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娟
新聞媒體是人類接受信息傳播的主要途徑, 在技術的推動下已經進入了一種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 不僅傳播的途徑發(fā)生了改變,還受到了不同的沖擊,對于采寫的方式和路徑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困難與機遇。
在傳統(tǒng)的媒體傳播當中, 主要的傳播內容就是一些社會性質或者是政治新聞,并挖掘其中的含義,然后再展現給人們。但是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人們的社會活動逐漸豐富,這樣他們在閱讀新聞的需求上也呈現出了多元化,主要從四個方面展現出來。 第一個方面是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追求短小精湛, 也就是人們在一掃而過的過程中就能知道新聞的大致內容。 第二個方面是新聞上所包含的信息雖然十分多,但是遇到一些大事件的報導時,人們還是會仔細觀看, 這樣的話傳統(tǒng)媒體那種長話連篇的方式并沒有遭到拋棄,反而還會擁有一大批受眾。第三個方面是在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下,可以達到圖文并茂,這樣就能讓新聞更加豐富多樣,凸顯出靈活的個性。第四個方面是現如今媒體傳播的方式十分多,他們都有著不同的傳播方式,這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而言能夠讓受眾的選擇更多元化。[1]
在傳統(tǒng)媒體的信息傳播當中,記者需要能觀、能寫、能說,這些都是他們必備的能力,但是在新媒體的不斷發(fā)展當中,新聞的傳播逐漸和技術相融合,傳統(tǒng)媒體要想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就必須重視新型技術的結合, 這也對新聞記者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如此一來記者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學水平,而且還要會操作一些新型的媒體技術, 包括文字編輯、 制作圖片、視頻以及表格等,這樣才能讓新聞的內容變得更加多元化。 另外,記者還要有一定的素材搜集能力和表達方式,這樣才能盡可能的滿足受眾的多樣性需求。[2]
在新媒體時代下, 最為明顯的變化就是新聞的傳播方式由單一變得多元化, 這樣傳統(tǒng)的新聞媒體壟斷式的傳播就因此被打斷, 觀眾變得有主動性, 可以自主選擇新聞觀看,而且他們也可以將自己的所見所聞編輯發(fā)到網上,這也是一種新聞信息的傳播方式。 而且在他們擁有的自主權以后,可以在一些新聞當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也有利于新媒體看到受眾的實際需求和自身的不足之處, 然后再合理的做出優(yōu)化,采寫出更讓人們接受的新聞信息,從而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
在大眾新聞傳播的時代中, 很多新聞事件都需要記者去調查核實,然后再采寫并發(fā)表,但是在新媒體時代下這種模式出現了改變,就是每一個受眾都能成為新聞的寫手,將自己所見到的新聞信息采寫然后發(fā)表到某個平臺上, 經過審核就能上傳成功, 這樣的新聞信息傳播途徑在互聯網上一直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但是這些受眾在采寫新聞的時候,會出現夸大的情況,甚至是存在不真實的現象,這樣一來就會讓新聞資源變得真?zhèn)坞y辨。[3]
在傳統(tǒng)的新聞媒體當中,需要以文字為主,插上一些圖片或者短視頻作為載體, 再利用相關的技術上傳到網上作為一種數據,而受眾則通過電視、電腦以及手機進行觀看,并獲取信息資源。但是在新媒體時代下,不同的新聞媒體傳播途徑也使得新聞的載體變得豐富多樣, 就比方說新聞記者的采寫也可以不再是傳統(tǒng)新聞那般只寫一些社會或者政治要事,在社會活動豐富的基礎上,他們能夠采寫的范圍變得越來越廣,包括明星實時、各種爆料,這些都是新聞信息的載體。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說明人類文明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互聯網的普及再加上人們生活的豐富多彩, 這就產生了許多的新聞素材和信息, 而傳播者也從之前媒體壟斷式的傳播變成現在每個受眾都能進行發(fā)表和傳播, 而且他們也形成了一種社交圈,可以在此其中傳播新聞,這樣大量且多方向的傳播就逐漸呈現出了裂變式的增長, 這樣就能夠無線的放大新聞實時,從而影響更加廣泛。
傳統(tǒng)新聞媒體的傳播基本上都是在固定的時間段在固定的基礎上進行播出,受眾再觀看,但是在新媒體時代的沖擊下,這種模式已經成為過去式,現如今的新聞傳播十分的開放,記者可以任意的采寫各種新聞,這些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原則之上然后有著真實性的保障, 所以能夠呈現出來的問題是新聞的視角更加多元化。
在新媒體時代下,需要新媒體與舊媒體的緊密結合、共同傳播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而且不同的新聞平臺對新聞信息的采寫也是需要符合其特點的。 記者在進行采訪的時候要盡可能的搜集素材,然后在對其進行分析。 在對一些大事件的新聞發(fā)表當中, 要對其真實性做好調查與確認,然后將新舊新聞傳播途徑相結合, 實現多元化的傳播,這樣受眾的數量就會變得更多。 從新舊媒體的特點上來說,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比較廣,而且時效性比較強,所以大部分都是一些青少年受眾,而傳統(tǒng)媒體的新聞傳播就比較具體,閱讀類的信息多,所以大多數都是中老年受眾,但是將兩者相結合就能達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從而使新聞信息的傳播更加廣泛。
新聞記者在進行采寫的過程當中, 已經不是傳統(tǒng)的有筆去記錄,現如今可以通過一部智能手機就能進行采訪、實地拍攝以及錄音錄像問題上完成工作, 然后再利用互聯網的便利性進行文字編輯、插圖、插視頻,在最簡短的時間內就能完成新聞的傳播,這樣既能減去大量的時間,而且也能保證時效性,并且在后期也能及時的進行網上補充。[4]
新聞記者是新聞事件報導的重要人員, 這從傳統(tǒng)的新聞媒體傳播當中就能看出來,記者去現場進行調查和記錄,然后在后期的編輯后經過審核并上傳, 雖然到了新媒體時代,記者仍然是新聞的主要跟蹤和發(fā)表者,未曾改變。 因此,記者的綜合素養(yǎng)對于新聞而言直觀重要,他們不僅需要有積極向上的敬業(yè)精神和較高的人文素養(yǎng),而且也必須具備一些較高的技術水平,包括對一些智能設備的使用和信息傳播的技術,這樣的話就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信息傳播者。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下,人們的生活逐漸多元化,這相應的代表著新聞信息將越來越多,而作為新聞的傳播媒體,他們即受到了新時代的沖擊,但是也迎來了很大的機遇,所以相關部門應當重視新技術的挖掘和融合, 將新舊媒體兩者相結合,然后再對新聞記者的綜合素養(yǎng)進行提升,這樣便能實現新聞事業(yè)的可持續(xù)化發(fā)展。