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輝煌
(福建省平潭澳前中心小學 福建 平潭 350400)
基本上,要掌握古詩文,教師必須教會學生欣賞作品,幫助學生拓展思維,使古詩文更具吸引力,讓學生了解不同風格的語言魅力,讓學生理解詩文的內(nèi)容,并通過它深入地理解古詩文所傳遞出來的情感。通過對古詩文情感的剖析,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1 落后的教學方式壓制了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古詩字學習主要是通過對字、詞、句的分析來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文。在應(yīng)試教育中,教師只顧及講解知識點,學生一昧地背誦,教學過程過于呆板,導致學習古詩字枯燥乏味,并沒有體現(xiàn)出古詩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最后,學生在課堂上徹底失去了深入學習古詩文的欲望,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變得更加膚淺。
1.2 講解不到位,傳達不出古詩詞的韻味。古詩文是我國先輩留下來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小學語文中選入的古詩詞雖然比較短,但簡短的語言背后卻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比如《靜夜思》這首詩雖然只有4行,通俗易懂,卻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情感,如果老師僅僅把這段話進行解釋,那么這種解釋顯然是膚淺的[1]。
2.1 從詞意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文美感。古詩文在我國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我國獨一無二的文化瑰寶,更是在幫助后代樹立正確的三觀方面起著重要意義。事實上,古詩文 本身及其語言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障礙。因此,教師可以從詞意著手進行教案設(shè)計,讓學生通過理解詞的含義來欣賞古詩文的美,激發(fā)學生理解古詩文的興趣。例如,在"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風流直下三千尺,以適應(yīng)和落九天"這首詩出自《全唐詩》中的"望廬山瀑布",是李白寫的,老師可以通過解釋詩句中的字詞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文,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2]。
2.2 通過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習興趣。更新教育理念是創(chuàng)新教學法的前提,是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時,必須確保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進一步提高。 古詩分文是培養(yǎng)學生整體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應(yīng)該更加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文非常難以理解,學生們通常對學習沒有太大的興趣。因此,教師應(yīng)該專注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一昧進行講解。通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文,學生學習古詩字的興趣高,教育效果可成倍提高。
2.3 從作家背景入手,為領(lǐng)悟文章主旨奠定基礎(chǔ)。把握文章主旨思想是學習古詩文的難點,也是重點。為此,語文教師必須帶領(lǐng)學生從不同層面進行古詩文剖析,讓學生感受文章主要內(nèi)容、作者想要傳達的人生思想和哲學理論,這才是最重要的。如在學習"荷盡己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這來自宋朝詩人蘇軾《贈劉景文》一詩,劉景文是蘇軾的好朋友,老師可以從這首古詩的背景以及作者開始著手,讓學生更加理解詩詞含義,體驗古詩的意境,此古詩的作者是蘇軾,宋朝詩人,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那就是蘇東坡,有一天,蘇軾和他的好朋友劉景文喝酒,喝得非常高興,于是就寫下了這首詩送給劉景文,詩名也被稱為"贈劉景文",通過講解這首詩創(chuàng)作的背景,讓學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古詩的大體主旨,這篇古詩的主旨在于讓朋友能夠積極進取,不要浪費時光。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 古詩文 的主旨,幫助他們輕松學習古詩文,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方面起著重要意義[3]。
2.4 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的作用。由于古詩字具有豐富的情感表達特征,通過情景教學可以讓學生正確把握作者的情感價值觀。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語境教學的作用,是語文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情境教學是帶領(lǐng)學生進入到特定情境中。根據(jù)特定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將情境融入到教學中,喚起學生的思想感情,以產(chǎn)生情感共鳴,讓學生真正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其次,需要使用新技術(shù)來創(chuàng)建情景。 古詩文有一個很大特點,那就是具有很強的畫面感,通過多媒體進行投影,將圖片、視頻等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創(chuàng)建一個活潑的課堂,激發(fā)學生想象力,讓學生充分理解作者情感[4]。
2.5 激發(fā)想象,開展沉浸式教學。古詩具有高度概括和高度凝練的特點,這就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想象力。古詩字的選擇范圍也很廣,包括天文、地理、風俗、人情等等,這些知識都是學生難以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因此,老師需要通過自己的主觀情感引導學生的想象,將學生帶入古詩文情感中,引導學生進入古詩文的世界,真正理解和學習古詩文。
本文從落后的教學方式壓制了學習興趣以及講解不到位,傳達不出古詩詞的韻味等方面對當前古詩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從詞意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文美感、通過轉(zhuǎn)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習興趣、從作家背景入手,為領(lǐng)悟文章主旨奠定基礎(chǔ)、充分發(fā)揮情境教學的作用以及激發(fā)想象,開展沉浸式教學等方面提出了古詩文教學與實踐的策略。小學生年齡很小,對事物看法不成熟。因此,教師應(yīng)該從簡到深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可以輕松學習古詩文,并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