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平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第六中學 甘肅 永昌 737200)
在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過程當中,由于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等方面的限制,導致初中地理教學古板,而且傳統(tǒng)地理教學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目標,缺乏對學生地理知識實踐應用方面的考核,從而導致初中地理教學質量不高、實踐性不強。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逐漸深入和進一步發(fā)展,進一步強調了初中地理教學的目標和教學方法。教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chǎn)生的,對初中地理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1 能夠最大限度的凸顯出地理的價值所在。地理一直以來是我國教學體系當中的重要學科,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當中,更加注重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教學,由于地理知識具有較強的空間性,很多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感覺很抽象,特別是對于“洋流分布”、“大氣運動”等這種比較抽象的知識,學生的掌握程度不夠[1]。學生不能夠有效的運用和學習這些知識,就會感覺地理科目沒有作用,導致學生出現(xiàn)懈怠心理。但是通過生活化教學,將地理知識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不僅能夠讓學生在生活當中學習知識,而且還能夠在生活當中感受到地理知識的作用。比如大氣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等,通過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認識到地理知識的重要作用,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
1.2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地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地理知識,進而開展地理實踐,因為地理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地理知識的積累就是能夠運用地理知識幫助學生解決生活當中的問題。所以生活化教學對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有很大作用。比如教師在進行生活化教學的時候,讓學生能夠充分意識到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并且有意識的將地理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地理知識的價值,從而在地理知識的應用過程當中,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
這樣了解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重要作用之后,相關教學工作者就要制定有效的措施,通過構建滿足生活化教學以及學生生活化地理知識認知的條件,突出地理知識的工具性,引導學生進行地理的學習。
2.1 利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來學習地理知識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生活當中的一些生活化事物,進行地理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也能夠將地理知識變得更加簡單形象更有利于學生的認知和記憶。比如在教學“中國地理”相關內容的時候,在內容當中有對我國的各個省行政區(qū)、直轄市的認知。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能夠對我國各個省在地圖上的展示形狀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知,教師就可以通過生活當中的一些形狀來進行地圖的解釋,通過象形的方法讓學生對每一個省份的大致形象有一個直觀的認知,這幫助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當中更好的運用知識奠定基礎。比如廣東省從整體上看像一頂帽子,陜西省像一把槍。在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形象的認知之后,在今后做題或者是看到這些圖形的時候,就會順其自然的聯(lián)想到相應的省份,然后結合每個省份的地理位置、氣候等對相關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從而大大的節(jié)省了學生收集資料的時間,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效率[2]。
2.2 加強生活實踐教學。前面說過地理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學工作者在教學的時候為了實現(xiàn)教學的生活化,就可以開展相應的地理生活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實踐活動當中去認知地理知識,探索地理知識,實踐地理知識。比如在教學《水資源》這些內容的時候,為了能夠讓學生理解到地球上水資源的匱乏以及在生活當中能夠將節(jié)約水的這一行為進行實踐[2]。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通過各種途徑去統(tǒng)計學校的用水量,并制定出節(jié)約用水的策略,保護水資源。比如學生對學校的各個出水點進行統(tǒng)計,每天對這些出水點進行定期巡查,發(fā)現(xiàn)水龍頭沒有關的情況要及時的關閉,并且通過制作海報、宣傳手冊的方式進行宣傳,讓學生能夠將水資源的匱乏意識和節(jié)約水資源的思想觀念滲透到生活當中,并影響學生的行為。
總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學是初中教學的重要內容,工作者必須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開展生活化教學,不斷地在教學當中突出初中地理教學的生活化作用,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