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 苗
(南充市五星教育集團 四川 南充 637000)
1.1 幸福感的定義。幸福感是指人類基于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tài)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于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xiàn)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1.2 本會團體心理技術的定義。本會團體心理技術是廣州著名的心理學者韋志中先生創(chuàng)立的一種團體心理咨詢模式,是人本主義會心團體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圍繞社會需要實踐探索出來的一種積極的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倡導主觀幸福感、希望、美德、積極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和諧發(fā)展,幫助人們學會建立起高質量的社會和個人生活。兩者在多個方面存在契合點和共同性,都倡導以人為本,強調人本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積極品質,都以實現(xiàn)人們的幸福為目標。
1.3 二者的關系。幸福是人生的最終目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所具有的天賦權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個體的健康發(fā)展和生活幸福是營建和諧社會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本會團體的使命就是科學地運用技術締造個體的幸福與和諧美好的社會。
2.1 學生幸福有利健康成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已經引起整個社會的關注和警惕,常見的心理問題有新生適應問題、學習問題、行為問題、情緒問題、自我意識問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學生不僅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更談不上幸福。因此,實踐中,我利用每周一節(jié)班會課的時間給學生上體驗式團體心理健康課,根據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積極地、建設性地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fā)潛能,并通過小學生的自我教育,使他們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在體驗式班會課上,我用《戴高樂》的技術讓學生學會客觀地評價自我和他人;用《爸爸,請聽我說》的技術讓學生學會與家長之間正確溝通,更進一步提高和改善他們之間的親情關系;用《我有一個好性格》的技術讓孩子懂得寬容待人、溫和親切、謙虛熱情、耿直正派、坦蕩真誠、與人為善;用《我愛我自己》的技術讓學生了解自己、欣賞自己;用《幸福是靠奮斗出來的》的技術給大學生做人生規(guī)劃,讓他們在體驗中激發(fā)出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本會團體心理技術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學生們在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自我接納、壓力管理、男女交往等方面不再迷茫,并且有了新的認識,從而促進學生健康、快樂、個性化成長。
2.2 教師幸福才能全心育人。學校是培育學生健全人格,促進良好生活適應的主要場所,其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的好壞。教師是學生心中的重要他人,是學生認同的楷模,在師生日?;又?,最能發(fā)揮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自身的人格特點和心理健康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對學生產生深刻的、深遠的影響。同時,教師的心理健康,職業(yè)幸福感的提升,心理資本的強大,直接影響到教師自身的生活、工作效率,身體健康及家庭幸福。
因此,我們首先在教師隊伍中運用本會團體心理教育模式,采用體驗式心理咨詢技術解讀《長大后我就成了你》,讓老師們在《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聲中用九宮格畫出在自己學生時期,對你人生起著重要作用的三位老師;然后畫出自己成為老師后學生讓自己最感動的三個場景;最后畫一幅學生眼中的教師形象的畫,使其深刻體會教師這個職業(yè)所具有的職業(yè)價值感和幸福感。我們還運用體驗式心理咨詢技術《我是杏壇上最美的花》《學生眼中的我》等,提高教師的基本心理素質和人格修養(yǎng),培育其積極情緒,提高教師的幸福能力,從而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只有幸福的老師才能培育出幸福的學生。
2.3 家長幸福促進社會和諧。福貝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宋慶齡說:“學校對年輕人的發(fā)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它深刻說明了家長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
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家庭教育,但是教育方式方法的缺失,導致屢屢發(fā)生青少年道德失范、理想失落、心理失衡、親子關系惡化等事件。因此,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擔者——家長,僅有良好的愿望和動機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的。
最佳有效的途徑就是家長要學習、明確角色、提高素質、善用方法,自覺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于是我通過班級家長會、年級家長會,給家長們上了大量的體驗式班會,如《孩子,我想對你說》《幸福的方法》《招聘父母》等,親子關系達到空前的良好。
運用團體心理技術開家長會,讓家長們在團體輔導中緩解焦慮,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從一切為了孩子的籠子里解放出來,積極地面對孩子的現(xiàn)在和未來,這樣不僅自己受益,孩子仍然跟著受益,親子關系和諧了,家庭關系也就和諧了,全家人就幸福了。
人的成長要經過三個陣地,一個是家庭,二個是學校,三個是社會。要想成為一個幸福的人,需要三方合力,而家庭和學校是一個人建立健全人格的重要陣地。因此,運用本會團體心理技術,運用體驗式教育模式去培育人們的積極情緒,訓練人們的積極品質,培養(yǎng)人們的積極心態(tài),進而規(guī)范他們的行為,讓每一個公民都能成為一個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