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涵
(大連楓葉國際學校 遼寧 大連 116000)
閱讀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重要手段,不管是對英語教材中課文的學習,還是對課外英文書刊的瀏覽,甚至于英語考試,都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只有學生能夠讀懂文章所表達的意思,才可以解決相對應的英語問題。因此,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1 提高英語技能?,F(xiàn)如今,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各種類型的英語書籍、報紙等也都被教師引用和借鑒,逐漸應用到初中英語閱讀的教學中去,從而讓閱讀材料變得更加豐富和廣泛。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語感,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技能和學習成績。此外,大量的閱讀還可以讓學生接觸更多的英語單詞、詞句等,不僅鞏固、豐富了學生自身的語言知識,還促使學生閱讀能力和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
1.2 開闊知識視野。初中英語閱讀材料中其實包含了很多英語國家的一些風俗文化和習慣等內容,類似于日常生活、故事場景等,這對學生提升自身的語言文化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1]實際上,對于英語知識的學習不僅是掌握英語基本技巧,更是為了吸收和掌握英語文化中所蘊含的精髓。通過對英語閱讀的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積累語言知識,還可以促使他們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歷史等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從而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1.3 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當前的閱讀材料越來越具有時效性,并且逐漸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在父親節(jié)時,經(jīng)常會在一些書刊中刊登一些有關感恩的英語短文,更可以發(fā)揮其英語教育和德育的價值。學生經(jīng)常閱讀一些教育類的文章,能夠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并逐漸形成健康的三觀思想。此外,一些趣味性的文章還可以適當緩解初中生在學習上的壓力,更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接下來就以Oxford Discover版本教材中的《Why do we need plants?》為例進行講解:
2.1 閱讀前—背景介紹。學生在進行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對與文本相關的背景知識進行一定的了解,從而能夠實現(xiàn)學生的有效閱讀,幫助學生解決了一些閱讀障礙。但是在以往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并不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展開,只是簡單將文本中的生詞羅列出來讓學生學習,這樣的方式很難促進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的提高。[2]因此,教師應該在學生開始閱讀前,可以通過互動、解說等方法向學生介紹材料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所寫的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一些植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藥用價值,從而讓他們意識到我們的生活和植物已經(jīng)融為一體,不可分割開來,從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2.2 閱讀中—自主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以往的英語閱讀教學中,主要是以教師翻譯講解為主,學生負責聽講和做筆記。事實上,教師只需要通過布置一些學習任務作為牽引工具去引導學生,大部分學生都可以自主完成自主閱讀的任務。英語教師可以以英語閱讀的目標作為任務制定的依據(jù),促使學生在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如What happens when plants take in carbon dioxide? Why can’t humans live without plants?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課文閱讀,自主探索問題的答案。
2.3 閱讀后—活動設計。在學生的英語閱讀完成之后,為了讓閱讀效果更高效,最關鍵的一點是還需要教師注意對學生閱讀后的活動進行設計,從而強化他們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以往為了順應應試教育的要求,教師在閱讀后大部分以英語知識為核心設計活動,類似于閱讀理解題的設計,促使學生進行機械性地做題訓練。通過這種方式下的教學,雖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學生成績,但卻阻滯了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發(fā)展。[3]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需求設計活動,讓學生在強化閱讀技巧的同時,又享受了閱讀帶來的樂趣。例如,在Study the grammar這部分中練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本中Shopping List的例子,通過教師展示的一系列圖片讓學生進行仿寫,讓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得以提高。
總之,初中生的英語閱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因此,重視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需要轉變以往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展開閱讀教學,促使學生實現(xiàn)有效閱讀,從而促使學生英語閱讀水平有一個實質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