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民
(安徽省滁州市解放小學 安徽 滁州 239000)
在當前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我國學生的抗挫能力較為薄弱,心理承受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挫折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當中具有至為關鍵的作用與意義。在挫折教育中,不僅可以促進體育課堂教學成效的進一步提升,還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勇氣,使其用一種堅定不移的意志力去戰(zhàn)勝生活與學習中的各種磨難與坎坷,從而更好地應對實際生活與成長道路中的一些阻礙與困難,為其身心健康不斷發(fā)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1 教師忽略學生抗挫力的培養(yǎng)。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當中,大多數(shù)教師一味地注重學生體育知識與技能的教授,嚴重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雖然部分教師認識到了小學生缺乏自信心,抗挫能力較差,認為有必要采取手段與措施來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力,增強其自信心,但是即使是有想法也只是口頭講述,并沒有有效落實到小學體育教學中,這也導致學生很難增強自信心,抗挫力也得不到有效性提升。
1.2 教師對抗挫力的理解具有偏差。在展開體育教學當中,部分教師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力就是讓學生多吃苦,不斷磨練意志,甚至認為學生哪方面技能薄弱就應當對癥下藥,因此教師的挫折教育通常簡單粗暴,如讓一些體能較差的學生大負荷跑步,讓膽子較小的學生去做刺激性較強的游戲,此種情況下非但不能達到培養(yǎng)學生抗挫能力,增強學生自信心的目的,甚至還能夠促進學生挫折感的加重[1]。
1.3 提高抗挫力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現(xiàn)階段,由于獨生子女家庭越來越多,大多數(shù)父母一味地寵溺孩子,無限制地滿足孩子物質(zhì)方面的需求,甚至對教師的有些建議存在排斥與抵觸的情緒,因此,在無限的包容與寵溺之下,導致有些學生在遇到挫折時沒有耐心、喜歡亂發(fā)脾氣,很難承受競爭所帶來的負擔與壓力。還有些教師呼吁學校與社會重視學生抗挫力的提高,要求組織與開展野外生存訓練與拓展訓練,但是由于過度的重視形式,導致訓練規(guī)模較小,直接阻礙了訓練成效的有效提升。
2.1 利用課前活動,激發(fā)學生抗挫意識。課前準備活動是小學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有趣新穎,簡潔明了的課前準備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diào)動其積極參與的動力。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在新知識、新內(nèi)容的學習時,學生充滿期待的同時又倍感焦慮,擔心自己在練習當中出現(xiàn)差錯導致出丑被同學或老師嘲笑,情緒起伏較大,很容易導致一遇到困難就產(chǎn)生退縮的念頭。因此,教師應當從實際出發(fā),利用課前準備活動來點燃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其自信心,促進其抗挫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籃球”有關知識的教學開展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借助運球游戲來導入新課,并將挫折教育滲透到活動當中。首先要對游戲規(guī)則與要求進行清晰與明確,引導學生兩人一組展開對戰(zhàn),一名學生在運球當中,另外一人則要根據(jù)規(guī)范的姿勢去搶球,一旦球被打掉或者是掉落在地,就要換對方去運球。在運球過程中,學生時刻會擔心對方打掉自己球而產(chǎn)生不安甚至害怕的情緒,但是運球主角是相互輪換的,一方失敗另一方就會得到運球權,因此,教師就需要對被打掉球的學生給予學生激勵與表揚,鼓勵學生不能輕言放棄,而是淡定面對失敗,力爭在接下來的游戲中獲得勝利,拿到運球權。這樣一來,不僅為新知識的學習鋪墊了基礎,還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為其抗挫能力的提升以及自信心的增強提供有力的保障。
2.2 利用激勵教育,提升學生抗挫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抗挫力和增強其自信心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發(fā)揮激勵教學的成效,在某些運動活動中,教師應當利用正面積極的激勵與肯定,來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與動力,培養(yǎng)學生對于挫折對抗的能力,讓學生敢于戰(zhàn)勝困難,調(diào)節(jié)不良情緒,這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抗挫力,也會讓學生在被認同的基礎上激發(fā)其自身的運動潛力。當學生完成運動項目且有效地克服了自我恐懼后,其不僅能夠有效掌握運動技能與經(jīng)驗,還能夠塑造堅強勇敢的意志,從而使其更加勇敢且自信的去克服今后遇到的困難與阻礙。因此,教師的激勵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抗挫力,其也是進一步提高學生運動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例如,在“跳山羊”的體育訓練當中,為了促使那些對不慎摔傷而產(chǎn)生恐懼和緊張情緒的學生能夠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教師可以給予學生精神上的激勵與動力,鼓勵他們不要輕易放棄,應當突破心中的防線,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這樣才能夠輕松越過“山羊”獲得成功,從而使其克服困難的意志力以及自信心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這種方式不僅是增強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生抗挫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激發(fā)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有效渠道[2]。
