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瑋釗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 廣東廣州 510800)
“互聯(lián)網+”如今已經走向了各個領域之中,對各個行業(yè)都起到了推動作用,教育行業(yè)也看到了“互聯(lián)網+”所能帶來的優(yōu)勢,引入了新的教育模式。籃球課程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不能不跟上時代的要求。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對于籃球教學來說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也能提升大家對籃球的興趣。
隨著大家對全面發(fā)展的重視,體育教學的重要性也逐步展現了出來,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一直采取的是線下課程,這有利于教師觀察學生,為學生提供體育學習上的建議,線下教育的優(yōu)點在于教師可以實時把握學生的掌握程度。當然在互聯(lián)網發(fā)達的今天,傳統(tǒng)體育教學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第一,是教師的教育時間問題。傳統(tǒng)線下教育一般都有固定的教學時間和教學課時,而在網絡普及之后有很多體育運動的教學視頻被搬上了視頻網站,促使體育教學的時間變得很靈活,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空閑時間主動選擇運動時間,這是傳統(tǒng)體育教學所沒有的。同時,這種依靠互聯(lián)網進行體育教學的方式,也提供給了學生更多的教學內容和選擇權。
第二,是對體育教學質量的問題。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因為時間有限,教師在進行標準動作展示時要考慮時間占比問題,導致很多重要的動作展示時間不夠[1],影響學生后面的學習,而網絡教學能夠避免這個問題,只要教師將動作錄制下來學生就可以反復觀看,查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并加以完善和改正。
第三,是課后評價的問題。一般來講,體育教學科目和其他科目一樣,都會布置課后的課程相關作業(yè),但與其他科目不同的是體育課1周最多只有2次課程,教師很難確保學生都是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了鍛煉或反復練習。尤其對于籃球課來說,需要經常練習才能夠掌握動作的要領。而網絡提供了很好的反饋機制,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檢查學生的練習情況,并針對性地提供指導意見。
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它對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優(yōu)化升級,近些年來更是興起了“互聯(lián)網+”這個概念。
顧名思義,“互聯(lián)網+”就是運用互聯(lián)網及其相關知識與其他行業(yè)相結合[2],通過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將行業(yè)優(yōu)勢發(fā)揮出來。隨著“互聯(lián)網+”概念的普及,“互聯(lián)網+”教育也逐步形成了,它是指將互聯(lián)網思維滲透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并運用新興媒體完善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傳統(tǒng)。在設個概念提出之前,已經有了運用廣播電視為媒介的教育模式,但是與這些方式相比較,新媒體更加符合當下這個大環(huán)境,更能抓住年輕人的心理,它的影響力也更加廣泛。同時,這種創(chuàng)新模式符合資源共享的要求,也降低了教育的成本。
“互聯(lián)網+”教育的優(yōu)勢在于,這種模式的傳播更廣泛,傳播速度更快。相比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只能在教室中接收教師的教學,對時間和地點的要求限制較多,“互聯(lián)網+”下的教學模式是對于時間和地點幾乎沒有特定的要求,學習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適的時間、地點進行學習。并且這種教育模式也更加注重共享,一方面擴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圍,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網絡教學的成本。
對于籃球選項課來講“互聯(lián)網+”的教學模式可以以微課作為切入點。
第一,教師要建立相應的班級群,便于教學過程中的聯(lián)系。然后將微課定義為以輔助性的教學模式為主,那么就可以確定微課的上課時間主要是在課程開始前、課程開始后。微課的內容要和籃球教學相關。教師需要按照課程大綱對籃球運動進行理論上的講解[3],這是籃球的基礎,教師可以在全國高校微課教學平臺找到合適教學內容的視頻進行播放,也可以自己錄制籃球理論的相關視頻,并在視頻中加上自己的風格,形成自身的教學特色。
第二,通過微課給學生布置課前的任務,教師根據籃球的特點,重點提升學生的耐力和彈跳力等方面的特質,增加對學生腿部肌肉和手臂肌肉的練習。同時要進行課前準備活動的示范,僅僅在課堂過程中進行正式活動前的時間安排準備活動,并不能夠保證學生肌肉的拉伸,一般來講,準備活動做得越充分,對身體的損害越小,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這和平臺展示準備活動的標準動作,力求全面與細節(jié),督促學生進行課前活動,這樣也能減少課堂時間的浪費,增加教學效果。與此相關的還有運動后的拉伸活動,以往因課堂時間不足而導致教師對課后拉伸這一點的關注度比較低。實際上拉伸活動有助于減少學生肌肉的酸痛感,提升肌肉的耐受力,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肌肉線條,減少肌肉成塊的可能性。
