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叔飛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生面臨的學習形勢正在不斷變化,既需要高效率地完成相關學科的學習任務,又需要不斷強化實踐技能,所以其學習壓力不斷增加。結合實際情況,因為宏觀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小學生出現了很多行為異常。今后需要提高對小學生,尤其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度,要正確認識其中存在的問題,制訂切實有效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異常問題;對策研究
1、農村小學學生行為異常的主要表現
1.1考試焦慮
應試教育的魔影一直困擾著廣大中小學生,加之農村父母自己飽受讀書少的苦,寄希望于子女。鄉(xiāng)村小學生身上承受著重大的學習壓力,又因為大部分是留守兒童,遇到壓力無處訴說,這種日積月累的心理壓力,造成小學生學習上的負重前行,其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學習考試焦慮。期望大又擔心考不好,因而緊張、急躁、心跳加快、頭昏、多汗、睡眠不良、學習效率下降、夸大失敗、坐立不安、胡亂作答、過早離開考場等。由于正常水平發(fā)揮不出,容易引起考試失利。我們在調查訪談中了解到,睡眠不足、學習效率下降、胡亂作答是鄉(xiāng)村小學生學習考試焦慮最突出的外部表現。
1.2親子溝通困難
由于父母外出務工,很多小學生因親子溝通的缺失而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在被調查的鄉(xiāng)村小學中,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情感、愿望缺乏溝通,僅能管吃、管穿,而與父母的親子關系幾乎缺失。對于成長中的小學生來講,家庭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是他們得到生命呵護和關愛的重要場所。然而,父母卻不在身邊,他們不能隨時傾訴自己的困惑和迷茫,再加上和爺爺、奶奶心靈的隔閡,造成孩子無助、抵觸、孤獨和焦慮,甚至還出現一些學生因不能承受這些無助而離家出走的事件。
1.3自責傾向
自責傾向是指小學生遇到心煩、挫折、不如意時,時常責備自己不好、無能,不會表達情感,講話慢吞吞,做事磨磨嘰嘰,被同學欺負不會處理,孤獨、孤僻,進而對自己所做的事情產生恐懼情緒的心理。其形成的根源在于缺乏關愛、因被孤立而感到孤獨。我們從調查訪談中了解到,這一類兒童總感覺自己會被父母拋棄,從而形成自責傾向,他們感覺不到來自最親密的人的關心和愛護,易會出現自責心理。
1.4自卑
我們還在調查訪談中了解到,對自我形象的焦慮是鄉(xiāng)村小學生一個很大的心理障礙,隨著小學生年齡的增長以及自我意識的發(fā)展,他們開始關注一些自身問題的答案。如“別人認為我是好朋友嗎”“我是好孩子嗎”等等問題。他們也開始關注自己的形象,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但因為小學生對評價標準的理解有限,判斷能力也十分有限,并且留守兒童還缺乏成人的正確引導,難以正確地認識自己,所以非常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和行為。我們從調查訪談中了解到以下一些現象:有的學生因在同伴中個子顯得矮小而苦惱,有的因為自己外貌不揚或有缺陷被同學嘲笑而形成自卑心理等。
2、鄉(xiāng)村小學生行為異常的疏導策略
2.1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中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因為父母可能沒有建立起正面、積極的教育觀念,所以在開展鄉(xiāng)村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時,更需要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問題。校園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也是鄉(xiāng)村小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為其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強化其對于“美”的向往,從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具體來說,這方面的改革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建立心理咨詢輔導室。要將心理咨詢輔導室的運營管理交給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負責,以便給學生提供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輔導服務。(2)用好心理服務信箱。心理信箱主要是為了給那些不善于或羞于口頭表達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機會。相關負責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寫信的方式來了解其內心想法,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干預和輔導。(3)宣傳心理健康常識。校園生活中經常會見到宣傳廣播的身影,因此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途徑來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2.2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各科教學中
課堂教學是鄉(xiāng)村小學最主要的教學形式,因此,課堂教學也是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各科教學中,打造常態(tài)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教師可深入剖析教材內容,在教材中挖掘可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將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融入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改善心理問題。例如,語文教師在以“尊重”為主題開展寫作教學時,可先向學生講解有關相互尊重的經典小故事,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意義,再引導學生以“尊重”為核心思想進行寫作練習,以此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2.3重視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石,缺失的家庭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是最難彌補的。對家長而言,最重要的是陪伴,家長要能夠與孩子們一起學,一起玩,增強孩子的親近感,安全依賴感,掌握孩子成長的基本知識。這需要做好家校聯系,各級管理者、教師要主動和家長對話。對那些特殊群體,比如留守孩子家庭、隔代監(jiān)護家庭需要特別關注,要借助現代信息網絡平臺,建立家、校、社區(qū)教育協同體,通過QQ、微信等方式,讓家長掌握更多的兒童心理健康知識,并能隨時隨地了解孩子在校的生活成長情況,定期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通過完善教養(yǎng)功能來提高家庭撫育的水平,給鄉(xiāng)村兒童建立更堅實的心理安全島。
2.4組建一支專業(yè)的心理教師隊伍建設
專業(yè)心理教師隊伍,既要做好教師專業(yè)培訓,又要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首先,積極對心理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由于目前從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職教師數量相對較少,且質量不高,通常是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師擔任,而這些教師往往缺少專業(yè)知識,難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有效實施。因此,應該對他們進行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培訓。通過專業(yè)培訓,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能夠更加深刻認識這一學科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掌握本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結合起來,以此提升本學科教師的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得以正常發(fā)展的關鍵。其次,教師的心理狀況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我們應該及時關注并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緩解教師的工作與心理壓力,幫助他們調節(jié)情緒,有效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況。
結束語
總之,鄉(xiāng)村小學生的教育問題是令無數老師頭痛的“頑疾”,過去因為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教育策略,所以實際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今后應當以進一步解決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為基礎推進教育模式的優(yōu)化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湯艷.溝通藝術在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2):30-31.
[2]余曉敏. 小學生行為問題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
課題名稱《鄉(xiāng)村小學生行為異常的評估與疏導策略案例研究》課題編號:Lw/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