2.3 開展競賽活動,強化學生的自信心。小學生遇到的困難與挫折較少,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力,增強其自信心,體育教師可以適當?shù)亻_展競賽活動,在競賽活動中有失敗也有成功,學生可以體驗不同的結果并有所感悟與收獲,如成功的學生可以體驗成功帶來的自豪感與喜悅感,失敗的學生則能夠在失敗中不斷反省與總結,并且學會應用挫折的方法,不斷地進行自我調(diào)整與完善。例如,在一次400m的接力跑中,教師可以組織一次競賽活動。首先可以將學生劃分若干個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競賽活動;其次設定好競賽規(guī)則與獎勵,激發(fā)學生積極地參與;最后開始比賽得出勝負。在平常的接力跑活動中,有些小組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掉棒的情況,對整體成績的提升帶來了阻礙;有些小組由于接力跑順序安排不當,落后于其他小組。但是融入了競賽元素的活動,能夠讓學生認真且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并勇敢面對競賽活動中面對的困難。通過比賽,成功與失敗的學生都獲得了對應的感悟。對于成功的學生而言,其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自豪,后續(xù)定然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運動比賽中,強化自身的自信心;對于失敗的學生而言,其不僅體驗到了挫折與坎坷,但也學會了從容鎮(zhèn)定地面對挫折,想方設法的去應對與戰(zhàn)勝挫折,進而促進其抗挫能力的有效提升以及自信心的進一步增強。
2.4 加強教學指導,更好地戰(zhàn)勝困難。對于小學生而言,其身心發(fā)育尚未健全,抗挫能力尤為有限,在遇到困難與阻礙時,學生常常會表現(xiàn)的手足無措,甚至出現(xiàn)焦慮不安、憤怒、痛苦等負面情緒,這些都是其缺乏抗挫能力,對自身不自信的具體表現(xiàn)。所以,在開展小學體育教學開展中,體育教師必然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抗挫能力,促使其積極參與到提高自身抗挫能力方面的體育訓練中來。另外,學生之間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對于困難的承受能力具有不同,教師必然要發(fā)揮自身的組織引導與管理作用,幫助學生共同去尋找他們存在抗挫能力較差的原因,然后針對學生抗挫能力不足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體育教學手段來調(diào)整學生的體育訓練內(nèi)容與方式,以便借助有導向性且針對性的體育訓練,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戰(zhàn)勝困難與挫折,不斷增強其自信心,進而為其抗訴能力的提升提供保障[3]。
例如,在“籃球“有關體育知識的授課過程中,由于身體素素質(zhì)的限制,很多學生在初次投籃練習當中很容易遭受困難與挫折,具體表現(xiàn)在投籃高度過低、投籃角度不準、投籃姿勢不正確等方面,以至于他們無法順利地將籃球投進籃筐。但是有一些體能較好的學生可以順利將球投入籃筐,此時這些沒有投進籃球的學生很容易出現(xiàn)挫敗、沮喪的心理,部分學生甚至會因此徹底厭棄籃球有關的體育課程。所以,體育教師必然要強化籃球教學指導,根據(jù)學習的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去調(diào)整他們的籃球動作,必要時要為學生進行親身示范,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投籃,從而通過不斷地投籃練習來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在不斷的失敗訓練中逐漸培養(yǎng)其抗挫能力、增強其自信心。
2.5 利用主題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挫折觀。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其年紀較小,生活閱歷與生活經(jīng)驗較為匱乏,平時很少會遇到挫折和阻礙,就算具有挫折也會被父母包干解決。正因為如此,很多小學生在遇到坎坷挫折與磨難時,就會容易出現(xiàn)恐慌、退縮、急躁不安、不敢面對等問題。在小學體育教學當中,教師應當讓學生意識到挫折是人生活與學習當中無法避免的事情,在未來的旅途中也會遇到多種多樣的挫折。挫折有時是一塊前進道路的絆腳石,可以敲碎、可以移走;有時它又不是一塊絆腳石,而是人生道路上的助推力和催化劑,體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積極地開展主題活動,促使學生滿懷動力地參與到主題活動當中,并對挫折具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認知,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敢于直面面對人生中的坎坷挫折,并積極地克服重重阻礙,為其身心健康成長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在針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設備來為學生播放一些體育比賽的視頻,幫助學生對挫折具有一定的認知與了解。如在觀看中國女排的比賽視頻而言,中國女排不管是在比賽當中還是日常的訓練當中,都會遇到多種多樣的挫折,但是他們并沒有畏懼恐慌,也并沒有退縮不前,而是卯足精神,堅持不懈地迎難而上,體育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女排精神。再如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一個“誰說真心話”的主題活動,要求每個學生將自己最害怕的體育項目講述出來,并坦白原因。這樣做的目的可以讓學生意識到作者是一直會伴隨自己的,不同的是你應當如何去對待與看待挫折。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紛紛開始說出自己害怕的體育項目并闡述原因,小強說:因為曾經(jīng)在跳高時不小心摔出墊子導致腿骨骨折,從而留下心理陰影,直到現(xiàn)在也克服不了心理障礙;小明說自己曾經(jīng)在擲鉛球比賽中得了負數(shù),于是被全班同學嘲笑,到現(xiàn)在每次鉛球訓練都是破罐子破摔,無法突出心理防線……針對以往學生的種種挫折與原因,教師可以在交流當中鼓勵學生大膽的交流,并適當?shù)募钆c鼓舞他們直面面對困難和坎坷,不斷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從而突破心理防線,擺脫陰影的跟隨。通過此上方式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對挫折具有新的認知與了解,從而為其后續(xù)自信心的增強以及挫折的有效克服提供有力的保障。
綜上所述,如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其抗挫能力已然成為開展素質(zhì)教育的當務之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應當積極創(chuàng)新陳舊的教學理念,并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與發(fā)展,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克服重重困難,增強體育學習的自信心,為其抗挫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