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偉文
(福州軍事檢察院,福建 泉州 350001)
法律的發(fā)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由最初包含以牙還牙同態(tài)復仇的古老習慣法到當今涵蓋各種成文法、慣例法等的成熟現代法律,其中的變化令人眼花繚亂,每一個年代、不同的地區(qū)、截然不同的風俗,各種因素在各自的機遇中混雜在一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法律。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法律成了遙遠的記憶,突破時空的塵埃由誕生之初延續(xù)至今的寥寥無幾。其中,令許多學者神往的無疑是悠久的羅馬法。
歷史留下的不僅有古代的遺跡,還有承載在人的思想中的人文精神,法律不止停留在隨風而去的腐朽紙張之上,它通過每個歷史階段,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得以繼承和完善,新的法律在高臺上誕生。羅馬法是古羅馬時代發(fā)展出的劃時代的法律,不僅僅是幾十年的法律條文,而是幾個時代的總和,它在歷史上是作為一座高臺而存在的,在這之上建立起的樓閣至今仍屹立于世。
所謂羅馬法,一般泛指羅馬奴隸制國家法律的總稱,存在于羅馬奴隸制國家的整個歷史時期。它既包括自羅馬國家產生至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期的法律,也包括公元6世紀中葉以前東羅馬帝國的法律。羅馬法本身的發(fā)展過程橫跨了數個世紀,由羅馬共和國早期的習慣法到西羅馬帝國《國法大全》的問世,時代的更替對羅馬法產生了巨大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次飛躍都意味著一個新的里程碑。羅馬法的就其本身而言,從它誕生發(fā)展并達到成熟之后,它的存在正是在彰顯自身的歷史地位,橫向與當時世界的其他文明相比,很少有能夠與之并駕齊驅的法律體系。羅馬法開創(chuàng)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西方乃至整個世界歷史上可以稱得上現代法律的起源,不同于其他習慣法和零碎的成文法,羅馬法在發(fā)展中構成了一個相互補充的法律體系,在立法技術上不僅僅停留在具體的司法實踐的直觀總結,其中大量都是高度概括抽象的規(guī)范。羅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是無可比擬的,其中許多開創(chuàng)性的原則和概念一直為后世所遵循,許多近現代法律術語如果追根溯源很容易就能在羅馬法中找到類似甚至一模一樣的用語。
羅馬法在查士丁尼大帝為振興帝國的目的下完成了系統(tǒng)的整理和規(guī)范,最終在公元十二世紀被統(tǒng)稱為《國法大全》,這標志著羅馬法已經發(fā)展到最完備成熟的階段。而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羅馬法的光輝為歷史的煙云所籠罩,只有不時露出的邊角讓人得以相信羅馬法并未完全被時間所掩埋。最終,羅馬法向世界和歷史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和頑強的生命力,以羅馬法學復興為前兆,羅馬法迎來了一個復興的時代。交換、貿易天生就是自由、平等的母體,交換、貿易在潛移默化中推動了人訂法的發(fā)展,并迅速走向成熟。因為貿易之本質不變,我們也就不難發(fā)現,不論歷經多少歲月的洗禮,法律的許多原則將一直得到傳承。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發(fā)展為羅馬法的復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出現意味著社會的變革,生產和貿易都開始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以往適用于中世紀的教會法等法律難以維系,而蒙塵已久的羅馬法讓新興階級看到了保護自身權利的希望。這次聲勢浩大的羅馬法復興運動不僅讓羅馬法得以重新獲得主流地位,更加奠定了以后羅馬法在近現代法律中的基礎地位。
新的經濟與政治關系要求與其相適應的新的法律制度,而羅馬法在當時能很好地滿足這一需要,不僅在填補中世紀法律的不足,而且也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理論依據。資產階級建立政權后,羅馬法為以后的資產階級法律體系的建立創(chuàng)造了模板,甚至可以說羅馬法是近代文明國家乃至世界立法所遵循的藍圖。
