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巴甲措
(西藏昌都市左貢縣旺達鎮(zhèn)小學 西藏 昌都 854400)
聽說讀寫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性教學內容,這是影響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fā)展的基本元素。因此,小學語文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不容忽視。
1.1 加強聽覺訓練,感受朗讀中的情感。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以利用視頻和音頻對課文中所描繪的場景進行演繹,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理解和感受。比如,在《秋天的雨》課程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視覺、聽覺體驗效果,語文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與秋天相關的風,將南飛的大雁以及金黃的落葉等作為教學情境,首先讓學生對秋季的景色產生良好的視覺感受,然后教師可以配合音頻播放下雨的聲音,將學生帶入到課文所描寫的情景中去。利用多種感官的調動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
1.2 培養(yǎng)學生的反應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除了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對學生進行引導外,還可以利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小學課本中,包含著多種體裁的課文內容,如散文、記敘文、小說等等。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課文體裁結合不同的語氣進行教學,鍛煉學生掌握關鍵詞語和句子的能力。如教師在朗讀課文后,可以向同學提問:剛剛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所描寫的是作者人生中的哪一階段?重點描寫了哪些人物?這樣快速提問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記憶能力,幫助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理解。
2.1 增加課堂互動,讓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學生內心有著怎樣充沛的情感,如果不能學會表達,那么這些情感就只能夠壓抑在內心中,無法被人所理解。因此,教師對于學生說話的教學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有目的的增加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說話能力,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具有在人前說話的勇氣[1]。例如,在《總也倒不了的老屋》這節(jié)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請幾位同學進行分段朗讀。這篇課文相對于其他論述性較強的課文故事情節(jié)更加豐富,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投入進去。在學生朗讀后,教師可以適當的讓學生對于自己所朗讀的部分進行總結,從單純地讀書逐步發(fā)展到講述自己的看法。
2.2 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進行了簡單的朗讀訓練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閱讀的感受進行分享,從而促進發(fā)展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如在學習了《自相矛盾》這節(jié)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理解課文內容,表達自己對“自相矛盾”這個成語的理解,從這篇課文中學生學習到了哪些知識?有怎樣的思考?同時,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拓展,將自己閱讀的課外文本進行分享。
3.1 尋找閱讀素材,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想要真正的理解一篇文章所寫表達的內容,僅僅靠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和閱歷是遠遠不夠的。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整體的思考方式還不夠成熟,教師要通過尋找各種類型的閱讀材料為學生傳授多角度、多方面的知識內容,擴展學生的知識層面,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產生更加全面的聯想。
例如,在學習《父愛之舟》這節(jié)課后,教師就可以將朱自清的《背影》作為課外閱讀素材。讓學生將兩篇文章中對于父愛的描寫具體有哪些不同做出對比,使學生了解描寫父愛不僅僅有一種表達方式,還可以通過對于父親行為的描寫較為隱晦的進行表達,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3.2 通過閱讀增加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當學生所接觸的閱讀素材越來越多時,學生會了解到各種各樣的描寫方式和寫作修辭手法,教師要適當的對于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將作者所利用到的方式方法,通過自己的理解轉化為可以為自己所用的寫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表達。
4.1 激發(fā)學生寫作熱情,培養(yǎng)寫作興趣。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教學當學生的情感上升到一定程度時,學生就會尋找表達情感的方式,而寫作就是情感表達的一種重要手段。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就是身邊的同學和老師,以及自己的父母親人。對此,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中描寫人物的課文進行教學,根據語文教材中《少年閏土》等與人物描寫相關的課文對學生展開綜合性的教學活動。
在學習這些課文后,教師可以按照課本要求讓學生寫出習作《有你,真好》。這篇習作命題較為寬泛,學生可以選擇任意一個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人物進行描寫,有很強的開放性,同時開放性與拓展性較強的語文寫作題材是促進發(fā)展學生想象力與思維能力的有效措施。
4.2 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創(chuàng)作。教師在寫作過程中,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將日常所積累的內容與寫作結合起來?!奥牎钡挠柧毷菍W生更加注重細節(jié),“說”的訓練強化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讀”的訓練積累了一定的語文素材。只有將這些內容結合起來,才能夠使學生創(chuàng)作出真正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完全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