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月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魏營鎮(zhèn)中心小學 江蘇 泗洪 223900)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欣賞音樂,需要有辨別音律的耳朵,對于不辨音樂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因此,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來說,小學音樂教學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首先來說,雖然新課改已經(jīng)提出很長時間,但是部分教師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教師在音樂鑒賞課上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自己單方面地講述音樂的美麗迷人之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學生卻全程沒有學習積極性,逐漸喪失對音樂的興趣。其次,學生和教師本身對于音樂欣賞能力的不重視,音樂課相對于文化課來說本身所占的比例就很小,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成績往往是教師和家長所看重的,導致對于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培養(yǎng)的忽視,不利于音樂教學工作。最后就是學生對于欣賞音樂的興趣不足,教師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1 運用現(xiàn)代化設備,幫助學生全面了解欣賞音樂。采用現(xiàn)代化多媒體設備,將音樂的聲音和視頻影像,加之描繪以色彩,直接向?qū)W生表述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背景等等[1],幫助學生全面地欣賞音樂,吸引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消化和吸收音樂。通過多媒體的音樂播放,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覺,在潛意識里辨別音調(diào)的高低,幫助學生欣賞音樂。教師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音樂教學相結(jié)合起來,在很大程度上能夠?qū)W生的審美體驗發(fā)揮到極致,為學生提供一個生活形象的教學情境,啟迪學生的欣賞美。
例如,當音樂老師在帶領學生欣賞《童聲里的中國》這首歌曲的時候,可以在準備上課前就提前在網(wǎng)絡上搜集一些關于中國錦繡河山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麗,之后,將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談話的視頻導入,組織學生觀看。之后,播放歌曲,讓學生在看視頻的同時欣賞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之后組織同學們自由發(fā)言,表達自己對于這首歌曲的看法,激勵學生,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欣賞這首歌曲。
2.2 改革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俗話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想要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首先需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上有“新鮮感”,教師再講教學的內(nèi)容[2],音樂的欣賞內(nèi)容傳達給學生。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教師要用真情實感打動學生,以情感為紐帶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例如,當老師在幫助學生欣賞《美麗的喀納斯湖》《森林狂想曲》這兩首曲子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運用情景教學法,打破以往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音樂鑒賞的情景,吸引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教師首先可以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喀納斯湖的美景,通過讓學生欣賞充滿魅力的喀納斯湖,幫助學生感受中外不同的音樂表現(xiàn)手法和風格特點,教師在課上讓學生閉目感受,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從內(nèi)心感受喀納斯湖的美麗,接著再單獨出示《美麗的喀納斯湖》的主旋律,分別用“啦、噠、?!钡纫r詞模唱主旋律。在每一樂句尾,教師指揮部分學生模仿鳥叫“喳喳喳喳”,進行簡單的二聲部發(fā)聲練習,讓學生在自我想象的情境中欣賞音樂所帶來的魅力,提高學生音樂欣賞能力。
2.3 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看法,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信心。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不管是唱歌還是對音樂的欣賞教師都應該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3],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于音樂的看法,使得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深刻理解音樂,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的信心。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能夠調(diào)動課堂的氛圍,讓學生在交流中體會到音樂的魅力,提升音樂鑒賞課程的效率。
例如,學生們在欣賞《田園在召喚》《紅蜻蜓》這系列歌曲的時候,同學們會體會到青藏高原放牧小朋友的日常生活,感受蒙古族和藏族不同風格以放牧為主的歌曲,老師在同學們欣賞完歌曲以后可以組織學生們自主討論,或者在課上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感受到了怎樣的情緒,或者詢問同學認為這幾首歌的欣賞點,鼓勵讓同學們積極回答問題,表達自己的看法。
綜上所述,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小學生的性格特點,精心設計課程內(nèi)容,摒棄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方法,吸引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學生只有在一定的音樂欣賞能力下,才能夠體會到音樂自身的美感,才能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nèi)涵。在這樣的基礎下,音樂教學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