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輝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建筑學院
阿塔納斯·馬蘇雷夫在1975 年出生于保加利亞的班斯科鎮(zhèn),在他19 歲進入家鄉(xiāng)的木雕班學習之前,作為繪畫老師的爺爺引導其認識了大自然的美,教他制作各種不同的小泥塑,還試著讓他用豆子和小麥去制作藝術品。但他的爺爺并未想過將他培養(yǎng)成為畫家,只是啟發(fā)他,讓他去了解美的存在。后來,阿塔納斯·馬蘇雷夫偶然看到了早期水彩畫大師的畫冊,由此,他也慢慢地喜歡上了水彩畫,并意識到水彩畫藝術的精妙之處。早期的水彩畫嘗試讓他領教了水彩畫創(chuàng)作技巧上的困難,他甚至認為自己永遠不可能掌握好這門藝術語言,于是他開始申請進入藝術學院學習,不幸的是,他接連三次都沒有通過。在第三次申請失敗后,他決定再也不這樣做了。盡管如此,他還是試圖加入保加利亞藝術家聯(lián)盟,他們接受了他,但沒過多久,他就意識到藝術家聯(lián)盟對他并沒有多大幫助,他也對藝術聯(lián)盟不再抱有任何期望。
阿塔納斯·馬蘇雷夫選擇的是一條獨自探索的藝術之路,在這條道路上沒有學院的教育,沒有教師的引導,也沒有任何組織機構的關愛,他自學成才,通過勤學苦練掌握了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種種技巧。不久之后,他開始把自己的作品賣給當?shù)氐男‘嬂?,他的那些水彩畫作品很快就吸引了人們的注意,作品的銷售使他意識到轉機的到來。但在他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早期,他非常明確地只做這一件事,不管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甚至有幾個月的時間,他都處于生存的邊緣,但他還是繼續(xù)畫畫,盡管他創(chuàng)作的費用已超出銷售作品所得,他從來沒有因為沒有錢或事情困難而止步不前。按照阿塔納斯·馬蘇雷夫的說法,他是在不知不覺間成功的。此后的阿塔納斯·馬蘇雷夫成了全球各大水彩畫展覽上的得獎者或應邀嘉賓,收藏他作品的既有來自全球各地的私人收藏家,也不乏一些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機構[1]。他的水彩畫創(chuàng)作不僅得到了業(yè)內人士的認可,也獲得了普通觀眾的贊揚。
阿塔納斯·馬蘇雷夫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最大特色就是作品面貌的寫實性,這種寫實首先體現(xiàn)在他的創(chuàng)作手法上。與當下許多寫實性繪畫創(chuàng)作者利用高清照片進行創(chuàng)作所不同的是,阿塔納斯·馬蘇雷夫堅持面對實物實景進行創(chuàng)作,這一點就如同美國繪畫大師安德魯·懷斯,他們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家鄉(xiāng),他們所描繪的也都是與家鄉(xiāng)有關的事物與景色,且他們都堅持面對實物進行寫生創(chuàng)作。這種寫實性就明顯區(qū)別于通過照片進行創(chuàng)作的那種寫實,后者所產生的畫作因為照片的加入已在無形中對原本實物的真實性進行了一定的轉化或扭曲,因為照片所呈現(xiàn)出來的色彩與層次乃至于細節(jié)的豐富性都會與實物有一些差別,借此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畫作難免與客觀實物之間產生隔膜。
而阿塔納斯·馬蘇雷夫的寫實性創(chuàng)作則是建立在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的基礎之上的,他選擇的是一條更為艱難的寫實之路。為了準確傳達出畫面景色的真實性,他每天堅持散步,花時間觀察每天變幻莫測的光線,看不同時間物體所產生投影的不同形狀。他的寫實性畫面就是通過這種看似笨拙、低效的實地感受一點點建立起來的。他的這一作畫習慣也像極了印象派畫家——莫奈,阿塔納斯·馬蘇雷夫也會選擇在同一地點寫生兩幅不同的畫面,一幅是在晴天,而另一幅則選擇在雨天。這種專注力是非凡的,而阿塔納斯·馬蘇雷夫之所以能夠做到,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則是,創(chuàng)作時要與你所畫的東西融合在一起,成為它的一部分,進而屏蔽周遭的世界,以進入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tài)。在這樣的時刻,他聽不到聲音,也沒有饑餓感,當他從這種狀態(tài)出來,回到現(xiàn)實時,他才感受到過去幾個小時里因為持續(xù)一個姿勢或動作而導致的身體上的疼痛。這種創(chuàng)作狀態(tài)就如同中國古人闡述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他所追求的寫實性不僅僅是事物表面上的相像,更為重要的是,他要通過水彩畫創(chuàng)作去抵達事物原本的真實。為此,他經(jīng)常通過觸摸物體去感受它們,有時他觀察一處風景很長一段時間后才開始作畫,作畫的過程也通常耗時許久,在一些他不滿意的細節(jié)處理上,他往往會花上很長的時間去認真打磨,直至自己滿意為止。而這樣的畫面細節(jié)在常人眼里其實是被忽略的,但他的內心對真實本身有著一種近于宗教般的虔誠精神,這一點難免會讓我們想到文藝復興時期的北歐畫家阿爾布雷特·丟勒,他筆下的那些水彩畫,無論對動物、鳥類還是對植物的描繪都纖毫畢現(xiàn)。