羅馬法具有普世價值的法律,也是世界性的標桿法,無數國家都在羅馬私法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本國的法律制度,形成了為大家所熟知的“羅馬法系”或“大陸法系”。在現代的許多國家的法律中,很多方面都借鑒了羅馬法的原則與體例,如《法國民法典》就延續(xù)了《法學階梯》的部分體例,而《德國民法典》則是將《學說匯纂》作為藍本創(chuàng)建了總則、債法、物法、親屬法、繼承法。羅馬法在發(fā)展成熟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一直被后世所稱頌和傳承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概念,對近現代國家立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同恩格斯的一個觀點:“羅馬法是純粹私有制占統(tǒng)治的社會生產條件和沖突的十分經典的法律表現,以至一切后來的法律都不能對它做任何實質性的修改”。①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羅馬法作為法律本質上是社會上層建筑的一部分,不同的經濟基礎不上層建筑有不同的要求。羅馬法雖然早在中世紀之前就已經發(fā)展成熟,但仍然在十一世紀末開始被“發(fā)現”,這其中隱含的深層原因可以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代表的羅馬法是一種完整地體現了簡單商品生產的法,它對這種商品生產的各種法律關系,例如所有權、債權和契約等等,都作了極為詳盡的規(guī)定。羅馬法本身的發(fā)展就是依托于古羅馬社會商品經濟的發(fā)展,缺乏了以商品交換為基礎的貿易繁榮,很難想象一個完備系統(tǒng)的法律體系能夠出現。資本主義生產是在簡單商品生產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商品生產的最高形式,這個本質特征與羅馬法所服務的對象能夠達到相當程度的契合。因此,伴隨著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羅馬法的復興是不可避免的潮流,這是由其自身的特質所決定的,正是這種其他與之同時代的法律所沒有的特質讓羅馬法能夠穿過時空一直發(fā)揮這無與倫比的歷史影響力。
在討論羅馬法在世界法制史中的地位時,值得關注的一點在于它對當今兩大法統(tǒng)分野的巨大影響。在現代資本主義各國法律的格局中,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并稱為資本主義世界兩大法統(tǒng),而產生這種分別的關鍵正是羅馬法。自羅馬法復興開始,往后不同時期,不同的學派對羅馬法的研究和解讀產生了各自不同的理解,最一開始是所謂的注釋學派,以中世紀流行的注釋方法來研究羅馬法,而后有出現了評議學派對羅馬法的新研究,這些研究最終成為近現代歐洲大陸國家本國法學的重要淵源,并間接作用于本國的現代立法中。這些國家的法律一般根據古羅馬法或者是根據以羅馬法為基礎而制定的《法國民法典》而發(fā)展成型,并被統(tǒng)稱為大陸法系,與之相對應的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一般是根據英國中世紀的或資本主義的法律而發(fā)展的。兩大法系之間的差別顯而易見,但這并不意味著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沒有受到羅馬法的影響,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即使在英國,為了私法(特別其中關于動產的那一部分)的進一步發(fā)展,也不得不參照羅馬法的諸原則”。②馬克思、恩格斯.《費爾巴哈》(《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第一卷第一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羅馬法推動了新興的資產階級的民權理論的發(fā)展?!疤熨x人權”“人人生而平等自由”等概念的提出是歐洲啟蒙運動的重要里程碑,而當時很多思想家論證這些重要的民權原則的依據就是羅馬法中假定的自然法。從本體論上來說,自然法根源于人的本性,是從人性或人本質中產生的有關人類的合適而正當行為的規(guī)則或理想秩序。人和一切事物都有一種由其本質所產生的“常態(tài)”,一種規(guī)律,這就是自然法。③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羅馬法中對自然法的研究成了啟蒙思想家手中的武器,為開啟社會思潮,創(chuàng)造新的資本主義政權提供了思想上和法學理論上的有力依據。
羅馬法之所以能夠在世界潮流中屹立不倒,關鍵在于其本身的科學性與開創(chuàng)性,法律的生命在于服務于社會生產關系的調整,如果不能適應下層經濟建筑的變化,那么被歷史所淘汰是必然的。羅馬法歷史悠久,這也就意味著其難免存在時代的局限性,當我們剔除表面的結構不難發(fā)現,羅馬法的內核即使經歷了千年依然煥發(fā)著智慧的光芒。
羅馬法是活著的法律,現代社會的立法基礎很大意義上就依賴著千年前就已經存在于羅馬法中的根本性原則,羅馬法的精神在滲透進各國法律的同時,也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逐漸影響著我們的思想,使得人們即使未曾系統(tǒng)地了解羅馬法卻早已在腦海中鐫刻了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