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華雷
(北侖區(qū)小浹江學校 浙江寧波 315800)
初中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對學生的觀察并給予適當指引與充分關懷。作為體育教師,可通過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素質加以鍛煉,從而使其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并形成堅韌的意志力,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
在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心理素質的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首先,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能力的提高。初中階段的學生尚未步入社會,對自身及社會的認知并不全面,而體育作為一門特殊學科,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肢體活動開展教學工作,如在長跑活動中學生可以了解自身耐力情況,通過短跑則可了解自身速度等,掌握自身相關情況。同時,通過參加拔河、接力賽等團體性活動則能夠使學生了解其他學生的優(yōu)缺點并進行自我學習與自我完善。其次,促進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中學階段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再加上和外界環(huán)境隔離,使其適應能力逐步變差,在這種情況下,積極有效的溝通與交流至關重要,在體育課中通過體育鍛煉能夠引導學生形成信任感,并通過團體性項目為學生建立有效的交流環(huán)境,提高學生人際交往能力[1]。最后,促進學生積極、樂觀心態(tài)的形成。在體育課中,學生可以借助體育運動的方式將積壓在內(nèi)心的不良情緒發(fā)泄出來,舒緩壓抑、煩躁的心理,如通過跑步使心情放空,放飛思想。
每一名學生都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對于事物的興趣也有所差異,為確保教學效果,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著手,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其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體育活動,繼而進行心理素質的鍛煉。首先應對學生因材施教,促進個性化發(fā)展。在教學中增進與學生之間的溝通,為學生營造相對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被尊重并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勢。然后結合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及性格特點等為其制訂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并且采取多樣化的體育活動激發(fā)學生對于各項活動的參與熱情,確保其優(yōu)勢得以發(fā)揮,并幫助學生之間彼此接納,獲得認同感與自信心。對于其中情況較特殊、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對其單獨輔導,先挑選一些簡單的項目練習,逐步培養(yǎng)其自信心。同時,也可以帶領其做一些難度不太高的放松性活動,可以充分伸一伸懶腰,或者高舉雙手,多重復幾次該類動作,這樣對于心情的舒展具有明顯的作用。正如學生每天都做的廣播操,其中的運動內(nèi)容就包括全身肌肉的伸展,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舒展筋骨,緩解疲勞,同時也能夠達到強化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而針對那些基礎較好的學生,則可以結合其實際情況做一些具有一定難度和復雜性的運動,如跨欄及跳高等,逐步提升其自信心與成就感。
由于年齡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初中學生接受心理素質教育的時間尚短,其在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及身體綜合素質等方面均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加之該階段學生處于青春期,心理較為敏感,對外界對自身的意見和看法尤為在意,此外,學生平時在家多養(yǎng)尊處優(yōu),這些都不利于初中學生心理素質的發(fā)展。對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注意增進溝通并展開科學的思想教育,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與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加強對學生信息的全面了解,包括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等情況,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進行談心,為其提供一定的指導與幫助,鼓勵學生積極面對,而非一味退縮,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并使其明白奮發(fā)進取的精神和健康的體魄是在不斷的嘗試、奮斗與失敗中逐漸形成的。
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積極評價,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增強自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采用具有感染力的語言對學生進行激勵,對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增強其自信心。同時,加強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的觀察,將其納入學習過程評價內(nèi)容,將考核評價滲透到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使得每位學生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和潛力,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和實力,最終實現(xiàn)學生心理素質的健康發(fā)展。
為學生適當安排一些競技類的體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競爭與求勝心理,并且在團隊合作項目中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在活動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相互之間能夠更好的相處,提高學生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在合作過程中學會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克服自身狹隘思想,更好地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同時也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性學習,以此為學生爭取更多對抗競爭及相互協(xié)作配合的機會。這里一定要注意以“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為中心而對各基礎層次的學生進行分組搭配[2]。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體現(xiàn)了民主與合作的關系,促使學生積極團結合作,互相鼓勵和配合,最終實現(xiàn)學生之間協(xié)作意識和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體育教師針對學生的比賽成績應當認真評價,建立激勵機制,對于成績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和激勵,對于表現(xiàn)不是很好的學生也應當給予鼓勵和肯定,在幫助學生提高體育成績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團隊觀念和協(xié)作意識。除此之外,充滿團隊合作氛圍的集體活動能夠給學生帶來溫暖、輕松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從消極、焦慮等不良情緒中走出來,培養(yǎng)良好的性格和品質。
培養(yǎng)學生對于挫折的耐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可以采取適當?shù)拇煺劢逃绞剑ㄟ^健全心理素質幫助學生提高對各種環(huán)境的適應水平。體育教學要求學生進行各種不同的體育項目訓練,在此過程中學生難免要經(jīng)歷失敗與挫折,教師可以借助此類挫折對學生的意志力加以磨練,例如,在參加長跑這項體育活動時,往往在最后階段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更大的考驗,此時,領先的學生要考慮如何將這種領先的趨勢保持到最后,而落后的學生則需考慮怎樣才能扭轉敗局,反敗為勝,而無論是這兩種情況中的哪一種,對于學生而言都是一種心理素質上的考驗,心理素質好才能夠具備更加持久而堅韌的耐力一直堅持到最后[3]。教師需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為其安排合適的體育活動項目,科學設置活動難易程度,保證對學生意志力的鍛煉效果。一般情況下,在體育課遇到惡劣天氣的時候,教師通常會組織學生到室內(nèi)進行授課,實際上教師也可以將這種惡劣的天氣因素視為一種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教學資源,例如,在雪后組織學生到室外去打雪仗,這樣不但能夠幫助學生緩解文化課的學習壓力,釋放心情,激發(fā)學生對于體育課的參與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磨練其意志力。
近年來,社會上對于人才的要求愈加嚴格,心理素質已經(jīng)成為人才篩選的重要參考因素,初中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階段,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全方位培養(yǎng),通過體育課為學生創(chuàng)作良好的自我提升機會,對學生心理素質加以培養(yǎng),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