阿塔納斯·馬蘇雷夫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題材極為廣泛,其中包括人物、建筑、風景、靜物等,可謂囊括了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各種題材。然而,他卻能將這些不同的題材展現(xiàn)出一致的精巧,這所需耗費的精力是不可低估的。而創(chuàng)作題材的廣泛性也在無形之中提升了阿塔納斯·馬蘇雷夫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整體水平,因為不同題材的創(chuàng)作要求創(chuàng)作者掌握更多更全面的技巧內容,這就如同慢跑,它所帶動的絕非局部肌肉組織的運動,長距離的慢跑需要身體各個部位的靈活配合,這勢必使得慢跑者的身體素質在整體上得到一定的提升。
最早吸引筆者的是他的水彩人物畫,創(chuàng)作于2005 年的《人體》,畫的是他愛人的背面,畫中雖看不到五官的刻畫,僅是簡單的女性人體背面呈現(xiàn),但光影關系的精妙表達及對頭發(fā)細致入微的描繪足以令我們駐足凝視許久。而創(chuàng)作于2014年的《等待》則描繪的是夜間燭光下愛人的肖像,利用水彩表現(xiàn)夜景的畫作并不多見,而夜間的人物肖像畫就更顯得難得了,阿塔納斯·馬蘇雷夫似乎是受到了17 世紀法國畫家喬治·德·拉圖爾的《油燈前的抹大拉·瑪麗亞》啟發(fā),畫面的光源由燭光發(fā)出,整個畫面的視覺中心被引導在人物的胸部與面部。類似的光源處理還出現(xiàn)在他的《胎記》《夢中》等作品中,這種獨特的畫面效果與大膽的選材令人印象深刻。除此之外,他的水彩人物畫《清晨咖啡》《閱讀》《夏日》等表現(xiàn)的都是女性人物的背面畫像,簡潔的畫面構圖與靜謐的畫面氣息都使得我們聯(lián)想到生于19 世紀的丹麥畫家威爾漢姆·哈默修伊,他們利用微妙的室內光線將各自的愛人描繪得沉靜如海。阿塔納斯·馬蘇雷夫的模特都是他的親友,比如,他曾多次畫過自己的祖母,《智慧》所描繪的就是他年過古稀的外祖母,深色的畫面背景使老人滄桑的面容更為凸顯,除卻歲月無情的痕跡,閃亮依舊的雙眸映出了祖母久經(jīng)歷練的智慧之光。與此對應的是,他對少年兒童的形象也有一定的興趣,他創(chuàng)作于2017 年的作品《伊瓦》就是以一名年幼的女童為模特進行創(chuàng)作的,畫面中的女童雙眼碩大,明亮的眼睛中映出遠處的窗,就仿佛是對光明未來的無限遐想,而漸變有序的隱沒背景則更烘托出了伊瓦的主體形象。
阿塔納斯·馬蘇雷夫之所以用水彩媒介進行創(chuàng)作,原因就在于它的多樣化,水彩畫面既可以表現(xiàn)出輕盈透徹,又可以傳達出厚重沉穩(wěn),水彩畫面效果的豐富性是建立在對水彩工具的熟悉及對水彩畫創(chuàng)作技法的嫻熟這一基礎之上的。自學成才的阿塔納斯·馬蘇雷夫并未受到傳統(tǒng)藝術學院的刻板影響,他用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手法顯得多種多樣,并不將自己局限于某一特定的水彩畫技法領域。
他創(chuàng)作于2020 年的作品《霧中清晨》,呈現(xiàn)的是一處坐落于清晨薄霧中的老舊房屋,房屋后的霧中景象以濕畫法傳達出朦朧、清冷之感,主體建筑則通過疊加法塑造得極為細致可感,而近景面積廣大的草地則是混合了多種創(chuàng)作手法繪制而成的,整幅畫細致卻不拘泥,低調而不灰暗,他以多樣的創(chuàng)作手法使得畫面整體顯得和諧統(tǒng)一。阿塔納斯·馬蘇雷夫除了自己日常的藝術創(chuàng)作,還是IMWA(國際水彩大師聯(lián)盟)的成員之一,因此偶爾也會在不同國家開展一些水彩畫創(chuàng)作的“大師課”,他在課上的一些寫生靜物畫有別于他自己的日常創(chuàng)作,多了幾分輕松與活潑,其具體手法和法國畫家馬奈的水彩畫極為相像,畫面所用到的技法基本上只有干畫法,但效果卻絲毫不顯古板。
如果阿塔納斯·馬蘇雷夫的水彩畫創(chuàng)作僅做到了以上三點,那么他或許還不會被人們視為水彩畫大師。藝術的精髓并不只在于技巧的精妙展現(xiàn),關鍵還在于藝術家內心情感的準確表達。而阿塔納斯·馬蘇雷夫則是兩者兼?zhèn)洌坏乃十媱?chuàng)作的技巧令人敬佩,他的作品還在氛圍烘托上極富詩意氣息。他的早期作品《南瓜》尺寸不大,畫中僅有一個置于地面的大南瓜,在鄉(xiāng)間陽光的照耀下顯得熠熠生輝,南瓜表皮上的擦痕與點滴污漬被傳達得精妙準確,再加之樸素的墻面與污地,整個畫面仿佛就是對保加利亞鄉(xiāng)間生活的一種歌詠或致敬。
阿塔納斯·馬蘇雷夫的水彩畫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他的畫在中國展覽,但小范圍的展覽活動并未將他的水彩畫推介給大眾,有關他的水彩畫創(chuàng)作也缺乏一定的介紹。希望本文的介紹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阿塔納斯·馬蘇雷夫及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