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帥樸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qū)第四小學分校罕臺潤澤小學
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中的一項基本活動內容。它是教師本著陶冶情操、增進健康、改變生活和增強體質等理念,利用體育課程開展的游戲活動。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如何將其有效應用于教學中,一直是教師深思的問題。而小學生有著活潑好動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結合體育教材內容,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開展體育游戲,以激發(fā)小學生的潛能,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1]。
體育游戲是結合體育教學任務而設置的一種活動形式,在游戲中,學生始終是運動的、身體力行地參與的,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游戲中不斷增強。例如,教師在游戲中設置跑、跳、投、擲等各種活動內容,學生在參加這些游戲的過程中,身體素質不知不覺得到提高。
體育游戲具有娛樂性,學生在體育游戲中能產生一定的愉悅、刺激、緊張等感受。經過多次的游戲活動,學生因學習、生活造成的心理壓力得到釋放。因此,體育游戲有增強學生的抗壓心理素質和減輕學生壓力的作用[2]。
游戲活動中需要學生之間或者小組內的有效合作,才能順利完成游戲所規(guī)定的活動內容。因此,在反復的體育游戲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合作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體育游戲都是圍繞體育教學目標而設計的,在游戲中,學生無意識地接受教學,為熟悉、掌握動作要領奠定了基礎,成為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保證。例如,在教學“彎道跑”時,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繞竹竿蛇形跑”游戲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學生既鍛煉了耐力、集中了注意力,又掌握了彎道跑的動作要領,為提高“彎道跑”的學習質量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奠定了基礎。
很多學校的體育課大多是在上午的最后一節(jié)課或下午的第一節(jié)課,但是,這時候學生的注意力是不夠集中的。如果想要積極發(fā)揮體育課的作用,盡可能地放松學生的身心,教師就可以在上課開始之前,利用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把自己的精力投入課堂中,然后跟著教師來做游戲[3]。通過游戲讓學生處于一個放松的狀態(tài),這樣不僅可以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還可以讓學生用更加飽滿的熱情去迎接接下來的學習。
例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先組織學生排隊,清點完人數之后帶領學生圍成一個圈,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手帕,然后開展“丟手帕”的游戲。教師應該先站在圓圈中間為學生大致講解丟手帕這個游戲的玩法,一個學生拿著手帕圍著圓圈的外圍奔跑,然后隨意放在任何一個學生的背后,而感受到背后有手帕的學生就要立即起身,拿著手帕追趕上一個學生……為學生大致講解清楚之后,教師可以挑選一兩個學生來和自己配合演示一下,要讓學生真正懂得這個游戲怎么玩再開始游戲。
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學生處于一種特別放松的狀態(tài),不僅可以放松他們的心情,而且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言語交流和肢體交流,讓他們之間的同學情誼更加深厚。更重要的是,以此為契機進入本節(jié)課的學習,就可以讓學生在課堂開始前進行熱身小活動,從而保證學生的精神飽滿。
體育游戲的活動性非常強,而且是以身體運動為主要活動形式,教師在設計體育游戲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特征,還要注重游戲的屬性、場地、器械等,合理規(guī)劃,保證教學的科學性和有序性。同時,在開展游戲前,教師必須詳細說明游戲的規(guī)則和注意事項并親身示范,以免小學生出現(xiàn)安全事故。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也要加強監(jiān)督,觀察小學生的情緒變化,適當調整游戲運動量和節(jié)奏,讓小學生遵守游戲規(guī)則,以降低游戲風險。開展分組體育游戲時,教師也要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小學生的運動情況和體質,合理分組,降低兩組的差異,強調“適當競爭”,避免小學生因競爭關系而引起矛盾。
同時,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開展一些簡單的游戲活動,如“老鷹捉小雞”“丟手絹”等;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適當增加游戲難度,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保證教學效果。例如,在組織高年級的小學生進行跑步訓練時,教師可以用“詩歌接跑”的形式開展練習。游戲前,將學生分為四組,5 人或7 人一組,每組選擇一句詩句,一個人代表詩句中的一個字,由第一位小學生先跑,當第一位小學生跑到第二位小學生所站位置(中間相隔50 米)時,在其背部寫上自己代表的字,以此類推,最快完成的一組獲勝。這樣的跑步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調動小學生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不僅能完成教學目標,而且能保證教學效果。
體育游戲必須服務于體育教學,否則無法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根據體育教材內容合理設計體育游戲方案,以免游戲脫離實際。此外,教師還要保證學生能夠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習更多的體育技能。例如,在小學生體能訓練時,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教師會直接讓小學生進行下蹲運動練習,以增強小學生的下盤穩(wěn)定性。但是下蹲運動容易引起下肢肌肉酸痛、乏力,且隨著運動量的增大,小學生往往會覺得辛苦,難以堅持。這樣一來,便難以達到訓練的目的。
