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
【摘要】研究表明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天時間。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所用的時間,肯定是它的幾倍,甚至更長。加上眼前的流量爆炸,觀點難以統(tǒng)一,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倍受爭議。為了帶好學生,老師的陪伴教育隨之出現。他們默默奉獻,把時間和精力付給學生,遠超他們家長,促使很多學生快速成長。這里,就實際工作,談一點陪伴教育的看法,供大家討論。
【關鍵詞】教育;陪伴
優(yōu)秀是教出來的。在學校眾多老師中,又以班主任對學生的影響最大。
有洞察深刻的教師說,“某班級學生跟他們班主任的性格一樣!”中肯的評價揭示:時間長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學生。所以,要帶好一班幾十名學生,值得大家去認真研究。而教育就是通過有組織的活動,對學生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待方向轉化。從中也可看出教育這門高超藝術,是強迫和引導教育的有機結合。
我國是開放的。在西方多元化的教育體系中,有人只引進“快樂教育”,讓不明真相的人、喜歡炒作的媒體,只曉得用片面之詞,盯著學校,處處窺探老師“違規(guī)”,讓很多人無所適從。在這種環(huán)境下,老師如何更好地做好教育,確實需要動一番腦筋……
通過了解,有不少優(yōu)秀家長都有陪讀習慣;十幾年如一日,直到孩子騰飛起來。詩詞大會的武亦姝,就是聞名全國的成功案例。班主任也可以借鑒經驗用來管理班級。溫潤中避免了另一部分家長的浮躁和社會的干擾,靜靜中帶好一班學生,何樂不為?
下面就老師陪伴教育,談一點個人看法:
一、首先,班主任陪伴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
上學年,我兼任了三班初一的生物教學。甲班主任是新教師。乙班為溫順的中年男。丙班則是豪爽可親的“虎媽”。開學后,三人都不約而同地利用暇余時間在教室后面辦公。他們的自主行為,不得不讓人佩服班主任的犧牲精神。帶來的顯著效果,就是學生紀律超級一流,可以跟任何優(yōu)秀班級媲美。
看到喜人現象,甲班主任在第二周就趁著學生上課,悄悄從后門走離了。此時,良好班風還沒有形成。學生得知到規(guī)律,看到班主任一走,隨即就喜形于色,有的就直接不聽課。信息同步傳給其他學生,教室后面先出現松動……講臺上老師做什么?當然是在“上課”。有前車之鑒,教育學生被家長找茬,“吃不了、兜著走!”甚至有老師想到:不念書的孩子背后,有捉摸不定的家長。出于“自我保護”,目光掃視一下,或者不點名提醒,就不再說什么。以致一些學生只“怕”班主任!實際上,管得嚴,學生表現好;放得松,學生也放任。甲班學生的“特殊性”就這樣漸漸露出來。
黃某生試探老師:嘴巴不動,發(fā)出奇怪聲音,吸引得上課老師四處尋找。弄清楚情況后,我用眼神制止他。黃某生瞇笑著,望著教師還故伎重演。我當即雙目一瞪,給他警告!黃某生認為我不是主科教師,用挑釁的眼光回復,“你能拿我怎么樣?”得意中還要扭起身子……我一邊講課,一邊慢慢走過去。手扶在黃某生肩上,暗中用力把他扳正。強大的勁道傳給黃某生,讓他知道我不讓步。巨大的力量反差,讓黃某生露怯,頓時收斂動作。其他人也安靜下來。后來,又經過幾次博弈,黃某生知道在我面前占不到上風。當他克制不住犯錯時,直接攤開手心,示意我懲罰——“孺子可教也!”甲班主任對黃某生卻越來越沒辦法想。
甲班還有一個叫陳某生的男生,自己上課不聽,還瞅準機會不停地向同學做手勢、打啞語,影響到周圍很多人。課上集體討論的習題,陳某生一字不寫,交上來卻填上亂七八糟話語,以驗證老師的認真批改?這樣的學生,自然成了課堂上關注對象。陳某生“記仇”,給老師起綽號,編出污黑段子給同學說笑……我假裝不知。升到初二,換了“盯”上他們的班主任,我已經不教他們。有天,我在校門口值日,陳某生走過來,用唇語和侮辱性手勢向我“示威”。此時,接他的家長也站在校門外。我把陳某生叫住,勒令他站到一邊去反思。過了二、三分鐘,我走近去說,要找班主任和家長一起過來談話。周貳立即認錯,并保證不再重犯。我一句話沒多說,接受他的認錯。豈料,從此以后,每次見到我,周貳都帶著班里同學遠遠點著頭喊:“教師好!”我想,這大概也是班主任的不一樣。
類似黃某生和陳某生的現象,在乙班、丙班都沒有出現過。第一次期中考試,他倆就由升學時的中等位置,退到班里的后四分之一。與此相反,丙班也有一個眾所周知的陳陸同學——她開學時就不肯到學校來。家長把她送到班級門口,陳陸都不肯進教室。家長離開,陳陸也跟著走。怎么辦?丙班主任沒有透露自己有空會陪讀學生。陳陸家讓她爺爺坐在走廊里,從早陪到晚。期間也反復過,陳陸缺了一些課。可喜的是陳陸也穩(wěn)定下來,逐步習慣了上學。期中考試也超過了班里三分之一的同學。堅持到第二學期后半程,陳陸的爺爺就不來了??梢?,班主任跟家庭方面的努力起到了成效。
