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朗次仁
(西藏山南市扎囊縣中學 西藏 山南 850800)
學生對實驗操作本身就有一定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少有機會真正接觸到生物實驗的實驗器材,但是又通過電視和網(wǎng)絡等渠擁有了淺顯的了解。學生的好奇心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突破點,然而生物實驗器材的使用和學生的想象有很大區(qū)別,復雜且精確,這就要求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1.1 通過課前思考,培養(yǎng)學生生物實驗操作思維。學生步入初中后是第一次接觸生物這門學科,在進行初中生物的學習之前,學生對于生物方面的理論知識是完全空白的。因此,教師不可以在課程一開始就將所有的知識都灌輸給學生,這樣會導致學生不能完全理解教師想要表達的內容。由于課堂上的教學時間極其有限,如果在教師在理論問題的教學上浪費過多時間,就會大大降低生物課堂的學習效率。
教師應當在課堂學習開始前,給同學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尤其對于生物實驗課來說,實驗步驟較為復雜,實驗過程要求比較精確,如果學生沒有提前了解相應的課本知識,就會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般來說,在進行生物實驗之前,首先要針對實驗課題提出一個問題,圍繞這個問題作出假設,再根據(jù)假設制定相應的計劃,然后才涉及實施計劃的具體操作。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將前面幾個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制定出來,培養(yǎng)學生生物實驗的學習思維。
1.2 節(jié)省理論課程時間,增加操作時間投入。學生在制定相應的實驗計劃時,會對生物實驗課的相關理論課程有一定的自我思考,這樣在教師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就可以輕松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理解相關知識點,迅速的將實驗流程梳理出來,大大節(jié)省了教師講解實驗理論設定的時間,這樣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就可以增加實驗操作時間的投入。
1.3 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梳理實驗進程。在學生制定了相應的實驗計劃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將自己制定的計劃敘述出來,尋找多個同學的實驗方案分別進行對比。讓學生自己針對實驗方案進行討論,找出其中可行性較強的部分,并且分析其他步驟的不足點,在講述和討論的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生物學習的思維能力,還進一步讓學生對實驗進程進行了梳理,完善了實驗學習的前期準備,提高了整體的學習效率。
在真正開始接觸實驗操作后,教師一定要牢牢把握實驗教學的節(jié)奏。學生見到新奇的實驗設備很容易壓抑不住自己的好奇心,情緒始終處于一個亢奮狀態(tài),難以集中注意力聽老師的操作講解,這時就需要教師嚴格規(guī)范課堂紀律。[1]
例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中,在進行實驗前,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遠離顯微鏡設備,只通過眼睛進行觀察。由教師為學生介紹顯微鏡的構成,讓學生認識顯微鏡的鏡臂、鏡座、目鏡、物鏡、反光鏡、壓片夾、粗螺旋、細螺旋等等實驗中需要使用的顯微鏡的組成部分。然后才是為學生介紹每一個部分的使用方法,應該在學生的哪個方向?如何擺放?學生應該如何準備觀察樣本?具體放在載玻片的什么位置?載撥片與顯微鏡該如何放置?這些都是實驗觀察的前期準備,只有做好準備工作,才能確保后續(xù)實驗觀察的順利進行。
在完成實驗設備和實驗器材的介紹后,學生首先要準備撥片標本,首先要將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再將準備好的樹葉樣本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中,最后將蓋玻片蓋上。然后讓學生將顯微鏡的鏡臂放在自己的右側,鏡座放在自己的左側,調整到大光圈,用左眼觀察,再教學生顯微鏡的對光方法:首先要看著反光鏡和通關口下部,緩慢轉動反光鏡,找到合適的角度,直到反光鏡反射的光線射到通光孔下部,然后將裝載了實驗樣本的撥片,用壓片夾固定好,將眼睛對準目鏡,用手輕微調整反光鏡,直到可以看到充足的光線為止。對光后要通過調整鏡筒找到合適的觀察距離,首先要將物鏡調整到距離載玻片兩厘米的地方,然后再向上旋轉粗準焦螺旋,直到能夠通過目鏡觀察到清晰的圖像樣本。
在實驗操作結束后,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總結,整理自己失敗的原因。根據(jù)實驗過程中教師指導的問題,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都是在對光這一步發(fā)生了失誤,沒有真正的讓光線折射到通關孔,還有很多同學以為自己調整好了光線,實際上沒有,這些都是下一次實驗教學課程中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只有通過實驗一次次進步,才能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綜上所述,生物實驗是一個比較繁瑣的操作過程,要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離不開教師的正確引導,要求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實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