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混合模式作為一項新興的教學手段,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聲樂教學中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本文圍繞著混合式教學的中職學前教育中聲樂教學實踐進行研究與分析,提出線下、線上教學相結合的有效策略,旨在依托混合性教學平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聲樂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中職學前教育;聲樂教學
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進程中,互聯(lián)網的出現(xiàn)為各行業(yè)領域帶來了全新的發(fā)展機遇,教育行業(yè)也應積極與時俱進,將信息技術融入傳統(tǒng)課堂教學,為學生打造全新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能為學生提供便利、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在為全體師生提供良好的互動交流平臺的同時推動信息化教學順利開展,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聲樂教學的精準化指導,幫助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更好地適應自身工作崗位的實際需求。
一、利用信息化平臺優(yōu)化視聽教學內容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未來將會從事幼師職業(yè),因而學生不但需要熟練掌握聲樂技巧,還需要具備較高的音樂素質水平和文化素養(yǎng)。實際上,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開展聲樂教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感,但在傳統(tǒng)聲樂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傳授,并未從思想層面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诖?,中職教師必須積極突破傳統(tǒng)聲樂教學的局限性,組織學生共同學習網絡中流傳的微課視頻,并將紙質教材和電子教材進行有機結合,通過教材中的二維碼提取具有價值的線上課程、微課視頻。實際上,這些微課視頻資源不但對教學重難點進行了有效整合,還以歌曲為載體貫穿著多種歷史文化,而學生在觀看這些微課視頻時,不但能熟練掌握重難點知識,還能了解各個聲樂作品中蘊含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同時,在開展混合式聲樂教學時,教師還可以借助PPT課件、微課視頻、名家演唱視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下向學生展示豐富的圖文、視頻、動畫、音頻等資源,從而利用直觀立體的教學畫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二、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實行個性化聲樂指導
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受環(huán)境和遺傳因素的交互影響,在身心特征上顯示出彼此各不相同的現(xiàn)象以及不同的聲音條件和特點、不同的歌唱程度、不同的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不同的音樂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等等?;诨旌鲜浇虒W模式開展聲樂教學時,應將學生作為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對象,同時正確看待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借助先進的網絡教學平臺突破時間與空間上的局限,鼓勵學生線上提出自身存在的困惑,以此在網絡教學平臺中打造師生互動交流、答疑解惑的美好局面,真正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個性化聲樂指導。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將自身學習成果錄制成聲樂視頻上傳到指定的教學平臺,通過反復觀看視頻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教師和其他同學也可以從多個角度著手對學生的聲樂作品進行評價,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自身技巧,提高聲樂教學的針對性和個性化。最重要的是,利用線上互動平臺學生還能有效審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存在的錯誤,真正為自身聲樂水平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此外,針對學生提交的聲樂視頻作業(yè),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并將他們存在的問題進行統(tǒng)一整理,然后通過線上指導的方式科學劃分教學重難點,有針對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三、將“線上+線下”模式融入教學的全過程
基于混合式模式開展中職學前教育專業(yè)聲樂教學時,應在“線上+線下”混合學習模式的支持下,將線下課堂延展到線上教學,并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著手優(yōu)化線上、線下教學設計。首先,課前完成線上導學內容。教師可以利用UMU互動平臺組織學生成立“藍墨云班課”,并將事先準備好的聲樂微課視頻、預習任務單等學習資料上傳到指定的云平臺供反復學習;充分利用EOP打譜軟件的讀譜功能,讓學生反復視唱,對重難點節(jié)奏反復演練,從而利用網絡系統(tǒng)向學生推送線上學習的消息提醒。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一杯美酒》聲樂作品時,可以結合新疆地區(qū)的民俗風情,將迪里拜爾的聲樂作品和音像資料整理成微課視頻,而學生需要在網絡平臺搜索任務單中給出的學習要求,如分析新疆歌曲的音樂特點、掌握連續(xù)切分的節(jié)奏難點,并將自主練習的聲樂視頻作業(yè)上傳到“藍墨云班課”。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施線下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提交的視頻作業(yè)判斷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并將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處理,實時調整課堂教學方案和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從學生提交的視頻作業(yè)中選取優(yōu)質內容作為課堂教學案例,并將其與名家演唱的聲樂作品進行對比,通過直觀立體的方式幫助學生找出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積極學習專業(yè)課程的興趣。最后,課后完成線上拓展教學。在課堂實踐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再次將聲樂作業(yè)上傳到“藍墨云班課”,組織學生共同對比分析課前作業(yè)和課后作業(yè)之間的差別,并通過師生評價、學生互評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聲樂技巧。
四、構建完善的混合式教學環(huán)境和平臺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聲樂教學,還需要從師資、學情、環(huán)境三方面著手完善混合式教學條件。首先,組建一支高素質教師隊伍。聲樂教學是一個長期、持久的技能技巧、表演演唱的綜合訓練,它要求聲樂教師具有科學的發(fā)聲方法和演唱技巧,并具有綜合能力。同時,在混合式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還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協(xié)調性能力,依托教學平臺實現(xiàn)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著手構建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其次,激發(fā)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和欲望。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往往具有活潑開朗、樂觀積極的性格特點,對音樂課程的學習有著較高的熱情,尤其是對幼師這一工作崗位充滿期待。因此,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科特點,向學生展現(xiàn)音樂的獨特魅力,利用聲樂教學提升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幫助其掌握形式多樣的歌唱技巧,從而提前適應幼師這一工作崗位。如利用校企合作模式,與幼兒園專家視頻連線實時點評,了解幼兒園實際需求,打造精品節(jié)目。最后,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和良好的學習平臺?;旌鲜浇虒W模式的實施離不開完善的互聯(lián)網資源和信息化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實時監(jiān)督、檢測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篩選網絡資源,或者將各種信息化素材有效整合,以此為混合式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可靠參考。例如,當前市面上出現(xiàn)的UMU網絡學習平臺就支持17種視頻格式,教師可以直接在手機終端上剪輯微課視頻,并且這個平臺還涵蓋了屏幕互動、直播功能、問卷調查、語音評價等多種形式,真正為全體師生提供了良好的音樂互動平臺。
混合式聲樂教學有效突破了傳統(tǒng)線下教學的局限性,它不但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信息化線上教學有機結合,還充分利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優(yōu)勢,為教師與學生提供了互動交流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自主學習時間與空間。最重要的是,這種混合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和多元化評價,使學生第一時間就能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及時與教師進行線上答疑和互動交流,達到了精準教學的目的。
申定倩?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職業(y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