二、其次,老師陪伴可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從小學升到初中,很多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它就需要老師去認真培養(yǎng)。也要耐心等待,靜候他們的慢慢轉化。甲班主任沒有經驗,看到一個虛假表象就放松工作,其他措施又跟不上,學生的壞習慣就顯露出來,有的甚至會放大?!案笨啤崩蠋熛雀兄郊装鄬W生的變化。班主任自己教數學,學生不敢輕易怠慢,加上前期內容簡單,一時看不到差距。并認為其他功課要跟她一樣不應該有問題!可是,少了班主任關注,各方面都會遲緩下來。先有黃某生、陳某生,接下來出現王叁、戴肆、許伍等多位男生。癥狀都是上課不聽,作業(yè)不獨立,還喜歡閑聊。有男生開路,女生也蠢蠢欲動……甲班的紀律和學風急劇直下。
甲班主任也到走廊上窺探:學生早有防備,摩斯密碼發(fā)出去,教室里頓時安靜……學生調皮逮不住,就會更有恃無恐。淚點低的英語老師,被甲班學生“弄哭”過兩次。班主任都解決不了問題。
有班主任陪伴的乙班、丙班,學生上課認真,積極性高出甲班幾個層次。同一個老師上課,課堂上強調的內容,甲班學生鮮有人動筆去記;乙班和丙班學生,都齊刷刷地記在書或筆記本上。有想偷懶的學生,也怕被班主任發(fā)現,拿著筆寫寫,多少記下些要點,對他們了解知識、掌握內容,起到幫助作用。
再看甲班學生,攤開作業(yè)不是想著自己去做,而是等待他人答案。在這過程中還要廢話連篇。我有一次巡視,聽到學生讀英語題目,也笑說知道答案。甲班學生馬上催我報出答案。我說書上肯定有,可以自己去找。結果,那些學生還是等著我說,卻沒有一人去翻書。還有甲班的英語課代表,也被我發(fā)現過抄襲老師的答案。學生急于抄完作業(yè)做什么?湊在一起嘻嘻哈哈……這種狀況又如何談得上學習進步?
開學后一個月,年級里做過摸底調查:十六個平行班中,甲班是第五,乙班第三,丙班第六,甲班也處在優(yōu)勢地位。期中考試,乙班沒變,甲、丙兩個班互換了位置。第一學期末,乙、丙兩班各進一位,甲班退到十一。學年結束,乙班、丙班固守陣地,甲班又退了二步。整個一學年,差距還是很大的。
甲班學習差了,其他方面也不行。學校舉行運動會,丙班勇奪總分第一,乙班搶到第四名,甲班連一個單項亞軍都沒有。開展校園藝術節(jié),乙班、丙班也都跑在年級前面,甲班還是名落孫山……可見,缺少班主任的陪伴和組織,甲班學生的上進心都丟了。乙班和丙班學生,在班主任的陪伴下,一起學習、娛樂和運動,凝成一股繩,有序地向前進,促進了多方面的良性循環(huán)。
三、第三,陪伴教育也需要有技巧。
陪伴是為了放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習慣,也要因人而異,更有針對性。它要求老師跟上時代,思想工作做到學生心坎上。黃某生上課調皮,可上學、放學都是一個人。到了初二,他竟然笑問我,“還認識我嗎?”我轉而鼓勵道,“看得出,你這學期進步了!”黃某生開心說:“那當然啰!”有一次,我沒有注意到他,黃某生還特意跑到我面前來打招呼。說明學生都是可塑的。跟他們接觸多了,才容易找到著力點。
陪伴教育確實是比耐心。越是高品質的習慣養(yǎng)成,越需要時間磨煉?!靶鹿凇焙髲驼n,乙班主任不再陪伴。學生上課都戴口罩,遮擋住表情,課堂氣氛明顯松懈。沒有期中考試,但年級里也有調查。乙班出現在丙班后面,原來靠優(yōu)秀人數見長的優(yōu)勢不再。在丙班一角,始終有默默無聞的人。學年結束,年級里前百名的學生,丙班由一名學生冒升出五人。后勁已經顯現。到了初二,丙班直接躍居到年級次席。丙班學生都欣喜不已。
陪伴中有了進步,就要利用班級輿論和集體的力量去激勵學生。丙班主任從一開始,就嘗試著放手。但她前腳剛離開,就會轉身回來,沒有一個“確定”,不給留意她的人“奢望”?;睾隙嗔?,調皮學生也就不“指望”……與此同時,她還表揚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強調班干部的帶頭和做好協助工作。讓學生慢慢養(yǎng)成班主任在與不在都是一個樣。好習慣一旦養(yǎng)成了,學生的思想也在轉變。陳某生觀察我站在校門口,就回頭對同學說,“瞧,老師站在那里,一看就是一身正氣!”話語里表露出陳某生的心理發(fā)生變化。
教無定法。源于“無奈”的陪伴教育,挖掘下去,同樣可以成為明智之舉。老師主動“犧牲”時間,靈活規(guī)范地應用科學方法,可以讓更多學生受益。這也是為整個教育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