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秀新
(河北省廊坊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 河北 廊坊 065001)
新課標中特別指出“應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關注他們的情感體驗,使其在學習積累中,具有良好的語感[1]”。為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生動的課堂,給學生獨立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具有品讀意識,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充分汲取書本知識,感受漢語言文化智慧。這樣,才能讓小學生建立文化自信,使其逐漸的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形成自主閱讀意識。為此,教師需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閱讀,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隨著教育現(xiàn)代化提速,全民閱讀多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重視對學生的閱讀教學引導,從小便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擁有終身閱讀意識。進而,提升國民素質,用書香涵養(yǎng)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小學也是孩子身心發(fā)育的關鍵時期,緊抓語文學科育人特征,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助于學生感受閱讀學習的魅力,促進他們快樂學習,養(yǎng)成受益終身的學習習慣。
尤其是伴隨經(jīng)濟發(fā)展,電子產(chǎn)品的應用普及,人們的休閑娛樂方式更加多樣化,人們很少能靜下心好好地閱讀書籍。只有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加強對青少年的教學引導、促進他們的習慣養(yǎng)成,才能使其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從閱讀中汲取力量、收獲知識,助力小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長。
2.1 設置趣味引導環(huán)節(jié),激發(fā)閱讀興趣。為了使學生了解多樣性文體,增加他們對小古文閱讀的興趣,降低語文教學難度,教師可設置趣味教學環(huán)節(jié),助力學生發(fā)散思維發(fā)展,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部編四年級上《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學前,可以制作短視頻課件,讓學生進行認真觀察,使其帶著問題展開小古文閱讀。接著,可在云平臺查閱或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掃清對小古文的理解障礙,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該故事加以潤色、修飾,分享自身閱讀體會,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稍O置5-8分鐘的小組分享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均等的展示機會。進而,使學生意識到閱讀學習的重要性,鼓勵他們展開對《鷸蚌相爭》、《葉公好龍》、《塞翁失馬》等小古文群文閱讀,提高學生對小古文的閱讀興趣。
2.2 積極引入創(chuàng)新模式,促進自主閱讀。為了使學生具有自主閱讀能力,提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效率,教師還應具有創(chuàng)新授課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組織閱讀推薦會、運用思維導圖、引入任務驅動教學及展開混合教學等不同方式,使學生深入文本,提升他們的文學鑒賞能力。再如:在五年級《圓明園的毀滅》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問題導學+在線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預習,使他們展開拓展學習,了解侵華戰(zhàn)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同時,可以在線互動的方式,促進生生交流、向教師提交閱讀問題,讓學生展開學習思考。以這樣的方式,讓師生了解學情,培育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2.3 組織多樣實踐活動,加深閱讀理解。為了使學生形成較為深刻的閱讀學習體會,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教師還可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展開課外閱讀,讓他們具有初步的辯證思維。例如:結合學生近期閱讀情況,立足于某一存在爭議的人物,使學生展開辯論探討。為了使自身的闡述有理有據(jù),可以引導學生搜集輔助素材,走進圖書館查找相應的讀物。另外,教師還可讀寫教學一體化的方式,妙用具有開放性、想象性故事的結尾,使學生進行續(xù)寫。此外,可促進閱讀微表演,使學生再現(xiàn)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升級其閱讀認識。通過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使閱讀學習變得更加立體、全面,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動筆、在讀中思的好習慣,使他們擁有終身閱讀意識。
總而言之,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3]。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以便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們感受閱讀的樂趣,用書香伴隨學生的成長。并且,可以結合教學工作開展進度,促進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或整本書閱讀,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閱讀水平、思維能力,使他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與文化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