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韓科
(浙江省東陽市白云昆溪小學 浙江 東陽 322100)
1.1 數(shù)量有發(fā)展,質量待提升。根據(jù)調查對比,近年來我國關于小學英語生活化學術論文發(fā)布數(shù)量增長較大,在我國論文數(shù)據(jù)庫中以時間2000年至2010年時間段檢索,相關論文僅有數(shù)十篇,而以2010年至2020年時間段檢索,相關論文有千余篇。這說明我國教師等教育工作者確確實實進行著小學英語生活化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然而,從論文質量上來看,有關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研究的論文很多都具有重復性,重復研究、重復論述,很多文章的學術價值不高,研究不夠深入,仍然缺乏跟蹤研究。
1.2 研究方法單調,合作研究少。相關調研顯示,雖然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研究相對較多,但是理論實踐方法較為單一,個人研究較多,團隊研究不多不成熟。在研究內容上,論文幾乎都是“教學設計、課堂教學、教學模式”方向出發(fā),單人開展課堂實踐,作為實踐論據(jù),而后完成論文的論述。這種論文在整體中占了極大一部分,卻高度重復、缺乏創(chuàng)新、研究方法單一。
2.1 教師依托教材,充分準備。現(xiàn)階段英語教學離不開英語課本,因此英語教學想要與生活實際結合,進行生活化教學,則也必須充分挖掘教材與生活聯(lián)系。以筆者執(zhí)教所用人教版教材為例,雖然教材內容已經(jīng)盡可能貼合學生生活,然而由于實踐、地域、背景等諸多原因,教材內容仍舊與學生生活具有較大差異。如果直接以教材內容開展生活化教學,不僅達不到原本的效果,還會讓學生感到割裂感,教學效果反而會變差。因此,教師應拋棄以教科書為絕對中心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教材內容的重組、擴展,縮短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距離。例如,筆者在進行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my weekend plan》時,備課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課文內容講到外出游覽、前往超市,于是結合疫情時事,筆者準備了關于疫情時外出準備的注意事項的英文版,既提醒學生疫情期間注意保護自身,教學了有關英語知識,又進行了英語生活化教學。
2.2 開展合作研究。團隊合作的研究從來都比個人研究更有效率,更準確全面。通過團隊合作的模式,最大限度提升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模式的研究效率,構建相應的理論研究,并且能夠與教學實踐密切聯(lián)系,團隊間互相驗證、改進,促進理論研究進步,從而進一步推動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作為一線小學英語教師,筆者嘗試參與了一次同教學組范圍的團隊合作研究,所用教材為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教材,教學組成員教師首先進行了一次討論,發(fā)表自身對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理想模式的看法,進行討論,而后每位教師根據(jù)自身想法設計備課,進行一次生活化教學實踐,由組內其他老師進行聽課。筆者就運用了情境教學的方法教學了Unit4《I have a pen pal》一課。每一位老師都完成講課后再次開始討論會,組內成員互相評價、表達自身看法。經(jīng)過討論,每位教師都對英語教學生活化教學方法有了更深的體悟,合作研究使教師通過自身實踐、評價他人、集思廣益的方式多角度多方面了解研究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問題。
2.3 結合教學情境。情境教學的教學模式與生活化教學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生活化教學的教學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方法的情境包括但不限于現(xiàn)實環(huán)境,換言之,二者正是交集關系。因此,在生活化教學中采取情境化教學方式,與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緊密相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有效性。這就要求教師要能夠在教學前進行完善的教學設計備課,拉近與學生距離,為學生設計貼合其真實生活的情境。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設置“情境劇場”,進行情境對話、情境教學等課堂活動,讓生活化課堂活起來,而不只是以往傳統(tǒng)教學的呆板知識灌輸。例如,筆者在進行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第六單元《how do you feel?》的教學時,就運用了情境教學的方法。在教導完學生課文內容后,筆者為加深學生記憶與理解,結合課后習題,讓學生們扮演現(xiàn)實情境中人物進行包含“How do you feel?”的對話,同桌兩人一組,進行五分鐘練習后向全班同學展示。通過學生自主選擇扮演現(xiàn)實情境對話,讓學生在相對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善學習,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意識,提升自主能力,優(yōu)化生活化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生活化教學成為當下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模式,然而針對其的研究仍然不夠深入,缺乏實踐依托。教師應加強教學實踐,充分運用完善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提升教學質量、課堂效率,幫助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