第三,注重籃球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的時間是較為短暫的,因為有教學任務的存在,并不能在每堂課上都對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復習,尤其是遇到比較惡劣的天氣,課程之間間隔時間長,教學任務卻因為課時的減少而更加繁重。所以有的動作不能細致地進行展示,這實際上是不利于學生掌握籃球技能的。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拍攝一些較為重要的籃球技巧動作,進行局部細節(jié)的展示,讓學生可以在課后反復觀看,并根據自身的掌握情況,依照教師的視頻對自己的動作進行糾正,這樣能夠有效利用課堂之外的時間加強學習效果,同時也是對課堂教學的一種查漏補缺,更加有利于籃球教學的完整性。
除上述利用新媒體視頻進行教學的方法之外,還可以設計學校體育活動專屬的APP,這樣更加有利于體育教學個性化的實施?;@球是一項運動量需求較大的運動,對于學生的體能要求較高,推行這種APP有利于幫助學生考慮自己是否適合這項運動[4],也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基本身體素質。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都不太一樣,可以讓學生在APP上輸入自己的身高、體重等基本信息,并智能化地對學生的運動量和需重點強化的部分給出建議,教師可以根據APP的建議適當調整該學生的運動量,確保學生的運動量在其自身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推行之后,發(fā)現“互聯(lián)網+”背景下籃球選項課教學還是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果。與以往的傳統(tǒng)線下教學相比,學生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對課程進行回放,學生對動作的掌握熟練度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比如,以往籃球班總有人對基本的三步上籃掌握得不熟練,造成考核時成績無效,而在微課上線之后可以看到微課的播放量逐步升高,尤其是在考核期前夕有較大的提高,這雖然與教師的出發(fā)點不太一樣,但是至少證明了微課的播出有助于學生籃球動作要領的掌握。再如,籃球課上需要對學生的體能進行加強鍛煉,通過微課視頻上對動作的放大,學生更好地觀察了動作的要領[5],在課堂上學生的姿勢變得更加標準,減少了因動作失誤或不標準造成對自身的傷害。
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課時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籃球對于戶外場地和天氣的要求很高,一旦下雨,場地就不能開展教學了,所以在下雨不能進行戶外教學的時候通過微課給學生進行理論上的講解,例如籃球的發(fā)展歷史、籃球的技巧、籃球的名人軼事等,增強學生對籃球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更大的興趣。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籃球選項課教學實行的期間,也遇到了因氣候問題不能上課的情況,教師根據以上的意見進行理論教學,確實提升了學生的興趣。有的學生之所以會選擇籃球課只是因為有學分的要求,他們本身之前對籃球的了解不深,也談不上有什么興趣,而通過對名人軼事的講解,很多學生都加深了對籃球的認識,有了進一步學習籃球知識的想法和意愿,推廣了籃球的教學。
從課后來說,微課解決了體育教師難以檢查作業(yè)的尷尬局面。許多學生都不會認真對待體育的課后作業(yè),認為反正也沒有檢查的辦法,只有最后的考試。但是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教師可以在所創(chuàng)建的班級群里布置作業(yè),并監(jiān)督學生完成作業(yè),可以讓學生以短視頻的形式記錄下自己完成課后作業(yè)的過程,這樣不僅能夠督促學生完成了課后的作業(yè),還能夠讓教師掌握每個學生對籃球技能的掌握情況,并對學生不標準的動作進行整理,再統(tǒng)一給出標準動作的示范或解決方案,有了這樣的監(jiān)督,學生才能更加認真地對待籃球的教學。
另一方面,“互聯(lián)網+”的籃球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公開性和共享性[6],也就是說除已經選課的學生之外,還有許多對籃球本身就很感興趣的學生也認真地觀看了視頻,提升了他們對于籃球的認識和興趣,在筆者近期開展的調查中發(fā)現,很多學生通過學習微課的視頻之后想要選修籃球的課程,這對于籃球推廣和體育運動的推廣都是具有積極作用的。
從教師角度來講,也節(jié)省了教師的教學時間,教師能夠將課堂內容豐富起來。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教師不能對課堂有一個直觀的感受,而錄制視頻教師能夠看到自身教學存在的問題,可以對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正。
“互聯(lián)網+”的教學模式的確是給籃球課的教學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它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存在,它仍舊有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進行參與,微課的教學形式固然不受到時間、地點的限制,但從事實上來說,也很難確保每個學生是否有真正參與到學習之中去,所以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實踐的能力,讓“互聯(lián)網+”的課程真正走進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去,保證大家的參與度,而不是“臨時抱佛腳”。
第二,要注重與傳統(tǒng)線下課程的結合?!盎ヂ?lián)網+”的籃球課程只是一種輔助,是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清晰、直觀地學習到標準籃球動作,它并不能代替線下實踐的籃球課?;@球課一定要讓學生真正拿到球,親身到籃球場上體驗,才能夠體會到籃球真實的魅力,這就需要拿捏好線上與線下課程之間的關系,平衡二者的比重,不能顧此失彼。
籃球運動的教學在“互聯(lián)網+”的教學模式下有了新的發(fā)展和進步,利用好現代科技和新媒體平臺能讓看球教學更上一層樓。當然不能僅滿足于現有的“互聯(lián)網+”模式,還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探尋更多的方法,推動“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球選項課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