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夢秋 首都師范大學
從20 世紀50 年代起,隨著北京舞蹈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上海舞蹈學院等一批以舞蹈專業(yè)為主的院校建立,我國的舞蹈藝術開始逐漸走向專業(yè)化,舞蹈教育模式慢慢趨于規(guī)范化。北京舞蹈學院的一批舞蹈教育家和相關學者率先開辟了“舞蹈考級”的藝術測評機制,讓少兒舞蹈教育從教學與測評方面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如今,社會中主要的舞蹈考級有中國舞蹈家協會考級、北京舞蹈學院考級、中國歌劇舞劇院考級、華彩中國舞考級等。雖然種類豐富,但是各種少兒舞蹈考級不約而同地被限制在了固定的“方框”內:考級內容排滿了整個教學;讓教師自由發(fā)揮的時間很少;“過度”規(guī)范下的模式讓舞蹈考級變得千篇一律。
如今,綜觀各舞蹈考級機構,它們從等級和年齡上將考級階段劃分為初級、中級、提高級和高級四個等級,考級內容側重點無外興趣型和專業(yè)型兩大類型。接下來,筆者將以中國舞蹈家協會的考級和中國歌劇舞劇院考級為例進行闡述。
1.用“興趣”為舞蹈考級揚帆起航
中國舞蹈家協會考級從一級至十級,每個級別包括八個舞蹈組合,訓練要點從坐姿到站姿,從勾繃腳到舞姿,所有的訓練內容都以有趣的小舞蹈組合呈現出來。初級階段,主要針對4~6 歲的孩子,由于這個階段的孩子缺乏規(guī)律性和主動意識,所以組合在編排上都是根據孩子們身邊所熟知的元素進行創(chuàng)作的。
例如,一級的組合《爺爺親奶奶親》:“爺爺親喲,奶奶親喲,我是你的好寶寶喲。寶寶不撒嬌喲……”該組合選用孩子們喜愛的節(jié)奏和歌詞吸引他們,把生活融入舞蹈中,拉近舞蹈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讓孩子們在對舞蹈產生親切感的同時提高興趣。在之后的級別中,《功夫熊貓》《Jazz Cat》等組合大都以模仿為主,再加入舞蹈化動作。中國舞蹈家協會的考級還會在服裝和道具上進行變化,這些都有助于加深孩子對舞蹈的認識,提高他們對舞蹈的興趣和喜愛程度。
2.用“規(guī)范”為舞蹈考級保駕護航
中國歌劇舞劇院考級在一、二級階段以小舞蹈組合為主,從三級開始至十級,在小舞蹈的基礎上增加了專門的基本功訓練,每個級別均有“教學篇”和“表演篇”,包括地面、把桿和中間訓練,不過從數量比例上看,更加注重對基本功的訓練?;竟Φ挠柧殢牡孛嫣?、壓腿、扳腿等到上半蹲、擦地等,再到中間的古典舞手位、平轉和翻身等專業(yè)基本功和技術技巧動作。并且,教學用書中也會對每一個動作進行講解,讓教師在課堂上更好地進行理論講解。
例如,四級的地面組合《掰膀子》:雙人掰膀子,被掰膀子者手臂要拉長,肩胛骨放松,不要對抗用力。通常,在教學中,我們都將這個動作作為練習扳后腿或者下腰前的準備活動,而在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考級中,將掰膀子單獨作為一個組合進行講解和考試,更是在每個細節(jié)上都要做到規(guī)范化和專業(yè)化。
1.培養(yǎng)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
每一個級別的舞蹈考級中,教學內容會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編排,也會考慮孩子們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和體能素質。初級的孩子們的脊椎和身體都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要對其進行正確的矯正,所以,該階段的內容一般會針對坐姿、站姿及蹦跳能力進行訓練;中級的孩子們有了較長時間的肢體鍛煉,所以,這個階段主要是讓他們通過手腳的配合及對音樂節(jié)奏的處理,訓練他們整體的肢體協調性和韻律感;高級階段的孩子們對事物的理解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因此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配合道具的使用、面部表情的訓練來增強他們的舞蹈表現力。在平時的訓練中,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們堅持不懈的品格,同時為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應對不同的場景,以提高應變能力[1]。
2.加深孩子對“美”的認識
“美”的范疇很廣,但只有“美育”才是更貼近教育的一個專有名詞。“美育”一詞最早是由德國作家席勒在他的著作《美譽書簡》中提出的,他認為“美育”就是“人性”的自由解放和發(fā)展,并且需要“人的全面發(fā)展”和“審美的生存”的新人文精神來推動美育從理論到實踐的發(fā)展。在我國,蔡元培先生首次把美育作為教育方針的一部分提出來。舞蹈考級作為當今教育的一部分,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可以塑造孩子們挺拔的身姿、良好的外在形象,更能讓他們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及鑒賞美的知識和能力,進而使他們去創(chuàng)造美,達到內在美與外在美的統(tǒng)一。
3.“舞”出絢麗人生
