩個主題和尾聲組成,全曲的結構為:引子+||:A B :||+尾聲。二部并列曲式是由兩個主題段落構成的,因為調性、節(jié)拍、和聲、旋律、音樂情緒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用A 和B 表示?!端鳡柧S格之歌》樂曲的第一部分以抒情為主,第二部分以花腔為主,調式上從a 小調轉為A 大調,拍子上從4/4 拍轉為3/4 拍,音樂速度也有所變化,從行板變?yōu)樾】彀?,從比較勻稱的節(jié)奏變成一長一短的節(jié)奏,使兩個部分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樂曲的結構層次。
樂曲的引子以a 小調開始,4/4 拍,旋律節(jié)奏平穩(wěn),營造出一種沉郁、憂傷的氛圍,明確了樂曲的整體風格基調。引子短小,和尾聲的結構一致,共9 小節(jié),構成首尾呼應。當弦樂演奏完溫柔抒情的引子后,進入第一部分——A 段。A 段是方整型樂段,一共四句,結構為4+4+3+4。開頭第一句主旋律優(yōu)美綿長,低聲部以五度柱式和弦持續(xù)伴奏,在節(jié)奏上營造了一種不安和凄涼的氣氛。第二句大小調交替使用,從a 小調轉入C 大調,并在C 大調的主和弦上結束,構成T-S-D-T 完全終止。第三句是第一句的發(fā)展,結束在a 小調的屬和弦上,構成不完全終止。第四句是第三句的變化重復,最終結束在a 小調主和弦上。A 段以暗淡柔和的調性色彩、級進上行的旋律讓人感受到充滿哀傷的情緒,表現(xiàn)了索爾維格對愛情的期盼。同時,格里格采用調式的轉換在聲部中加入了半音的進行,加強了音樂色彩的緊張性,體現(xiàn)了索爾維格內心的不安。
接著,樂曲進入第二部分——B 段。調式轉為A 大調,3/4 拍,一共三句,結構為5+4+4。大調音樂色彩明亮,旋律采用連續(xù)小符點、切分音節(jié)奏,體現(xiàn)了挪威民歌的風格特點,與A段的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一段花腔性的旋律只用“啊”來演唱,一長一短音符組成的生動節(jié)奏型用很輕的力度唱出,句法比較自由,表現(xiàn)了索爾維格喜悅的心情。最后,以二連音和三連音的交替為結束。格里格不僅用憂傷的曲調讓觀眾深切感受到索爾維格的悲傷,同時,為索爾維格重逢時刻給予觀眾充分的想象空間。
最后,A、B 段再重復一遍,但歌詞迥然不同,表達的思想內涵也不同,情感升華到另一種境界?!凹偃缒悻F(xiàn)在還活在人間,愿上帝保佑你,當你跪在上帝的面前,愿上帝祝福你。我要永遠忠誠地等待你,我等待你回來。你若已升天堂,就在天上相見,在天上相見。啊……”最后,為加強全曲的收束感,達到首尾呼應的效果,格里格在全曲尾聲部分再現(xiàn)了引子的素材。
通過對《索爾維格之歌》音樂形態(tài)的分析,我們深刻認識到,格里格作為民族樂派著名作曲家,將挪威民族民間音樂特征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的作品規(guī)整,常用和聲小調和旋律小調,或大小調交替。其大膽運用富于色彩性的和聲創(chuàng)造性手法,以及各種結構不協(xié)和和弦,在大小調和聲基礎上進行調式化的和聲處理,使音樂更鮮明突出,更加飽滿豐富,與其他作曲家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對后來的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拉威爾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培爾·金特》組曲的創(chuàng)作中,格里格以最優(yōu)美的旋律為索爾維格譜寫了頌歌,使音樂與文學相得益彰,讓人在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劇中人物內心世界的同時,獲得更好的審美與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