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昕亞
(新疆伊犁州伊寧縣第二小學 新疆 伊犁 835000)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事業(yè)也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就包括必須重視識字寫字在閱讀寫作中的重要作用,將此作為小學低年級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為了使教師清楚地認知識字教學對于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新課程改革對小學生的識字量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事業(yè)中的不斷深入,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相融合已經是大勢所趨。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小學階段的語文識字教學中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信息技術在這方面能夠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幫助學生有效糾正漢字發(fā)音,例如,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漢字的正確讀音,學生們在反復聽讀之后就會對漢字擁有一個較為深刻的印象,可以在不斷地訓練中幫助學生掌握前后鼻音發(fā)音以及平卷舌發(fā)音等重難點內容,達到發(fā)音正確的效果。其次,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能夠使學生對字形有一個深刻認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認識漢字的結構,使學生明白漢字構成的規(guī)律性,避免一些年齡較低的學生因為對字形不理解而發(fā)生發(fā)音錯誤。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部分漢字,引導學生對漢的局部整體進行解析,使學生對漢字的結構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知,在解析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用于輔助漢字理解,使學生對漢字產生深刻的印象,提升識字效率。
2.1 從實際出發(fā)設計教學方案。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普遍較小,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設計教學方案,學生無法及時掌握一些字形發(fā)音較為復雜的漢字,教師就應該在制作PPT課件時,對抽象的漢字進行規(guī)律化解讀,將字形、字義、發(fā)音融入PPT課件中,引導學生識字,首先掌握發(fā)音的學生就會得到教師的獎勵,利用這種方法提升學生對識字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小小竹排畫中游》這一課程時,可以將文中的生字用PPT課件進行展示,引導學生加深對漢字的理解,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課文中的相關圖片,向學生提問:“哪位學生知道途中的人乘坐的是哪種交通工具?”,引導學生認識小竹排,運用竹子排成一列的特點與學生討論“排”字的字形結構,使學生對漢字具有初步認識,這種圖文結合的識字方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識字效率,加深學生對漢字的印象。
2.2 運用微課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事業(yè)的廣泛應用,微課已經成為教師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課具有方便快捷、內容精悍等特點,十分適合教師用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語文教學識字過程中,教師應該利用微課作為導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國”字時,可以結合偏旁部首搜集相關資料,制作成生動形象的短視頻,引導學生在課下進行觀看,教師還可以利用游戲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利用“國”字的偏旁部首拆分組合成新的漢字,學生們以競賽的形式進行搶答,對于表現(xiàn)優(yōu)異者,教師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獎勵,在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優(yōu)化教學,在課程開始前,為學生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等動物,吸引學生學習文章的興趣,引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小動物身上,進而導入課堂教學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習“雞”、“鴨”、“狗”、“馬”等生字時,教師可以利用字形來引導學生,使學生聯(lián)想到微課圖片,加深學生的印象,為后續(xù)的書寫漢字學習打下兩漢的基礎,這種生動活潑的識字教學符合學生的發(fā)展特點,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提升學生對于漢字的學習效果,有助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2.3 增加師生互動,提高識字水平。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普遍較小,喜歡生動的事物,教師可以增加課堂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漢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與學生進行互動,改善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增強互動效果。在信息技術與識字教學充分結合之中,教師首先應該注意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可以語言、動作為基礎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積極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其次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例如,在學習《雪孩子》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組,為學生設置課堂問題后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堂討論,小組選出代表回答問題,最后由教師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這樣的互動,就能夠很大程度提升學生的識字效果。
現(xiàn)如今,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已經十分普遍,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應該深刻認識到信息技術融合教育的重要性,致力于以信息技術為核心進行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的改革,積極創(chuàng)新教育路徑,為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