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演娟
(廣東省廣州增城區(qū)新塘鎮(zhèn)第三中學 廣東 廣州 510000)
現代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教學設施也在不斷的更新。近幾年,隨著國家加大對基礎教育設施的投入,幾乎每個中學的教室都安裝了白板設備,連接了互聯網。計算機互聯網的應用無疑是給傳統的教學方法帶來了強大的沖擊。信息技術的運用在各學科教學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適當的利用信息技術和現在教學設施,可以給學生更好的閱讀體驗,提高閱讀效率。
什么是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做了這樣的表述:“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通過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對話,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在傳授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在閱讀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則是起引導、點撥的作用,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
2.1 信息技術為閱讀教學創(chuàng)設豐富的情景。我們在講解新課前,都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欲。同樣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豐富有趣的閱讀背景,使學生快速的融進作者的感情中,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1],從而提高學生感受和欣賞的能力。學生在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圖片和優(yōu)美的舒緩的音樂,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閱讀環(huán)境。教師可以根據閱讀內容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或舒緩或激昂,或優(yōu)美或壓抑,通過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使學生迅速的融入其中。
例如部編版七年級《春》一課,這篇課文描繪了春天的絢爛多姿,勃勃生機贊美了春的活力,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感情。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春的勃勃生機和活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春天生命復蘇的景象,以及植物生長的動圖,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生機。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閱讀體驗,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時配以春天景色的圖片,讓學生瞬間進入春天的回憶,感受春天的美好。同時播放春天的聲音,潺潺的流水,山間的鳥鳴,讓學生瞬間進入角色,通過創(chuàng)設的情景,學生可以感情充沛的閱讀課文。
2.2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傳統的閱讀教學不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達不到好的閱讀效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閱讀的動力。有了閱讀興趣學生不用教師督促,就會不自覺的參與到閱讀中來。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將學生閱讀內容以文字,聲音,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通過富有感染力的圖片或者視頻,勾起學生內心的豐富情感,在閱讀中更加深刻的感受文章的思想和內涵[2],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
例如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黃河頌》一課,這篇課文通過描寫黃河的自然特點,地理特征等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偉大的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教師在教學伊始可以播放黃河波濤洶涌的視頻,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看到了黃河,感受到了黃河的豪邁,可以更好的理解這首詩詞。朗讀時可能找不到情感去朗讀,教師可以播放《黃河大合唱》,讓學生在歌聲中再次感受黃河的宏偉。這樣的教學不用教師過多的言語,學生都能體會到黃河的宏偉氣勢和壯麗的景色,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2.3 利用信息技術豐富閱讀教學資源。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字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但是僅僅靠教學中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學生要尋找相關的閱讀資料,利用信息技術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互聯網上有國內外,古往今來等大量的閱讀素材,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幫助學生尋找閱讀素材,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通過互聯網還可以開拓學生的閱讀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學到更多的知識。
例如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蘇州園林》一課,這篇課文描寫了蘇州園林的布局和景色,蘇州園林的美就像圖畫一樣,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收到蘇州園林的影響。生活在北方的學生沒有見過南方的園林設計,想象不出來蘇州園林的美,教師可以從互聯網上搜集蘇州園林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進而體會蘇州園林的美。學生還想閱讀其他關于蘇州園林的文章時,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搜索,教師再加以篩選供學生閱讀。結合其他描寫蘇州園林風光的文章,學生可以加深對蘇州園林的印象,也可以更好的理解課文。
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的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語文閱讀變得輕松簡單,互聯網整合了閱讀資源,提升了閱讀的吸引力。我們廣大教師應該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科技手段與閱讀教學相結合,給學生更好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