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宇
(浙江力協(xié)律師事務所,浙江 嘉興 314000)
校園霸凌,它是指發(fā)生在學校之內(nèi)的學生們之間勢力不平等的欺壓與逼迫,其中包括了身體上的攻擊、語言上的攻擊、人際交往中的抗拒與排擠、與性騷擾有關的談論,或者是對身體某些部位的嘲笑以及評論等等。而且,校園霸凌不是偶然發(fā)生的某次事件,而是多種形式、長時間的、多次發(fā)生的校園霸凌事件。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關系的復雜化,學生們受家庭、學校因素以及社會環(huán)境所影響,我國的校園霸凌事件也逐漸增多,這就給我國相關的法律制度帶來了挑戰(zhàn)[1]。
首先,管制校園霸凌對于受害者來說是必要的。校園霸凌的對象通常是處于成長關鍵時期的青少年,校園霸凌對他們的影響不僅僅體現(xiàn)在身體上,往往更多的是在人格上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一個不經(jīng)意的玩笑可能會戳傷一個孩子的自尊心,會成為心靈上的傷疤[2]。校園暴力作為校園霸凌中最嚴重的一種,也正是管制的重中之重。校園暴力不僅會給被暴力者帶來精神上的重創(chuàng),而且還會對被暴力者在身體上造成嚴重的傷害,甚至導致終身的殘疾以及付出生命的代價。而被害者不敢發(fā)聲,因為他們害怕遭受一次又一次的報復。面對這些情況,如果僅僅由家長和老師進行說教,或者對被害者給予物質(zhì)補償,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反而會使霸凌者變本加厲、被霸凌者再次受到傷害,造成惡性循環(huán)。
其次,管制校園霸凌對于霸凌者而言是必要的。雖然我們通常認為對被霸凌者才是最重要的,但實際上對霸凌者也是同樣重要的。不及時管制校園霸凌,可能會導致霸凌者的心理扭曲,以至于霸凌者在成年后相比于正常人而言,更容易發(fā)生暴力事件、酗酒等犯罪行為。霸凌者作為家庭的一份子,本應當承當起維護家庭的重任,但由于心理的扭曲,導致他無法對家人負責,甚至可能會成為家庭的負擔,父母身邊的“吸血蟲”。因此,霸凌者作為校園霸凌的實施者,管制校園霸凌不僅可以拯救霸凌者,避免他們因此最終走向犯罪的道路,同時也可以從源頭處有效防止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生。
最后,管制校園霸凌對整個社會而言是必要的[3]。青少年作為祖國未來的希望,如果從小飽受摧殘、心靈扭曲,那么必然不利于社會和諧穩(wěn)定地發(fā)展。現(xiàn)如今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我們倡導素質(zhì)教育,可依舊能夠聽到身邊走過的青少年嘴里吐著臟話,將挖苦身邊的朋友當作樂趣,這些都在告誡我們,管制校園霸凌依舊任重而道遠。我們應當加大力度管制校園霸凌,推進校園霸凌入刑法,加重刑罰處罰,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1.網(wǎng)絡暴力導致校園霸凌事件
21世紀初,我國迎來網(wǎng)絡高速發(fā)展階段,在網(wǎng)絡信息傳播的途徑下,學生們可以從網(wǎng)絡上觀看到各種不良的信息資源,這給天生具有好奇心的孩子們帶來效仿的對象。比如網(wǎng)絡游戲,一些校園霸凌實施者就是模仿網(wǎng)絡游戲里的一些暴力行為,對一些弱勢群體的學生進行欺凌行為[4]。此外,隨著新媒體的誕生,網(wǎng)絡軟暴力也隨之產(chǎn)生,學生在新媒體的各種平臺上,都可以進行自由言論的發(fā)表,這就給一些學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他們在平臺上散布各種“謠言”或者是語言攻擊。
2.厭學與落單心理導致校園霸凌事件
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喜歡學習或者都能獲得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這就導致了其中一些學生因?qū)W習成績不好而產(chǎn)生討厭上學的心理。由于這群厭學的學生在學習上找不到存在感,就只能在其他方面尋求自我的成就感,最終產(chǎn)生了校園霸凌事件的產(chǎn)生。與此同時,由于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各不相同,其中一些性格特別內(nèi)向的學生跟班級里的其他同學不合群,于是不合群的學生就落單了,成為校園霸凌的主要受害者。