針對上述情況,教師可開展名為“聽反話”的體育游戲,以調動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需將學生分為兩組,讓他們分別做出與指令相反的動作,如教師說“站起”時,小學生要做出下蹲的動作,完成率最高的一組為獲勝組。教師通過這種方式,讓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既能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又能鍛煉身體,保證教學效果。所以,體育游戲不僅要有靈活性,也要符合小學生這一年齡階段的個性,讓小學生喜歡體育鍛煉,增加教學課堂的活力。
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游戲也必須進行創(chuàng)新。不但要讓小學生喜歡體育,還需要提升小學生的體育素養(yǎng)。體育游戲形式多樣,教師切不可僅滿足于教學中現(xiàn)有的游戲形式,而應積極創(chuàng)新,讓教學更加多元化,為體育課堂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同時,教師在開展體育游戲時,可借助多媒體或通過競技、創(chuàng)編、改編等方式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性,讓小學生對體育課堂充滿期待,積極參與每一項活動。
以“老鷹捉小雞”游戲為例,以往都是“老鷹”把“小雞們”全部捉住就算完成游戲任務,而教師進行游戲改編后,能讓該游戲變得更具新穎性。如提出“老鷹”在捉“小雞”時,必須觸碰到“小雞”的關鍵位置(耳朵、肚子、額頭等)才算贏的要求;或將原規(guī)則中的一只“老鷹”變?yōu)閹字弧袄销棥保靶‰u”數量也隨之增加,“小雞”可以圍剿“老鷹”將其變?yōu)椤靶‰u”,而“老鷹”只要碰到“小雞”的頭便可變?yōu)椤靶‰u”等。將游戲改編,不僅能提高游戲的挑戰(zhàn)性,而且能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和緊張感,也能提升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最終促使教學的順利進行。
游戲的動機就是創(chuàng)造快樂。在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育游戲,就是希望小學生能通過游戲獲得愉快的體驗,從而愛上體育。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游戲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小學生的體育情感。對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具有故事色彩的情境游戲更能吸引其參與到活動中來;而對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競技性的體育游戲則更具吸引力。但對大部分小學生而言,角色扮演類游戲往往能調動其積極性,因為他們能在不同角色中感受到游戲的樂趣。當然,同一個游戲在不同時間段或不同學生中,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游戲時,也要根據小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生理結構、心理素質和體質等要素,有效調控游戲,幫助小學生在游戲中獲得最大的愉悅感。
無論教師如何設計自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定要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把學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學生的安全不能夠保證的話,那么教學效果也就不佳。所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思考什么樣的游戲活動形式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身體情況,設計大多數人都能參與的游戲活動,深刻掌握游戲的規(guī)則。當然,只準備這些還遠遠不夠,教師還要在腦海中預演課堂情境,預判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并做好相應的措施,防患于未然,把可能發(fā)生的意外情況排除在外,在盡可能地保證每一個學生安全的情況下開展游戲活動。
例如,教師在教授“短跑”這一活動的時候,首先,就要向班主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身體情況,找出不適合短跑的學生,然后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告訴他們應該在保證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參與體育競賽活動。其次,在組織學生進行短跑比賽的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進行跑前熱身,讓學生的身體得到有效的舒展,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比賽。再次,在比賽開始后,教師應該專心地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可能出現(xiàn)的危險情況進行預判,并及時規(guī)避。最后,在終點組織跑完的學生進行慢走,引導學生進行跑后拉伸運動,以免第二天學生的身體出現(xiàn)不舒服的情況??傊?,教師要及時做好準備,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帶領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習、成長。
總之,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項活動,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游戲玩法,并結合教材內容科學有序地組織活動。這樣不僅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還能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在游戲中收獲樂趣,進而喜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