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美雙
(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qū)江東鎮(zhèn)中心小學 浙江 金華 321000)
隨著經(jīng)濟的不斷飛速發(fā)展,城鎮(zhèn)化進程不斷加快,許多外地青壯年勞動力加入了建沒浙江的隊伍,隨之而來的子女教育問題也日益凸顯。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除少部分進入城區(qū)學校,很大一部分進了城鄉(xiāng)結合部的公辦學校。
我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是整個金東區(qū)離市區(qū)最近的農村小學,全校共有學生388人,其中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共190人,占48.97%,堪稱半壁江山。經(jīng)調查我校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父母都在身邊的占82%,其中一方在身邊的占13%,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寄養(yǎng)家庭照管的占5%。這些孩子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背井離鄉(xiāng),遠離熟悉的環(huán)境,遠離熟悉的親人朋友、老師同學,成立到處飄飛的蒲公英。他們中很大一部分還缺少父母的關愛,在身體發(fā)育、心理健康、學習能力和習慣等方面與本地學生都有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在寫作方面,缺失和偏差更為明顯。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就從自身如何進行作文教學的角度談一談切身的體會和粗淺的經(jīng)驗。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而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需要學生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習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學生習作卻存在一系列問題。
1.1 抓耳撓腮,無話可寫。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一聽到要寫作文,馬上就把頭縮進去了。他們不知道應該寫什么,應該怎么寫,咬著筆頭,皺著眉頭,半天憋不出一句話。
1.2 思想幼稚,內容空洞。由于年齡、生活閱歷的限制,小學生在觀察體驗生活的過程中常常不能透過人、事、物的外部特征深入到深層、核心。因此,就無法寫出平凡生活中包含著的特殊意義。
1.3 選材陳舊,沒有新意。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積累淺薄,平時不注意補充鮮活的生活素材,僅僅記住有數(shù)的幾個事例,幾句名言,一用就是一個學期甚至幾年。
1.4 模仿抄襲,缺乏思考。部分外來務工人員家長和子女對學習不夠重視,作業(yè)應付了事,作文寫作時直接抄襲或套用,沒有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1.5 寫完了事,“不思悔改”。不僅僅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幾乎所有學生在作文時都很不注重修改,寫完了就萬事大吉,認為修政是語文老師的事。即使被逼著修改,也只會看文中有沒有錯別字、病句,很少有人能從全局出發(fā),看中心是否明確,是否有新意,選材是否緊緊圍繞中心,結構是否緊湊……
2.1 打造公平的教育環(huán)境,消除對外來務工子女的歧視和偏見。新生入學,不論戶籍是本地還是外地,堅持混合性編班,使所有學生享有平等的學習權益,不論是學校的基礎設施還是師資配備。通過平等的學習生活,讓這些外來學生不再格格不入,能正確看待自己和本地的同學,與他們進行積圾的交流、互動,進而能真正地融入班級,融入當?shù)亍?/p>
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文化水平,是否是留守兒童等;要對家長進行培訓,要讓他們明白重視讀書,就是重視孩子的未來;要指導他們選擇合適的書目,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要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讓他們重視起來,行動起來,家校形成合力,達到齊抓共管的目的。
2.2 海量閱讀,增加思維的廣度,豐富作文的內容和內涵。閱讀與寫作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密切聯(lián)系??梢哉f,沒有閱讀就沒有寫作,閱讀為寫作積累材料和寫作經(jīng)驗。大教育局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聯(lián)系?!睔v來名作家都注重閱讀的作用,杜甫就曾指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彼抉R遷為寫《史記》所閱讀的書,可謂汗牛充棟。因此,筆者認為要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首先要解決閱讀問題。怎么解決呢?
(1)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閱讀的重要性講了,閱讀的方法指導了,沒有時間去讀,一切都是空談!我校的做法是:課堂上,老師帶著學生精讀,不僅把書讀完,還要把書讀透,力求讀懂,不斷提問,爭取“讀以致用”;中午,“閱讀寫字”課時間,討論,交流,分享,抱團閱讀,相互激勵,共同進步;課后、放學后的碎片化時間,自由選擇喜歡的書,做自己喜歡的事(寫批注、畫插圖、做摘抄、寫讀后感……)
(2)給學生提供足量的可讀的好書。我校很多外來務工家庭經(jīng)濟并不寬裕,拿不出錢不斷地給孩子的課外書更新?lián)Q代,在自己買的基礎上,學校給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讀書。學校定時開放圖書館、閱覽室,班級組建圖書角,開展圖書漂流活動;指導學生和家長到城區(qū)的圖書館借閱圖書。
2.3 讀寫結合,學以致用。閱讀課上學生學了什么寫作手法,馬上就提供機會讓學生用。學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就讓學生寫擬人句;學習了總分總的結構就練習列總分總的提綱,進而寫總分總的文章。這樣不僅鞏國了閱讀教學要完成的知識點,又大顯身手鍛煉了寫作能力,豈不是一舉兩得?
2.3 找準起點,捕捉亮點,多方展評,賞識強化。習作課之前,教師要充分備好課,特別是“備學生”,找準學生的起點,教在“學”的起點。然后,運用各種手段,教給孩子各種解決習作重點和難點的相關寫作知識,給孩子補齊短板,拾起寫作信心,從“根”上給孩子以力量。
小學階段,是孩子學習寫作的關鍵時期,“興趣重于黃金”。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睂W生的習作,只要取得一點點進步,哪怕只是一個好詞,一個好題目,一個好句子,也要進行及時的肯定,讓這個“點”閃光。及時送上充滿激勵的評價,會讓學生增強自信心,獲得不斷前進的動力。我們學校的做法是登臺朗讀、在教室張貼、在家長釘釘群里發(fā)表、推薦給報紙雜志、自編作品集……不僅優(yōu)秀的作文,學困生的作文只要有閃光點,也在教室張貼,在家長群里發(fā)表。經(jīng)過培訓的家長一定是不吝贊美的,孩子得到表揚,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會激發(fā)出潛能,心智開啟,靈感涌動,從而從成功走向成功。其實這樣做既表揚了孩子,也激勵了家長。家長有了強烈的自豪感,會更主動地關注孩子的學習,會不自覺地提高對孩子的期望,這就把家長牢牢地捆綁在孩子學習寫作的戰(zhàn)車上了。(當然,也要防止矯枉過正,防止家長越俎代庖?guī)秃⒆訉懽魑?、改作?
2.4 尊重差異,期待成長。每個孩子寫作素養(yǎng)有優(yōu)劣,能力有高低,教師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基礎,關注他們的努力程度和發(fā)展狀況,尊重差異,為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教師對學生的要求,給學生的評價都要做到因人而異,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標準,只要有可能,學生習作都進行面批并給予具體的指導,耐心期待學生一點點地成長。老師每次上習作課前自己要先寫好下水文,習作交流時也要帶頭展示自己的作文,為學主樹立榜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效果。
寫作是小學語文的重頭戲,也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對癥下藥,從興趣激發(fā)、知識積累、技能習得、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著手,多措并舉,力爭讓所有學生都能用作文“言其心聲,表其心意”,特別是要讓相對弱一點的飄飛的蒲公英也能在習作這片土壤上生根發(fā)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