最初進行舞蹈考級,也許只是為了對孩子們現階段學習內容的審核與評定,讓家長與孩子們通過成績對此有一個直觀的認識,更是對孩子們辛苦付出的一種肯定。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近幾年,針對舞蹈等藝術專業(yè),一些高校在全國綜合類重點高校招生政策上指出,凡取得所報專業(yè)相應藝術特長最高等級證書者,可以享受高考降低文化課分數線或優(yōu)先錄取的優(yōu)惠政策。這是對藝術生知識水平的否認,而是對他們有朝一日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文藝工作者的支持與鼓勵。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近藝術,享受高雅生活,而通過這種形式不僅能為社會篩選出一批優(yōu)秀的藝術特長生,也能讓這些孩子們受到更加專業(yè)的訓練,有更廣闊的舞臺去展示自己,讓他們把對舞蹈的興趣轉向為對藝術的熱愛、追求和創(chuàng)造[2]。
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全面發(fā)展,舞蹈考級也應在自己的范圍內做到全面、與時俱進。雖然,在教材上可能需要時間去編寫、編排和錄制,但是針對考級本身是可以靈活多變的,不妨在轉變中讓一縷新的“陽光”溫暖這個“寒冬”。筆者現就此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中國舞蹈教育工作者京師宣言》中明確指出,現如今黨和人民對舞蹈教育寄予厚望,舞蹈教育是讓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對舞蹈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樂意去學習,在追求更高層次的教育的同時去體會藝術的魅力,培養(yǎng)高尚的情感與家國情懷。
在平時的課程中,教師不應為了節(jié)省時間,為了滿足家長讓孩子學到豐富的知識而進行“滿堂灌”,或讓孩子們直接模仿動作,而應站在孩子的視角進行啟發(fā)引導,充分發(fā)揮孩子們的想象力??技壭问奖旧砭褪菓嚱逃哪J剑环磷尯⒆觽冏叱稣n堂,在大自然里釋放自己的天性。比如,讓孩子們觀察自然、觀察身邊的人和物,動手自己做一做道具,在一個開闊的環(huán)境中接受藝術的熏陶。在少兒舞蹈考級中,除了專業(yè)化訓練和表演組合,還應附加即興考試的環(huán)節(jié),如模仿生活中的想象,再加以舞蹈化,以此來培養(yǎng)孩子們的主觀能動性和臨場發(fā)揮的綜合能力。
這里小手(舞蹈考級)和大手(社會教育)主要強調兩者的連貫性,連貫性在此有兩層意思:第一是指舞蹈考級內容各個級別間的連貫;第二是指舞蹈考級內容應與學校、社會等各方面教育力量保持一致性。關于舞蹈考級各級別之間的連貫性,北京舞蹈學院和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考級正是因為專業(yè)性強,所以在這一方面比較突出。例如,把上組合,最開始接觸扶把動作時,是對扶把動作進行了詳細的講解,隨后出現正步蹲、正步繃腳組合,又在下一個級別出現了一位蹲、一位繃腳的組合,接下來是一位、二位擦地,如此層層遞進。
但是關于連貫性的第二個層面,我們現在做得并不是很到位。各個考級機構不應該只為應對考級而進行教學,切斷了考級內容與社會的聯系,建議考級機構時刻與學?;蛘呱鐣逃3致撓?,了解學校和社會對孩子們的教育理念,做好銜接,不斷與時俱進,貼近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使學校和社會的理論知識可以在舞蹈實踐中得到升華。
通過詳細了解了各大考級機構和考級教材,我們不難發(fā)現,考級教材的基礎訓練部分幾乎把重點放在了古典舞和芭蕾舞的基本訓練上,可能是因為它們有完整的程式性訓練體系。舞蹈表演組合也有對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朝鮮族和安徽花鼓燈的簡單訓練。但是舞蹈考級教材終究要落到實處,為舞蹈界培養(yǎng)人才,為國家傳承舞蹈文化做準備。
舞蹈考級教材可以有全國性的統(tǒng)一訓練方式,但也要因地制宜,根據地方文化資源補充必要的鄉(xiāng)土藝術文化。例如,太極文化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早在幾年前,當地的中考項目中就附加了對太極拳的考試,目的是使學生樹立文化意識,并主動弘揚家鄉(xiāng)文化。我國文化博大精深,許多民間民俗舞蹈因為缺少傳承者而就此中斷。筆者認為,正是因為舞蹈教育從孩子抓起,才更需要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意識,各個地區(qū)的舞蹈教育機構有責任補充適合孩子們的相應的民族民間舞蹈文化,這樣不僅豐富了舞蹈考級教材,也使我國的文化歷久彌新。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不要讓舞蹈藝術成為應試的一部分,少兒舞蹈考級的“春天”不僅需要更優(yōu)秀、更專業(yè)的教師,還需要其運用多樣的教育方式去引導。少兒舞蹈考級不僅旨在培養(yǎng)孩子們的肢體能力,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文化傳承意識,使舞蹈考級如同春天般百花競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