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營城第一高級中學 吉林 長春 130502)
詩歌是中華民族文化中最為寶貴而又美麗的寶物,但是詩歌中很多的語言和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都和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語言習慣都有非常大的差距和距離,再加上當前高中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和壓力比較重大,因此就導致了學生沒辦法靜下心去細細品味詩歌中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技巧以及一些文學的體裁。但是在高中語文科目中又涉及到了非常多的知識點,對于詩歌教學的時間比較少,所以,就需要語文教師通過合作教學法營造一些濃厚的詩歌學習氛圍,要讓學生在有限的詩歌學習時間中收獲比較深厚的鑒賞能力。
在詩歌中比較傳統(tǒng)的學習也就是誦讀詩歌,但是這也是比較有效的一種策略,誦讀可以讓學生品味出詩歌中的語言特點以及詩歌中節(jié)奏的韻律等,還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一種文學素養(yǎng),所以,在高中語文詩歌的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多組織學生進行多樣化的誦讀,多開展一些誦讀詩歌的活動,讓學生走進詩歌中,并充分的感悟詩歌。
首先,語文教師可以模仿一下央視頻道中的《詩詞大會》,以這種形式開展一次班級中的詩歌比賽,由于學生的詩詞積累的不夠充足,所以,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們結(jié)成小組的形式開展“飛花令”,比如說帶有“草”字的飛花令,就需要學生找到更多帶有“草”字的詩句,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讓每一位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要為自己的小團隊貢獻出自己的所有力量,開展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更好的加強學生的詩詞知識,還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詩詞的學習中。
其次,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詩歌配樂朗讀比賽,音樂那種優(yōu)美的旋律有一種神奇的魅力,能夠有力的渲染學生的感情,所以,當學生在進行誦讀詩歌的時候,語文教師需要選擇一些合適的音樂進行附和,并在音樂的伴隨下提高詩歌誦讀活動的質(zhì)量,比如:《短歌行》這首詩歌,主要就是表達了詩人渴望招納賢才和建功立業(yè)的一種心情,那么剛好電視劇中的《三國演義》主題曲,與這首詩歌剛好吻合,也就是說,當學生在誦讀這首詩歌的時候,語文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播放這首曲子,讓學生伴隨著曲子進行朗讀,更能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誦讀的積極性,還有就是,開展小組合作形式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朗讀詩歌中分別誦讀不同的詩句,這樣還能將詩歌中重讀、語速、停頓、語調(diào)等都能充分的朗讀出來。
詩歌的年代和當今的距離比較遠,因此,詩歌的表達方法和一些語言特點對于學生來說都比較陌生,那么語文教師倒不如使用一些學生喜歡聽愿意看的一些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使用表演的方式,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在表演中走進了詩歌,當學生在表演的時候,還能充分的理解詩歌中的意思,也能將詩歌中所要表達的情境充分的表演出來。當學生在表演的時候,教師不要有太多的要求,可以使用現(xiàn)代語言,也可以使用古代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要符合詩歌中的意境以及相關(guān)的情感特點等,還要讓學生充分的理解詩歌中的意思。
比如:《荊軻刺秦》這篇文言文中主要是引導學生們從對話和動作以及一些神態(tài)等方面分析一下荊軻這這一人物形象,從文言文中體會出荊軻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質(zhì)。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們搜集一下關(guān)于荊軻刺秦王的電影或者視頻片段等,讓學生先進行觀看對其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將其中的主題曲作為學生誦讀的背景音樂,并分別讓學生扮演荊軻和秦王,還有一下其他的士兵等角色,還可以讓學生們通過一些舞蹈動作和語言以及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演繹,充分的將文言詩歌中的描繪的意境能夠更加只管的還原出來。如果學校中有一定的條件,語文教師可以幫學生尋找一些服裝道具,這樣便可以將整個詩歌的內(nèi)容表演的生動形象。
每一個學生都著不一樣的詩歌鑒賞能力,針對詩歌方面的合作交流,不僅可以讓學生互相啟發(fā)、互相影響,還能移動經(jīng)歷詩歌的鑒賞過程,所以,語文教師就可以積極地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詩歌交流,這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自身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等,還能進一步讓學生通過多個方面進行詩歌的理解和學習。
首先,就是對學生進行口語方面的詩歌交流活動,比如《錦瑟》這首詩歌,其實乍一看好像是在描寫愛情,但是這首詩歌的意象非常的多,事項所表達的愛情也已經(jīng)早就超過了愛情的本身,詩歌中有“棉瑟、年華、莊生、曉夢、春心等很多個意象,小學同學就會根據(jù)自己的意象進行理解,并開展激烈的討論和交流。
其次,就是書面的表達,高中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所以,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喜歡的詩歌進行仿寫,比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學生就可以根據(jù)李清照的一些人生經(jīng)歷和情感態(tài)度,在仿照詩歌的一些寫作特點開展仿寫。比如學生可以用”朦朦朧朧,涼涼淡淡空空等開頭,以此進行寫作,同學之間還可以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分享出來,這樣促進學生之間一同學習和共同進步。
總之,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用合作研究的學習方式開展詩歌誦讀和表演以及交流等,以此增加學生學習詩歌的趣味性,并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每一位同學都能感受到詩歌的魅力,一同養(yǎng)成詩歌鑒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