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麗
摘要:農(nóng)村殘障兒童送教上門是指對身體原因不能到學校接受正常的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一項送教上門的一項教學活動。農(nóng)村殘障兒童接受送教上門教學活動是學生受到國家人文關懷和接受教育公平化的體現(xiàn)。對送教上門生活適應能力的有效性的策略探究,是指對殘障兒童生活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探索出一條有效的送教方法,提高殘障兒童的生活適應的基本能力,減輕家庭的生活負擔和壓力。
關鍵詞:殘障兒童;送教上門;有效性;生活適應
農(nóng)村殘障兒童“送教上門”是提高殘障兒童的入學率解決殘障兒童上學困難的一種手段。學校領導本著對教育的公平,多次開展領導會議討論送教上門的有效策略,投入人力物力財力來做這項偉大的工程。使得國家的政策能真正的落到實處。使得殘障兒童的世界也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讓她們本來不太豐富的精神世界添一絲絲陽光的溫暖。
一、開展送教上門的原因
殘障兒童之所以需要特殊教育,是因為她們生活上無法自理,沒有專門的陪護,學校也沒有專門的陪護人員和護理人員,她們無法到學校接受正常的教育,無法享受到祖國的教育資源,她們只能待在家里,再加上父母忙于勞作,文化程度不高,沒有特殊教育的相關理念,也沒有教育的相關知識,對待教育她們也沒有很大的耐心,長此以往,非常不利于殘障兒童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她們的成長。因此,開展送教上門的活動迫在眉睫,開展定期的送教上門活動,幫助殘障兒童學會簡單的生活適應能力,提高她們生活自理的能力,送教上門是解決殘障兒童接受教育難的問題,同是也是幫助家庭減輕生活負擔。
二、殘障兒童的摸底調(diào)查
經(jīng)過學校走訪和入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殘障兒童家庭經(jīng)濟普遍比較困難,是建檔立卡戶和農(nóng)村低保戶家庭,還有的家里孩子比較多,家庭收入來源不穩(wěn)定,收入不能滿足家庭的正常開銷。再加上家里有殘障兒童,給本來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在村子里都有些自卑,需要國家和社會的關注,也需要在心理建設方面進行梳理和指導。
三、制定專門的送教計劃
在確定殘障兒童符合送教上門的對象時,應該符合送教上門的幾個條件,一是能夠自由的溝通和老師能交流,二是家長的理解和配合;三是孩子能有學知識的興趣。學校老師對每一個需要送教上門的殘障兒童,需要分好組,每兩個老師負責送教一個孩子,根據(jù)上門對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做出送教前的評估,根據(jù)評估表制定出有針對性的送教計劃。判斷出這個殘障兒童是在生活適應能力方面需要送教還是在知識方面需要送教,制定好送教計劃需送學校領導的審核和修改,在送教的過程中隨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環(huán)節(jié),應該根據(jù)孩子的需求適時調(diào)整送教的具體課程,比如,我們在送教閉金盈同學,她是一個不會說話,不會表達,不能自己安靜的聽你說話的孩子,本來制定好的送教課程是教會孩子能在飲食和清潔方面能自己完成簡單的飯前便后要洗手,和能認識碗和勺子,能自己完成進食,但是去到家里,孩子根本不肯配合完成,還發(fā)脾氣和哭鬧,也不溝通和交流,這是送教的時候沒有想到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送教的老師能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在制定方案和計劃的時候要留有預案。
四、家長的配合和支持是關鍵
家長的配合與否是送教上門能取得有效性關鍵性因素。在送教上門前,需要去到家里做家訪,和家長做一個有效的前期動員和溝通,希望能得到家長的配合與支持。每次去送教之前,需電話溝通看看家長有沒有空,小孩的情緒和狀態(tài)是否適合送教,讓家長和小孩溝通,做好一個心理上的預期和建設。讓孩子對送教上門是期待和配合,而不是抵觸。在送教的過程中,如果家長能在送教的過程中全程參與,孩子會比較配合,也讓家長在送教的過程中感受到孩子的不斷成長和變化,不斷的鼓勵孩子,讓孩子能感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和關愛。比如,在我們送教的兩個孩子中,其中閉雪梅的媽媽對老師送教上門全程是熱情招呼和配合的,也是全程參與我們老師的送教課程的,她在旁邊全程看到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的瞬間,滿眼都是幸福的期待和感動的眼神,讓我們送教的老師心里感觸很深。這是一個做母親才能體會到的心情。閉雪梅的媽媽全程配合,幫助老師找孩子的東西和幫助老師做一些動作,我們的送教取得有效性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在我們送教的另外一個孩子,閉金盈的送教課程就沒有那么的順利,在送教的時候,這個孩子的父母沒有參與到送教的課程,她的媽媽只是看了送教的老師一眼,也沒有招呼和說話,就忙自己的工作,全程沒有參與到送教的過程,她的爸爸也是選擇站在門外,不參與到送教過程,家里還有兩個鬧騰的小孩子在旁邊打鬧,在整個送教過程中,閉金盈都非常的抵觸,非常的不配合老師的送教,她不會說話也不會手語,無法做一些溝通,她總是想逃離送教的老師,整個送教的過程不是很順利。如果在送教的過程中,能得到她的父母的配合和支持,送教的課程應該會比較順利。所以說家長的配合和支持是送教上門取得有效性的關鍵。
五、有效的評價和反饋
教師在送教的活動中,對殘障兒童的每一個點滴的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稱贊,不要吝嗇一句簡單的鼓勵的語言,也別小看了這句表揚的話語,它是冬天里的一縷陽光,可以撫慰殘障兒童長期在家孤獨的成長環(huán)境的陰影,一句“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就能讓殘障兒童的臉上漏出久違的笑臉,當你看到這樣的微笑,你的心會被融化,也會跟著孩子一起微笑。教師的及時反饋和有效的評價,可以給予殘障兒童面對生活困難的勇氣和微笑的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幫助孩子書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每一次送教前,我們教師都會制定一些課前評估表和計劃,每當殘障兒童在送教后取得的成就和變化,都會做一個課后的評價和反饋,看到孩子的成長變化,這對送教的老師無疑是最大的安慰。也會讓老師很有成就感,也能讓老師更加明白送教上門的意義所在。
總而言之,殘障兒童送教上門是解決殘障兒童接受教育有效途徑,也能改變殘障兒童孤獨成長的現(xiàn)狀,殘障兒童送教上門生活適應能力提高,也能幫助家庭減輕負擔和壓力,是利國利民的重要工程。送教上門的工作是非常考驗老師的耐力的,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教學的難度非常大,并且殘障兒童的身體狀態(tài)不盡相同,需要送教的老師有針對性的制定出有效的教學計劃和方案,需要送教的老師不斷的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調(diào)整送教的內(nèi)容,還要有研究的精神,探究出一條符合殘障兒童送教上門的有效策略。促進殘障兒童的健康茁壯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培峰. 提高送教上門質(zhì)量,提升重度殘疾兒童受教育水平[J]. 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21,(17):66-68.
[2]吳曉敏. 農(nóng)村殘疾少年兒童送教上門實施策略分析[J]. 新課程,2021,(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