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艷
(吉林省乾安縣第七中學 吉林 乾安 131400)
在高中政治課堂當中,為學生開展議題式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感受到政治獨特的魅力,從而端正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在高中政治課堂上為學生開展議題式教學,更有利于為學生構建輕松愉悅的氛圍,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議題式教學還有利于幫助學生活化本身的政治思維,從而使學生在進行政治理論知識掌握時能夠擁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強學習信心。最后,議題式教學也有利于幫助學生自主激發(fā)對于高中政治知識探索的欲望,使學生在進行政治學習時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使學生對于政治應有新的理解,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促進高中政治高效課堂的開展。
2.1 將政治議題與生活進行有機結合。政治教學源于生活,但是在高中階段,學生受應試教育影響嚴重,以至于學生在進行政治學習時只是單方面的為了提高自己的總體成績,這就與為學生開展政治教學目的背道而馳。教師在為學生開展議題式教學時,可以將政治議題與生活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能夠具象的認識到政治與生活之間緊密的聯(lián)系,從而端正自己的學習心態(tài),并且在生活當中也會運用自己所學的高中政治來認識生活當中的一些現(xiàn)象。[1]例如:在學習“我們的中華文化”這一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自主討論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常見的傳統(tǒng)文化以及過節(jié)日時的傳統(tǒng)文化,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充分的將政治與生活進行有機結合之后再為學生創(chuàng)建議題“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與弊”來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以這種形式加深這一節(jié)課內(nèi)容在學生腦海當中的印象,也使學生能夠端正自己的學習心態(tài),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高質(zhì)量的掌握政治知識。
2.2 將政治議題與多媒體相結合。在高中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壓力比較大,對于政治教材內(nèi)容上的抽象理論知識無法進行良好的想象,這就不利于幫助學生在政治的學習過程當中養(yǎng)成政治思維。所以教師應當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多媒體來為學生展開政治議題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看到畫面,聽到聲音,從而鞏固學生的學習記憶,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從而達到提升政治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2]例如:在學習“我們的民族精神”這一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班級當中的多媒體資源來為學生搜集一些有關于民族精神偉大故事的影視資源來為學生剪輯成教學資源供學生在課堂上觀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學生看完之后,教師就可以趁熱打鐵,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新中國是怎樣進行不斷進步的?”引導學生借助討論,并且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回憶在教學資源當中觀看到的畫面,以此來為學生提供討論的靈感,加強討論的效果,從而提高了議題式教學的有效性。
2.3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提高討論質(zhì)量。在為學生開展高中政治課堂時,教師采用的往往是較為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而學生在高中教育階段心理壓力也比較大,不善于與教師溝通,這就導致了學生雖然能夠接受政治知識,但無法自主吸收,教師要重視這一問題,在高中政治課堂議題式教學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從而激發(fā)對于高中政治知識自主探索的欲望,促進政治課堂的高效開展。[3]例如:在學習“多彩的消費”這一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調(diào)整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可以給予學生一個議題論點“各種各樣的消費觀念”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研究以及與其他同學展開探討。教師可以觀察學生在探討時的進度,如果學生在探討過程當中遇到了自己和同學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給予學生提醒,然后讓學生有一種大徹大悟的感覺,這樣為學生開展議題式教學能夠極深的加強學生的學習記憶,也使學生對于政治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且獨特。
綜上所述,教師在為學生開展政治教學時,要合理運用議題式教學,加強學習效果,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激情。教師在為學生開展議題式教學時,教師要將政治議題與生活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感受到政治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端正自己的學習心態(tài);其次,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開議題式教學,使學生對于政治的學習更加具象化,記憶更為深刻;最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探討,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政治思維,為學生進行長期的政治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