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婉 中南民族大學美術學院
出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墓中的漆器,其工藝被視為楚時代藝術中的瑰寶,并以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造就了楚漆藝的鮮明特色。筆者試從楚漆藝的造型美、技術美及審美特征三個方面對楚漆藝產品風格進行審美探究。
有別于楚漆器,楚漆藝包含漆工藝和漆藝術。楚漆器藝術文化歷史悠久,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工藝美術。楚漆器在生產發(fā)展及使用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楚時代風格,包括漆器自身所蘊含的個體風格,即漆器工藝品的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源于遠古時代對巫術的信仰及厚葬的習俗,楚先民依據民俗禮儀、宗教信仰或工藝裝飾等需求精心設計漆器,這些漆器洋溢著生命的激情與活力,有意或無意地滲透了楚時代的審美慣例,凝結了楚民族對物象的審美形態(tài),具有深厚的楚文化神韻。
作為楚文化主要的工藝美術類型,楚漆藝也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工藝美術。楚漆器是集雕刻、繪畫、裝飾、髹漆工藝于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兼有雕刻和繪畫兩種不同的造型因素。楚漆器在特定的楚時代,采用的漆藝工藝及楚民獨特的創(chuàng)作方式使得其視覺效果千姿百態(tài),加之蘊含著自由浪漫的楚文化氣質,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楚漆器利用打散拆分,將一個具體對象進行分解,然后又重新添加,虛構出一種新的審美對象和審美形象,如鎮(zhèn)墓獸、虎座鳳架鼓、虎座立鳳等形象,造型雄奇,構思獨特,呈現(xiàn)了一個“大象無形”的宇宙觀意識的藝術空間。楚漆器裝飾意味濃厚,富麗華貴與質樸典雅兩種對立風格雜糅的裝飾風尚表現(xiàn)出器物背后的精熟技巧,體現(xiàn)出其追求的是一種超乎自然的形象美。器物的表面光潔、圓潤、平滑、細膩、飽滿,充分展示出自然漆材質和工藝美術相結合的視覺美。
作為最早使用生漆髹飾器物的國家,我國的髹漆工藝已有約7000 年的悠久歷史。雷德侯在《萬物》中也曾談論到生漆是中國很早就開發(fā)使用并將其功用發(fā)展到完美程度的材料之一。楚國的漆器手工業(yè)具有產量大、品種多、選材與用料考究、分工細致、造型美觀、設計巧妙和產品標準化程度高等特點。在形制和材質方面,其以天然生漆為原料,選擇特制的木、竹、皮、骨材料,主要胎體有木胎、夾纻胎、皮胎及竹胎等,其中漆器的制作原料——生漆,就是從漆樹上割下來的天然液汁,屬于天然材料,對人體無害且綠色環(huán)保。從藝術文化學角度而言,漆藝產業(yè)是一個手工勞動與創(chuàng)造智慧緊密結合的傳統(tǒng)行業(yè),其產品集藝術設計、時代文化、民族技藝于一體,藝術綜合性程度高,設計合理、實用功能強。由生產勞動變成美的創(chuàng)造,漆藝產業(yè)成為主觀能動的造物過程,從而引起了人的審美情感。戰(zhàn)國時期出土的漆器物品,從觀賞工藝品到日用品,滲透于飲食起居各方面,彰顯了楚漆器制造工藝的巨大成就。與工業(yè)品相比,古樸厚重的漆器給人帶來的親和感和厚重感是無法被替代的,與現(xiàn)代機器工藝品所攜帶的冷冰感覺不同。三、楚漆藝的審美特征
楚漆器文化帶有鮮明的藝術烙印,凝結了整個楚國的時代特色和民族藝術審美的核心。楚漆器作為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一部分,是楚時代生活的藝術,蘊含著豐富的楚文化。楚漆藝表現(xiàn)主題是將現(xiàn)實生活和神幻的故事傳說編織交融在一起,其造型意識源于楚人的審美觀照方式,具體的構成法分為整體抽象而局部具象和整體具象而局部抽象兩種造型方式,體現(xiàn)了楚藝術中“直觀抽象”的表達觀念及大中窺小、以小見大的藝術特征。楚漆器追求流動的視覺效果,楚民將幻覺與真象交織融合于楚漆藝的工藝造型中,形成觀賞性很強的視覺象征物。楚漆器的造型根據功能和實用性而演化,經過變形、分解和夸張的視覺風格的藝術加工,然后根據裝飾、表現(xiàn)或象征的需要,尋找出符合時代精神的藝術形式,最終形成生動自由、妙趣橫生的審美風格。
楚漆器靈動精妙的藝術造型體現(xiàn)了手與心應、指與物化的自然美,呈現(xiàn)出充滿奇幻及浪漫色彩的楚人幻想世界,形成了具有楚時代自身特點的文化形態(tài),這是漆器業(yè)在當時深受歡迎、蓬勃發(fā)展及經久不衰的原因,甚至可以引起多個歷史時刻跨越時空的共鳴。其精湛工藝不僅凝聚和彰顯了楚人的智慧、個性,獲得了強烈的藝術表現(xiàn)力,還激發(fā)了楚人熾烈而頑強的情感和浪漫不羈的想象力,形成了楚時代鮮明的審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