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朱春江 孫佳康
摘 要:應急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組成,生命安全也是一個公民最基本的需求(馬斯洛需求理論),借助學校教育提升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防能力,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課題。本文分析了定向運動教學與應急安全教育的關聯(lián)性及融合的適切性,從單元目標、單元內容、學練流程、評價體系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度融合,既創(chuàng)新了體育課堂形式,又探索了應急安全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技能,總結出了定向運動教學融合應急安全教育的學練成效,即磨煉學生意志、夯實學生“處突”能力、強化學生基本體能、鞏固學生逃生常識。兩者的深度融合,具有前瞻性、實踐性和創(chuàng)新性,給安全教育和體育課堂注入了新的元素和內涵。
關鍵詞:定向運動;應急安全教育;融合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5.021
收稿日期:2021-06-10
作者簡介:李明(1977-),男,浙江海寧人,本科,高級教師
研究方向:初中體育教學
在教育部網站公布的對“關于建立獨立教程將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知識和急救技能納入義務教育教學大綱提案”的答復中稱,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急救技能具有重要意義,將共同努力加強大中小學生突發(fā)安全事件應急知識和急救技能教育。但在第8個“世界急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的應急教育普及率僅為1%,遠低于其他國家,應急教育任重道遠,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有義務和有責任擔負起該部分職責。而將應急安全教育有效融合到定向運動教學中是一次不錯的嘗試,不僅可以教會學生識圖、用圖、利用地物特征或太陽與時鐘判定方向、選擇逃生路線等技能,體驗不同難度的應急逃生情境,培育學生的方向感、空間感和行動力,還可以讓學生在危機發(fā)生時快速構思逃生方案,并借助定向運動經驗迅速逃離事故現(xiàn)場,實現(xiàn)自救。
1 定向運動教學與應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之關聯(lián)
1.1 定向運動教學與應急安全教育的內在關聯(lián)
應急是面對危險或者災難時有效實現(xiàn)自我保護、降低生命損害、減少財產損失等的一種自救能力,需要通過系統(tǒng)地學習來不斷強化。青少年受自我認知和行動能力的限制,應急安全意識和能力相對較弱,而定向運動教學和比賽因存在多樣性完全可以幫助其提升該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校內的操場、校園角落和綠化帶作為定向運動教學的開展場所,將地形條件資源應用到活動場景的設置中,并與應急安全逃生路線設計融合到一起,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真實的逃生情景,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地物特征或太陽與時鐘來識別方向,利用地圖等工具找到逃生路線,減少危險對自身安全威脅的能力[1]。因此,將定向運動教學應用于應急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對學生應急避險能力的訓練效果。
1.2 定向運動教學與應急安全教育的目標趨同
定向運動教學是以定向運動為核心內容的教學活動,定向運動是指個體以最短時間從起點到達終點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個體需要想辦法克服穿行時遇到的各種障礙和困難,以便成功抵達目的地[2]。而在災害事故中,現(xiàn)場環(huán)境往往是被困人員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如果被困人員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能在災害發(fā)生時借助手中的地圖等工具進行逃生方案制定和逃生路線規(guī)劃,那么被困人員的幸存幾率將得到明顯提升。因此,定向運動與應急安全教育存在良好的契合性,將定向運動與應急安全教育融合,可以豐富教育內容,讓學生接受更多的教學訓練。
1.3 定向運動教學與應急安全教育的外延價值定向運動的開展能夠提升個體對環(huán)境的掌控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如果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定向運動,學生對空間布局的掌握程度會進一步加深,同時對空間問題的剖析能力也能得到增強,當現(xiàn)場發(fā)生事故災害時,學生可借助積累的運動經驗迅速制定逃生方案,找到最快最優(yōu)的逃離辦法,提高自身生還和獲救概率[1]。因此將定向運動融合應急安全教育,是提升應急教育成效的必要選擇,教師在開展應急安全教育時,也要將定向運動當做一種高效的安全教育手段,讓學生在不斷參加定向運動的過程中,實現(xiàn)學生逃生能力的全面強化,讓學生懂得利用手中的地圖等工具在災害發(fā)生的第一時間從現(xiàn)場逃離,保護自身安全。
2 定向運動教學與應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的實施路徑
2.1 確立定向運動教學融合應急安全教育的單元目標
確立明確的單元目標是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的根本點。根據體育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我們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四個方面來設定單元目標,以實現(xiàn)定向運動教學的獨特價值,最終將安全自救常識轉化為青少年知行合一的行動力 (見表1)。
2.2 梳理定向運動教學融合應急安全教育的單元內容
將定向運動教學與應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針對安全教育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場景融合定向運動特點進行優(yōu)化設計,每一模塊內容都會設置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具體操作時以應急安全知識為理論知識內容,以定向運動為實踐內容,主要包括戶外定向應急逃生和室內定向應急逃生兩個模塊,分為迷宮定向、校園定向、室內定向、蛛網式定向、往返式定向、障礙式定向等六大內容(如圖1)。如在迷宮定向開始前設置迷宮平面圖,迷宮設計至少兩條以上活路,并注意岔路區(qū)的設計。在校園定向開展前由教師挑選場地,設計和規(guī)劃活動區(qū)域,在運動路線上放置山背、土坡的圖片,象征該處為對應地勢,同時通過對講機告知學生在該地勢不能做出的運動行為,以模擬真實的遇險環(huán)境,讓學生學會在面對困難時如何正確、沉著、冷靜應對危險,快速找到出口,提升自己的逃生能力。
