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立靜
(吉林省長春市養(yǎng)正高級中學 吉林 長春 130052)
2020年是歷經艱難而又充滿挑戰(zhàn)的一年。由于特殊時期,教育的呈現(xiàn)形式從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轉移到線上授課,這無疑是對教育的一項挑戰(zhàn)。老師們都緊跟時代潮流當起了主播,甚至被學生尊為新一代網紅。同時,在這種艱難和挑戰(zhàn)中也潛藏著莫大的機遇,它將引起教育的巨大變革。教育工作者能夠迅速轉移陣地,把線下教學轉移到線上,非但沒有因為特殊時期延誤教學,反而開辟了教育的新天地。這得益于教育與現(xiàn)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結合。
在線上教學的實際操作中,我嘗試了不同于線下教學的課堂呈現(xiàn)形式,將更加豐富多樣的資源整合起來,運用到教學實踐當中。課前的英語幽默短視頻能夠迅速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生線上英語課從不遲到,就為了能夠不錯過每天的開心一刻幽默短視頻時間。這是對教師資源整合能力的考驗,每天都要在各大網站搜集有趣又利于學習的英文視頻,新聞資訊,再利用視頻編輯軟件進行剪輯,編輯,真可謂“課前五分鐘,課下半天工”,教師要進行大量的信息采集,整理和編輯工作。以我自身為例,每天我都會在釘釘和微信群中分享當天我在外國期刊和網站上找到的有代表性的英語原版新聞和資訊,讓學生每天都能接觸到原汁原味的英文,足不出戶也能了解世界各國的新聞實事。此外,我還會每天給他們分享勵志短視頻,TED演講,英語美文,詩歌,音樂等音頻,讓學生全方位的浸潤在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語言之美,并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探討。
這些網絡信息技術平臺強大的分享能力,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起到良好的補充作用。通過平臺提供的群組功能,教師和學生在網絡上搭建起實時交流和分享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發(fā)送消息,與學生進行學習內容的即時傳輸。對內容感興趣的學生不但可以隨時打開文件,還可以保存或收藏相關內容,反復回顧和及時復習。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有時間的和地點的局限性。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很難及時精準地把了解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并給與最及時的反饋與指導。而網絡平臺所提供的實時互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幫助實現(xiàn)師生間的實時問答??梢院芎玫貜浹a課堂上不能及時答疑所帶來的問題。放學后,學生在復習學校所學內容時,可以使用網絡信息技術平臺,在班級群中所有同學都能看到這些有代表性的問題,對其他學生都能起到提示作用。最為便捷的是,在各種網絡信息平臺上,師生之間不只限于文字溝通,還可以進行語音交流,老師也可以更為便捷地將解題思路講述得更為詳盡清楚。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一原則出發(fā),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fā)生分歧”。在對學生的教育中,學校和家庭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學生的教育和成長需要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同時還有與家長的及時有效溝通。教師與家長之間的網絡信息交流在家?;又谐袚匾淖饔?可以做到及時有效,迅速有針對性地傳遞信息。曾幾何時每個學期,學校都會發(fā)很多紙質通知給學生和家長,不但浪費了不少紙張,也很容易丟失。而利用網絡信息平臺既便利有高效,同時還節(jié)約紙張,不浪費,充分發(fā)揮了低碳環(huán)保的優(yōu)勢。
我經常在釘釘,微信和QQ群里看到家長的留言。曾有一名家長對自己孩子拖延拖沓,學習效率低下很是苦惱,給我發(fā)微信,希望我能夠幫她解決問題。結果還沒等到我解答她的問題,一些家長就非常積極地給出建議,提出自己在培養(yǎng)孩子行為習慣方面的成功經驗。這樣的交流在班級聊天群中很普遍,許多家長因為頻繁地互動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彼此成為了朋友。網絡信息平臺促進了家長之間的交流,班級也變得更有凝聚力了。大家想著共同的目標邁進,班級真正成為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學生做完作業(yè)后,可以將作業(yè)實時拍照上傳到釘釘,微信或QQ群。學生的優(yōu)秀作業(yè)可以拍照上傳到班級群里展出,這是對認真完成作業(yè)同學的褒獎與激勵,也是對其他同學起到了鞭策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樣的鯰魚效應會讓整個班級的學習風氣帶向良性競爭的利好局面。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把在周末,課余時間和假期里參加的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拍照的形式記錄下來,上傳到班級群里,有的同學假期在圖書館學習,有的隨家人外出旅游,還有的同學參加各種志愿者活動,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志愿服務……學生們用照片記錄下這些難忘的時刻,分享到班級交流群中,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同學之間經常進行這種良性交流,可以使整個集體充滿正能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大家攜手共進,共同成長!
一些網絡平臺提供朋友圈和空間動態(tài)功能。很多教學課件和視頻軟件都可以通過好友之間發(fā)送鏈接或掃碼,把各種學習資料和教育資源分享給廣大用戶。這種分享式的學習的方式打破了學習者的學習壁壘,使學習不再是學生的專利,教師和其他讀者用戶也能從中得到學習資源和教育機會。我時常在學生和家長的釘釘群,微信群和QQ群中分享我看到的優(yōu)秀教育教學資源,先進的教育方法和教學理念。我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示,加強了我的教學反思能力,同時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
總之,釘釘,微信,QQ和騰訊視頻等網絡平臺,作為一種新興的網絡教學手段,逐步受到越來越多教師和教育從業(yè)者的關注,教師們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也不斷在新的探索中砥礪前行,今后更多有活力有激情的教師會參與進來,真正發(fā)揮網絡信息技術平臺在未來教育中的優(yōu)勢,使其在教育教學中得到更加廣泛和有效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