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光
(福建省尤溪第一中學 福建 尤溪 365100)
在高三復習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人推崇“題海戰(zhàn)術”,各種各樣的練習材料一應俱全,相似的習題反復練習,讓師生倍感壓力。指導學生根據(jù)專題構建知識網絡,把握教材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可以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走出題海戰(zhàn)的泥潭。
1.1 有效地克服遺忘。心理研究表明,零碎知識簡單地堆積在一起,互相干擾,不利于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快速提取和應用。以某種方式,將相關知識有序組織起來,形成知識的網絡結構,以理解為基礎進行記憶,可有效克服遺忘現(xiàn)象,同時又可提高思維的靈活性,做到解題時能正確把握命題者的思路,快速、全面、準確地提取相關信息。
1.2 掌握生活活動的規(guī)律。生活現(xiàn)象和生活活動具有規(guī)律性,一般可從結構與功能、代謝、調節(jié)、繁殖與發(fā)展、遺傳與變異、生態(tài)學等角度來構建知識網絡。構建一個關于細菌的知識網絡,包括細菌的結構和功能、細菌的代謝類型和調控、細菌的繁殖和遺傳變異、細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細菌和生物工程等內容,從而全面掌握細菌的相關知識。
1.3 使新舊知識融合。新知識的學習依賴于新舊知識之間是否達到意義的同化,學習的過程就是建立一個概念網絡的過程,不斷地為網絡添加新內容,學習者將新知識與已學的概念聯(lián)系起來,這就是有意義的學習。構建網絡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隨著復習的不斷深入,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也越來越深,以前不注意的知識連結被發(fā)現(xiàn)了,要及時補充到原網絡。在其中所以,知識網絡是開放的,而且是不斷發(fā)展的。
常用的知識網絡類型有:概念圖型,列表比較型,流程圖型,中心輻射型,檢索表型,圖文結合型等。由于復習主題的不同,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知識網絡的類型取決于復習主題的不同。對于同一個專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構建不同的知識網絡,比如以中心規(guī)則為主題,通過概念圖來表達,或者通過列表來比較。
2.1 概念圖形。概念圖是一種學習和評價的工具。概念圖是學生對概念的正確認識和錯誤認識的表達,有助于教師及時診斷學生的學習狀況并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概念圖作為一種題型,已出現(xiàn)在各種考試中,與傳統(tǒng)題型相比,其考查內容已不再為零。分散知識點,而是考察學生的知識結構是否完整,是否能把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
2.2 流程圖類型。主題的相關知識呈現(xiàn)具有明顯的順序、因果關系或反饋關系,通過流程圖可簡明扼要地表示出主題之間的各種關系。流程圖也是考試中常見的題目。例如,必要元素的測定中心法則,遺傳模式的判斷,細胞分裂模式的判斷,發(fā)酵工程過程,生產單克隆抗體等。
2.3 清單的比較類型。主題內容包含了若干并列和相似的知識,通過列表可以比較彼此之間的異同。例如育種專題包括誘變育種、雜交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遺傳工程育種、細胞工程育種等6種方法,通過專題復習,讓學生掌握這6種育種方法的原理、優(yōu)缺點及操作步驟,選擇比較列表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2.4 中央輻射型。很多知識具有相同的關鍵字,但缺乏嚴密的邏輯關系,彼此間的聯(lián)系比較松散。圍繞關鍵字,向四周擴散而形成的知識網絡叫做輻射型。比如水主題,酶主題,能量主題,元素主題等等。
3.1 綜合。每個專題應包含多種知識,并選取綜合能力較強的知識構建網絡,可跨章節(jié)、跨教材整合相關知識,以把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發(fā)現(xiàn)生命現(xiàn)象與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對某些淺薄的、孤立的、非專業(yè)領域的知識一般不適合作為專題來建立網絡。
3.2 靈活性。主題可以大可以小,常見的大主題包括細胞結構和功能,生命活動的調控,遺傳的物質基礎,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實驗主題,生物技術等,常見的小主題包括育種,酶,水,激素等。不同的主題并不完全獨立,可能有交叉和重疊,但每個主題都有不同的側重點。確定專題數(shù)量、專題規(guī)模、建立何種知識網絡,應根據(jù)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制訂復習計劃,不拘一格。
3.3 開放。知識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網絡的建設由簡單到復雜,沒有唯一的標準。伴隨著高三復習教學的深入,學生對知識之間聯(lián)系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這就需要更新原有的知識網絡,即學生的主體意識覺醒過程。
3.4 交互式。構造主義認為,學習活動不是簡單地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jù)外部信息,以自身已有的知識為背景,重新建構知識網絡的過程。所以,教師對生活現(xiàn)象和生活活動規(guī)律的理解和感受是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的,教師的活動不能脫離學生的實際,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符合學生的興趣。教書的時候,教師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是為了什么?她們親自體驗并嘗試建立知識網絡創(chuàng)造條件。學生所建構的知識網絡在初期可能會有一些不足之處,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充分展示思維過程,并通過討論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知識網絡,這樣才能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歸納和綜合,有利于知識的理解、記憶、快速提取和應用。
建立知識網絡,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意識,把握生物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不僅可以提高教與學的效率,使學生擺脫題海戰(zhàn),還可以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