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百年黨史系列教育學習已成為全國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通過學習和了解黨史更好的堅定四個自信,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高校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并能入腦入心不僅是對中國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的科學定位,同時也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大學生、百年黨史、思政教育
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思想史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的重要概念,但它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它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只有把它與中國共產黨價值思想的歷史變遷聯(lián)系起來,才能正確認識其科學內涵和理論價值、實踐價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原始使命,毛澤東用"為人民服務"的光榮話語,精辟概括了黨的根本宗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以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書寫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一項戰(zhàn)略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新征程,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迫切需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凝聚強大的正能量,實現(xiàn)2035年的長遠目標。
一、學習黨的百年黨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靈魂
習總書記指出,結合中國共產黨價值觀的百年歷史演進,我們要從價值觀建設、價值觀培育、社會主義榮辱觀等方面深入研究價值觀的生成機制和基本路徑。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揭示其深層次的內在發(fā)展規(guī)律,要注意黨史研究與價值觀研究的統(tǒng)一。
做好百年黨史的宣傳工作,對大學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自身生理因素、自身周邊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價值觀會有差異,國家的穩(wěn)定發(fā)展需要共同價值觀的引導。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黨史,開展黨史教育對于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有著重要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為了更好地提高人的素質,提高人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進步,促進國家發(fā)展穩(wěn)定;大學生的日常生活需要一些榜樣的力量,例如黨史那些不屈不撓為新中國獻身的烈士,學習他們那種為了自己的信仰奉獻出生命的精神,這些榜樣能夠引導人們樹立和反思正確的價值觀,促進人與社會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價值觀是指導所有大學生日常生活和人際交往的工作。引導大學生掌握人生價值,探索人生意義,促進個人全面發(fā)展,促進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和諧共處,這一過程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fā)揮導向作用,調整偏差,彌補不足,建設團結、友好、文明、和諧的校園生活,這也是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
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增強“四個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隨著世紀之交前所未有的形勢的深化和演變,國際環(huán)境越來越復雜,新時期新階段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價值博弈愈演愈烈,誰占據了價值領域的制高點,誰就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更好地掌握話語權和主動權,我們要積極應對新形勢的挑戰(zhàn),,增強中國人民的主心骨和信心,增強價值觀的自信心。我們不僅要積極培育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要大力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世界更好地了解當代中國的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合機制的構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具有系統(tǒng)性、動態(tài)性和滲透性的特點。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整合機制是建立在各要素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相互聯(lián)系的基礎上的。整合機制的要素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結構,產生不同的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機制的系統(tǒng)化,不僅包括要素的系統(tǒng)配置和組合,還包括要素的系統(tǒng)化配置和組合,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機制的系統(tǒng)特征,避免機制運行中因要素和結構相互作用而導致的低效或無效運行現(xiàn)象,在實施過程中整合物質文化環(huán)境,發(fā)揮系統(tǒng)合力。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大學生終身發(fā)展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除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育、談心等教育手段外,有必要從大學生的生活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主動占領日常生活主戰(zhàn)場,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生活和工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既有激勵作用,又有約束作用;生活導向。激勵功能體現(xiàn)在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鼓勵大學生向善是轉變大學生價值觀、引導大學生行為的關鍵措施,其約束作用體現(xiàn)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公認的行為準則。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每個學生的義務,是實現(xiàn)思想內化和行為外化轉化的關鍵,因此,高校不僅要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內容來激勵大學生,同時也結合社會公德約束大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過程,從而使大學生實現(xiàn)自律與他律的統(tǒng)一。
(三)堅持廣泛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
2020年國家頒布了《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這是加強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舉措,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生活指導。以《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依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通過校園原創(chuàng)作品、專家學者宣傳報道、典型人物事跡報道等形式,廣泛開展精神引導和價值引導,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體現(xiàn)了健康的中華文化和時代的精神方向,因此,我們也應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生活化、日?;?,與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相結合;校園生活與大學生個性特征,把握大學生的需求并開展具體的生活指導工作,使大學生能夠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的正能量,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思想的洗禮和行為的影響。
(四)堅持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結合
加強大學生教育、生活指導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基礎工程。牢牢把握正確的工作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須把握好習近平的工作方針。中國的社會主義新意識形態(tài)以馬克思主義特色為指導,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生活指導實踐的形式上,我們要拓寬思路,從大學生做起;日常生活,引導大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激勵和支持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引導大學生自主設計實踐形式,自主參與活動管理,自我總結和評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生活能力,不僅是大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基礎,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現(xiàn)實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融入具體工作,是高校誠信創(chuàng)新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舉措。
三、不斷深化核心價值觀基礎理論研究
對于大學生價值觀的融入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特別是跨學科的理論和方法,深入研究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的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深入研究西方價值觀的演變和借鑒,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社會主義價值觀的重要論述。在深入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訴求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下大力氣、下大力氣為提煉中國提供理論支撐;中國、中國和中國的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合機制的構成要素和結構是不斷運動和變化的。同時,它們與機制的運行環(huán)境進行交流和互動,整合機制的整體狀態(tài)呈現(xiàn)動態(tài)變化,因為“機制具有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完善的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機制的動態(tài)變化,不是構成要素相互作用變化的直接傳遞,而是基于構成要素作用的“因果關系”的動態(tài)變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機制運行可能會遇到不適應的問題,把握整合機制的動態(tài)特征,及時調整整合機制構成要素的數量比例和空間關系,根據宏觀形勢和大學生總體要求的變化,保持機制的動態(tài)平衡;思想政治教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外部環(huán)境地位。
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學生的骨髓
滲透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體運行范式和整合機制程度的特征表達,濃縮成24個字,承載著中國人民的精神追求,代表著先進的價值標準,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但在話語表達上也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直接運用到大學生身上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標語口號,容易重記憶輕身份,把握滲透性特征,在教育實踐中遵循“教育要求與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質發(fā)展保持適度張力的思想教育規(guī)律”,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整合要求不僅明顯高于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水平,而且符合大學生的實際狀況、思想狀態(tài)。處理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的統(tǒng)一關系,處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整合與機制運行規(guī)律的統(tǒng)一關系,避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出現(xiàn)兩層皮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最終實現(xiàn)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晗,張福昀.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日常生活化的困境與策略探析[J].社科縱橫,2019(7):120.
[2]周開權.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高職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42.
[3]趙正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機制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9:172.
[4]陳淑麗,羅洪鐵.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及相關概念辨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2):79.
[5]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5.
[6]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學基礎理論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239,241-242.
[7]張耀燦,等.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55.
[8]楊曉慧.以“大思政”理念創(chuàng)新思政育人格局[J].思想教育研究,2020 (9):6-7.
[9]劉興平.高校“大思政”格局的理論定位與實踐建構[J].思想教育研究,2018(4):104-107.
[10]王潔松.關于進一步加強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11):135-136.
作者簡介
霍亦坤,男,1989.10,漢,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qū),碩士,鄭州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