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偉芳
(山西省長治市屯留區(qū)職業(yè)高級中學校 山西 長治 046100)
對于高中時段的課程教學要求,在我國的新課程標準條例中已經(jīng)有指出要促進閱讀和重視閱讀。因此,對于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師而言,在教學記敘性散文閱讀時,教師應當先考慮到:教什么?怎么教?學生學會什么?這是三個值得語文教師深入思考的問題。然而,就現(xiàn)階段的職業(yè)高中語文課堂的實際教學情況來說,由于文本解讀受特定對象的限制,很多學生不能進行有效閱讀,很多教師未建立起有效、系統(tǒng)的閱讀指導體系,學生也未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所以說,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難題,語文教師必須明確閱讀教學目標,建立科學的閱讀教學體系,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
在記敘性散文閱讀教學中,筆者認為可以從了解性閱讀、熟悉性閱讀、理解性閱讀、拓展性閱讀和探究性閱讀五個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地閱讀。記敘性散文閱讀主要是以寫人記事為主,因此寫人就離不開事,記事就離不開人。如果是以寫人為主,那就要從理清事件入手,把握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
2.1 了解性閱讀。了解性閱讀也就是進行課前預習,初讀文章,自主解決生字讀音,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化常識、補充資料等。首先有所感知可以說是對文章認識的開端,而且有了多樣的感知也正是我們對文章所述有了認識的基礎理念之一。所以學生在課前了解時要從多個角度了解不同信息,以便更完整地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在有了多樣化感知后,給學生們內(nèi)心留下了對人物個性化的認知,為后面的熟悉性閱讀打下基礎。
2.2 熟悉性閱讀。其是在了解性閱讀的基礎上帶著問題再讀文章,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眾所周知,基礎的閱讀能力就是需要從全面角度上來掌握主要內(nèi)容,思路清晰且點明括要,了解文章所表述的思想和觀點。為此,學生在進行熟悉性閱讀時,應帶著閱讀任務去思考:文章是記事的,還是寫人的?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是怎樣的?解決這兩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入手:一讀題目,題目告訴讀者哪些信息?是記事的,還是記人的?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如何?;二讀內(nèi)容,通過梳理,抓住散文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文章所述的要點和中心思想、布點有概括性了解。
2.3 理解性閱讀。理解性是在把握整體基礎上,再次研讀,深入思考。閱讀的宗旨是理解。如若不能對文章進行理解性閱讀,就無法從中獲取文化知識和起到科學信息交流的目的,更不能夠以閱讀方式來提升自身思想上的認知和陶冶情操,也就更無法起到提升語文書寫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技巧。所以說理解性閱讀不僅僅要有微觀性的認知和理解,還需要有宏觀性的認知與理解。微觀性的認知與理解主要說是對文本詞語、句子、段落、章節(jié)的局部理解;宏觀性的認知與理解主要說的是對全面性的文章結構、整體內(nèi)容以及其書寫手法和社會價值等整體性有所理解。一般來說,記敘性散文作者記事的目的是為了寫人,如果是以寫人為主,那么就要從理清事件入手,把握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并由此來清晰分析出人物形象。
2.4 拓展性閱讀。所謂拓展性閱讀即語文閱讀教學某一閱讀素材相關的某一主題,可拓展課外閱讀材料加以閱讀與整理,對該素材描述的事件所處的大背景或者某個特定視角形成自己的認識,進而加深對課堂閱讀素材的理解。正所謂是“一個人的語文水平三分靠課內(nèi),七分靠課外?!痹缭谡Z文課程教學相關標準中也有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與推進,拓展性閱讀不僅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活躍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主觀學習能動性,還可以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拓展性閱讀以課內(nèi)材料為主,課外材料為輔。課內(nèi)課外互相滲透、互相借鑒,形成合力。另外,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除了教給學生知識之外,還應有文化??梢栽陂喿x一些課外資料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懷和感受作者要抒發(fā)的情感。
2.5 探究性閱讀。即對文中的難點進行探究性閱讀。探究性閱讀形式可以呈多樣化,如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學生可以就這篇文章寫了什么事,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進行自主探究,培養(yǎng)其獨立閱讀的能力;還可以進行合作探究,培養(yǎng)其個性化閱讀理解能力。
綜上,在記敘性散文閱讀教學中,職業(yè)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從閱讀五個循序漸進的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思維習慣,掌握基本、清晰的閱讀方法,結合記敘性散文的文體特點進行理解閱讀,通過學習一篇文章,總結閱讀規(guī)律,掌握閱讀方法,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