2.3 建構定向運動教學融合應急安全教育的學練流程
2.3.1 創(chuàng)設情境,尋找策略
以學?;@球場、田徑場和小花園等區(qū)域為活動場地,設置隔離帶和岔路區(qū),在對應地段放置圖片和視頻,用圖片模擬地形,用視頻模擬現(xiàn)場災害情況,同時用對講機告知學生在抵達對應區(qū)域時需要注意和規(guī)避的活動行為,通過手、腦、眼、耳、心全面協(xié)調的情景設置,為學生創(chuàng)造最佳的真實體驗,要求學生在運動中采取正確的自救措施。
2.3.2 自主探究,尋找規(guī)律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通過“同學們,你們在面臨災害事故時打算怎么逃生呢?”或“同學們,請你們選擇一種災害事故,設想自己在事故現(xiàn)場,然后思考如何自主解決逃離現(xiàn)場吧?”一類的提示語,讓學生按照“思考問題——解決同類問題——探究逃生規(guī)律——應用真實環(huán)境解決方法”的迂回思路來剖析問題,并提醒學生在跑動過程中注意對地圖等工具的應用,學會將地圖和實地結合,根據地圖提供信息挑選正確的運動路線。通過不斷地操練、感知、分析對定向應急逃生練習中的相關信息,并進行詳細存儲與針對性處理,強化學生面對危機事件時的條件反射和自動應對能力[3]。
2.3.3 梳理知識,總結規(guī)律
在學生完成定向應急逃生練習后,可以組織學生思考和總結經驗,引導學生探索和積累逃生經驗,并將心得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如果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后得出策略,其參與定向逃生練習的自信心會有很大提升,也能獲得較大的成就感,對定向運動也會產生更多的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問題解決能力、應急避險能力的提高。
2.4 完善定向運動教學融合應急安全教育的評價體系讓教學評價成為學生的需要。在檢驗學生練習定向應急逃生效果時,主要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兩種評價方式各占總評的50%。
2.4.1 過程性評價——定向應急逃生學習評價表過程性評價提倡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著眼于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的潛能,強調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在教學中,設計了定向應急逃生學生評價表,來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等第評價和文字敘述等定性評價,評價主體為學生本人、同學、教師等。(見表2)
2.4.2 終結性評價——校園定向應急逃生考核賽在校園內設計一條直線距離約1~1.5 km的定向路線,設置11~12個點標,讓學生按照整條定向路線按順序找對全部點標,并完成相關應急逃生任務??己艘园嗉墳閱挝?,考核時每班分男女兩組進行比賽,各班比賽第一名成績?yōu)椤糤TBX〗T〖WTBZ〗,考核得分為P:100分,其余學生比賽成績?yōu)門n,考核得分為Pn,按下列公式計算出其余學生最后的得
3 定向運動教學與應急安全教育深度融合的學練成效
3.1 磨煉意志,激發(fā)抗壓能力
所謂意志品質就是一個人在日常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包含了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自制性。在面對突發(fā)問題時,學生往往會感到緊張、疲憊,這些情緒會影響學生的意志力,造成學生不能正確應對和處理突發(fā)事故。通過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定向應急逃生練習,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讓學生掌握了合作和獨立處理危機的方法。
3.2 夯實“處突”能力,練就處事
學生在參與定向應急逃生練習后,對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得到明顯增強,在面對突發(fā)事件時能保持自己的穩(wěn)定情緒,用冷靜、理智的狀態(tài)去思考和剖析問題,搜集現(xiàn)場信息。在面臨危機事故時也能結合自己對方向的判別和路線的規(guī)劃較好地構思應對方案,處理突發(fā)事件問題。
3.3 強化基本體能,提升自救概率通過參與定向應急逃生練習,學生的快速奔跑、快速反應、耐力素質都得到了增強,學生能在運動中保持更持久的運動時間,從而實現(xiàn)心肺功能以及身體各項素質的強化與提高,在比賽中取得更好成績,對突發(fā)事件也具有更強的應對能力。
3.4 鞏固逃生常識,增強應急能力通過定向應急逃生練習的參與,學生學會了辨析生活中隱藏的危險因素,能準確意識到身邊的各種不安全因素,掌握更多安全方面的知識,懂得預防和應對危險事故的發(fā)生以及在危機事件中保護自身安全,實現(xiàn)了對自身安全防范能力的有效提升。在面對危險時,學生也可以熟練使用指北針和地圖等工具,在短時間內規(guī)劃自救方案和逃生路線,掌握在危機情況下快速、有效逃生的方法,自我保護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4 結語應急避險能力能夠幫助學生保護自己的人身安全,提高自身獲救幾率。安全教育工作不僅關系著學校聲譽,也關系著每個家庭的幸福,因此理應對其保持高度的重視。而定向運動作為一種集智力與體力于一身的體育運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我防護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個人素質、情緒、意志、抗壓能力。故學校應當加強應急安全教育的建設,將定向運動與應急安全教育深度整合,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提高身體素質和應急避險能力,養(yǎng)成終身體育意識,為其健康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
參考文獻:
[3]謝穎,鄧春鳳.基于定向運動的大學生生命安全教育的探索——以安全逃生教育為例[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0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