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米
“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設(shè)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我昏昏然緩緩將空幽勘察,憑借著那遲疑無定的手杖?!?0多年前的那個午后,蹲坐在連環(huán)畫書攤上那個幼小的女孩,如果知道很多年后她會讀到這樣的句子,一定會抬頭看向蔚藍的天空……
寫作這首《關(guān)于天賜的詩》時,身為阿根廷國立圖書館館長的博爾赫斯已幾近失明。這樣的情形,對于愛書如命又得遂所愿的博爾赫斯來說,是個悲哀的嘲諷。他自嘲道:“命運賜予我80萬冊書,同時卻又給了我黑暗。”但既然天堂便是圖書館的樣子,那么他就已經(jīng)駐扎在真理的殿堂。
一直恍惚自己何以執(zhí)著于開一家書店的夢想,直到讀到這句話,我才豁然開悟,原來它就是世間最美好的模樣。我慶幸自己一直渴求的不是財富,不是權(quán)欲,不是物質(zhì)上的無窮欲望,而是蓄積真善美的人間書香。
圖書的力量是溫暖的,它潤物無聲的美好令人感嘆。它能讓那個一字不識的我忘記饑餓,忘記不安,忘記伙伴,忘記游戲,一個人待在書攤前,翻看著黑白二色的小人書。我依然記得那種閱讀的感受,憑著書頁上的人像,憑著他們的表情、動態(tài),用一個稚童極為有限的感知、極為清淺的思維,猜測他們說的話,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會哭,為什么又笑了。我應該感謝那個小小的我,她早早開啟了想象,無意中開辟了一座名叫“精神”的花園。
我慢慢長高長大,我的世界也在慢慢擴大,而成長速度遠大于現(xiàn)實世界的是我的精神世界。而滋養(yǎng)這個精神世界的,是書,是思考,是冥想。我沉迷于這個花園,我的精神被這里的草木熏香,我的心靈被這里的泉水濯灌。那是一種洗滌,一種蒙養(yǎng),一種新生。
記得中學那會兒,每每上同學家玩,一見到桌上放著書,便忘記了身邊的一切。書屏蔽了喧囂,我如一粒圓潤的石頭慢悠悠地沉入水底,時間慢下來。有一次,等我合上書,驚見窗外日影西移,這才意識到時間已經(jīng)過去許久。出來時,廳內(nèi)寂寂,一起來的玩伴早走了,同學一家正在客廳吃著飯,見到我,驚詫得齊齊停住了筷子。
從那時到今天,我最羨慕的職業(yè)依然是圖書管理員。那是多么美好的工作啊!理好書,在豐沃的寂靜里,與眾多愛書者一起,與偉大而有趣的靈魂一起,聽著彼此的呼吸,感應著彼此的思想,這是多么的自由,多么的富足!
一直憧憬經(jīng)營一家書店,體會那“擁書百城南面王”的精神豐足,在喧囂的世界,構(gòu)筑自己的精神花園。我只要素樸的木質(zhì)書架,只放輕柔舒緩的純音樂。無須太多的顧客,每天看看它們在那里的樣子,便有穩(wěn)穩(wěn)的幸福。
坂本健一在《今日店休》中說:一盞永遠亮著的書店的燈,一個總在等你的相攜一生的人,讓人羨慕的人生大概就是這樣吧。這樣的書店一直在我心中,像深巷黑夜里的遙遠的燈火。
博爾赫斯穿越人世的迷宮,走過環(huán)形廢墟,穿過小徑分岔的花園,早已到達他的精神故鄉(xiāng)。我雖未能如愿,但每日勞頓之余,面對圖書滿墻,擇一卷在手,香滿腹于心,思接千載,神游八極,肝膽俱澄澈,身心皆自由。疲憊之后讀書,開心之余讀書,閑來無事讀書……讀書,該是生活中最美好的事情吧?!
(編輯 吳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