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忠
(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衛(wèi)城中學 四川 鹽源 615700)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探究式學習的課堂教學是物理新課程教學的亮點,探究式教學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親近生活、親近社會的空間,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感悟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本文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物理探究教學的體會。
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真正成為認識事物的主體。在情景中設置有思考價值,智力上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學會觀察,提出新問題,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針對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內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時,應力求真實、生動、直觀而又富于啟發(fā)性。演示實驗、小故事、科學史實、新聞報道、實物、模型和影像資料等等,都可以用于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例如在講"力的分解"一節(jié)時,創(chuàng)設探索情景:取一個質量較大的砝碼放在桌面上,要用細線把它提起來,問學生用一根線易斷還是兩根線易斷?學生肯定回答是一根線易斷,然后教師演示實驗,其結果卻完全相反,用一根線可將砝碼穩(wěn)穩(wěn)地提起,而用兩根同樣的細線提砝碼時,細線卻斷了。為什么兩根線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線呢?這時,學生的大腦里立即會產生思維撞擊,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此時教師再進行新課教學,效果相當好。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真實的情景中發(fā)現問題,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得到發(fā)展。
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層次上,更應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引導學生了解物理知識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教師要以問題為紐帶,及時的引導和指導學生從直觀現象加問號的問題轉化為要探究的科學問題;適時引導學生回憶與問題有關的現象,把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要探索的內容聯系在一起,區(qū)分有關因素和無關因素,對問題提出初步的猜想與假設;通過討論,修改選擇設計出最佳實驗方法(對比、控制變量、實驗等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如:要事先交代實驗的注意事項;還要指導學生根據實驗方案選取合適的器材,閱讀相關說明書,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用法;按照實驗方案,正確使用器材進行實驗),并且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及時準確地收集實驗數據;學生在探究實驗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現象及數據,再對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概括后得出結論,并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指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探究過程、思路、方法、步驟、結果處理等,檢查是否有錯誤和疏漏,從而對探究活動的可靠性進行評估??茖W探究包括"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合作與交流"七個要素。探究的教與學是通過內容的操作來體現的,探究活動的組織形式是根據內容來確定,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過程可包含幾個或全部要素。例如:陳述性知識或操作技能的學習,可采用教師提供有關知識和背景材料或指導閱讀課文--操作或討論-得出結論-應用反思的探究方式。如學會使用天平這一節(jié),指導學生看書、天平掛圖與天平實物,讓學生分組討論天平使用的順序和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項,得出使用方法與注意事項,最后進行作業(yè)。
學生的發(fā)展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媒體的選取與組織既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又要滿足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要求。知識的教育、觀念的培養(yǎng)、能力的訓練既要為學生近期的學習打下基礎,還要著眼于學生長遠的發(fā)展和終身教育。教學設計要在組織知識、選擇方法、設計問題、設計實驗、研究學生活動等方面下功夫。要在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圍繞學生的學習活動展開教學。
探究教學在策略上,應著眼學生怎么學,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礎上學習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為宗旨,以指導型探究為主要教學方法,問題解決為主線,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課程結構,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總而言之,通過探究式課堂教學,把學生的學習過程由間接被動地接受知識,改為通過學生探索,直接主動地獲取知識的過程,注重了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學,強調了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驗探索的艱辛和成功,容易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和熱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情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