3.教育缺陷與法律意識淡薄導致校園霸凌事件
現(xiàn)階段,我國許多學校還是以升學率為學校目標,缺乏對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培養(yǎng)。有的學校甚至用語、數(shù)、外等主課取代思想品德的課程學習。正是因為學校的教育缺陷,使學生們不能把思想品德內(nèi)化成為個人的道德品質(zhì),這也是導致校園霸凌事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此外,學校缺乏校園安全法律意識的教育,讓學生們認為自己只是孩子,在做錯事后不用承擔法律責任。更有一些學生認為校園霸凌事件是同學之間的打鬧,只是一件小事而已。
4.家庭及管理缺位導致校園霸凌事件
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是培養(yǎng)孩子的重要保障之一。如果孩子長期生活在一個充滿暴力行為的家庭環(huán)境里,孩子模仿學習到的也就只有暴力行為,當孩子進入校園時,就會把這種暴力行為帶到學校,最終導致校園霸凌事件的發(fā)生[5]。當然,學校作為輔助教育學生的管理者來說,在對學生生活方面的細節(jié)管理方面存在許多漏洞,這也是導致學校霸凌事件發(fā)生的原因之一。
雖然我國已經(jīng)出臺了一些相應的法律制度,但專門針對青少年的刑事法律立法卻相對滯后。因法律制度上的缺失,導致對霸凌受害者的保護與賠償方面的力度不足。所以,我國相關法律制定部門應完善青少年校園霸凌刑事制度的制定,以此保護我國青少年不被校園霸凌事件所影響。
國家制定出各種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是為了整治犯罪者的違法行為,其目的是警示眾人不要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對青少年校園霸凌事件刑事制度的訂立,是為了杜絕或減少霸凌行為的產(chǎn)生,也明確了對于違反制度的人是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由于青少年受年齡的限制,所以在制度青少年校園霸凌刑事制度時,應根據(jù)年齡特質(zhì)制定出專項體系的法律刑事制度,讓青少年意識到校園霸凌行為屬于違法行為,不得逾越。
父母作為孩子的終身監(jiān)管者,同時也是引領者。在對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應從小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道德品質(zhì)思想,以及從小普及我國的法律常識。那么,就需要我國政府部門對學校與家庭做法制教育的普及,才能讓家長更好地引領孩子,了解校園霸凌事件對自己或他人都會產(chǎn)生嚴重的傷害[6]。例如,政府部門可以開展普法活動,讓懂法律知識的老師、志愿者或是社區(qū)工作人員,對家庭和學校進行普法講解活動,講解霸凌行為對孩子、家庭和學校的嚴重影響,以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等。
我國相關部門在完善校園霸凌刑法制度時,應制定連帶責任的相關法律制度。因此,父母作為孩子的監(jiān)護人,有責任與義務對孩子做出的違法行為負責。而學校作為學生的監(jiān)管者,也有責任與義務為學生做出的違法行為負責。連帶責任法律制度的制定,其目的不是為了懲罰家長或是學校,而是為了讓家長和學校重視校園霸凌事件發(fā)生的嚴重性,以此減少霸凌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隨著校園霸凌事件的頻繁發(fā)生,推動校園霸凌入刑是十分必要的。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線,推動校園霸凌入刑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校園霸凌問題。本文通過對青少年校園霸凌刑法制度的研究,發(fā)現(xiàn)校園霸凌法律制度缺失,致使我國青少年校園霸凌事件的違法行為逐漸增加。針對以上問題,提出有效改進建議:健全青少年相關法律體系;法制教育引入學校與家庭;制定學校與家長承擔連帶責任的法律條款。這些對策可以推進我國青少年相關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此減少我國青少年的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