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程 棗莊職業(yè)學院
人文教育以人為本,體育教學以強健體魄為教學目的,高職院校以育人為己任,因此三者有效結合能做到相互促進,以最高效率達成目標。也就是說,將人文教育融入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中,能培養(yǎng)出學生優(yōu)良的道德風尚和自我修養(yǎng),也能強健體魄,塑造自我,這對自我提升和未來就業(yè)來說都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事。
人文教育本質上是人性的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修養(yǎng)和一定思想境界的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受眾多樣,本文主要討論的受教育者是高職院校在校學生。一個具有高素質、好品德的人,無論在哪都是受歡迎的,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過程也就是自身內在修養(yǎng)提升的一個過程。對于學生來說,在接受人文教育這個過程中,自身各方面素養(yǎng)很能力都能不斷得到提升,如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和增強團隊合作能力、加強社會責任感、提高與人相處交流的能力,做到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友愛同學等。人文教育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循序漸進,最終達到促進社會整體素質提高的目的。在教育過程中,學校應確保師資的質量,只有三觀正確有涵養(yǎng)的教師才能進行人文教育課程的知識傳授。在教育過程中,老師要做好備課活動,明確以實踐活動為主,尊重學生意愿,在實踐中進行引導,用自由和信任培養(yǎng)學生的內外修養(yǎng)。但是,作為輔助性課程,人文教育課時安排有限,老師應精煉教學內容,盡量做到讓學生課堂上有所獲,課后能思考。人文教育對每一個受眾,無論是老師、學生還是最終的社會,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因此,提升人文教育的教學質量勢在必行。
通常來說,每一個教育階段都會開設體育課程的教學,對于學生來說,健康的身體才會擁有積極向上的精神,在學校的首要任務確實是學習,但是只有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才能談及后續(xù)的發(fā)展。體育課程的開設只是學生健康的基礎保障,因為很多人不愛運動,只有在學校的安排下,才會進行基礎性活動。然而,體育課上的教學主要是以技能教學為主,學生只能學到老師教授的某一門技術,甚至有的老師沒有端正教學態(tài)度,這就導致很多同學在整個教育階段沒有學到什么有用的知識。常見的體育課教學,一般是老師帶領課前熱身,之后有運動意愿的同學自由活動,雖說課程安排寫得很合理,但是很少有老師能做到完全按照備課方案上課。目前全國中小學的體育課程設計中,沒有明確的課程內容規(guī)劃,不會階段性系統(tǒng)性安排教學科目。但其實體育項目非常多,只不過我國體育教育將詳細而具體的體育課程規(guī)劃放到了大學或高職院校的體育選課中。高職院校的體育課大多也以選課模式進行分配,因此學生可選的專業(yè)性體育項目也更多,這對于那些本就有感興趣的項目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對于本身對體育項目不感興趣的學生來說,多更多的選擇,也就意味著有可能增加對體育的興趣。因此,中小學體育課也在逐步改革落實,爭取讓學生能學到真正有用的體育技能。
人文教育對于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將其與體育教育相結合,能深化體育教育,強調體育教育的重點與核心。就現(xiàn)階段的體育教育而言,最大的問題一是體育課空有其表而無實在教學內容,這一問題只能靠教育模式的具體化來改革,另一問題是學生沒有培養(yǎng)出對運動的熱愛和興趣,也就沒有堅持鍛煉的想法和習慣。將人文教育融入體育教育中去,一方面能提升學生自身修養(yǎng),另一方面能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和基本的體育素養(yǎng)。這是需要每位老師認真思考的問題,而且在課堂上,通常是體育老師更缺乏對學生體育素質的培養(yǎng),有的是做不到,有的是不想做。所以,要達成目的,還需人文教育和體育教育的老師雙方達成共識,一起努力,讓學生能在兩個方面都有所獲。一個強健的體魄和一顆熱愛運動的心,對人的發(fā)展有著莫大好處,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患病率,在以后的就業(yè)方面,公司也更愿意選擇身體健康的人。同時,熱愛運動的人大多精力充沛,能為公司做出更多貢獻,認真工作,無論是在找工作時還是工作中,都相比競爭者有著更大的競爭力。
人文教育的倡導和傳播,本質上是人性的引導和糾正;體育教育的進行,是為學生身心良好發(fā)展,健康生活打基礎。而二者相結合,能保證學生更長遠更高效的發(fā)展。為了響應新時代國家號召,各高職院校甚至各個學校都可以動起來,認真規(guī)劃學校的人文關懷和人文教育,對于體育課不合理的地方,立馬整肅改革,力爭讓學生能有一個良好的體育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場合。我相信,新的一代人是努力而積極的一代人,在學校的培養(yǎng)下,一定能有所成就,共建美麗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